李 璐,姚海鑫
(遼寧大學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會計信息作為公司利益相關者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信息使用者的相關決策,關乎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可比性作為一項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能夠幫助財務報告使用者鑒別經濟事項之間的異同,降低使用者的信息處理成本,進而緩解信息不對稱,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早期文獻認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執行有助于促進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1][2]。然而,財務報告準則僅能為企業確認和計量經濟業務提供基本指引和應用指南,并不能完全決定財務報告結果。在財務報告生成過程中,會計主體對財務報告準則的執行情況、審計師的執業標準以及公司利益相關者的訴求甚至同一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動機等都可能影響報告結果。鑒于此,學者們開始從企業微觀層面探索可比性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企業間的高管聯結[3]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格[4]可以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而客戶集中度[5]、供應鏈集中程度[6]以及審計師變更[7]則會降低會計信息可比性。但鮮有文獻從外部投資者視角如風險投資進行考察,風險投資作為被投資企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其不僅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幫助企業改善治理結構,拓展營銷渠道,鼓勵技術創新,從而使被投資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已有研究發現,有風險投資參與的企業表現出更高的生產效率[8],更好的投資績效[9]以及更優的信息披露質量[10]。但遺憾的是,鮮有文獻關注風險投資是否會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鑒于此,本文區別于以往的研究,從風險投資視角出發,分析和檢驗如下問題:風險投資的進入是否提高了會計信息可比性?不同特征屬性的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風險投資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作用機制是什么?
本文的證據表明:相比于無風險投資機構進入的公司,有風險投資機構進入的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顯著更高。在風險投資的特征屬性中,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促進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相比于單獨投資模式,聯合投資模式下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效應更明顯。進一步研究作用機理發現:風險投資的進入能夠約束被投資企業管理層的信息披露操縱傾向,同時也能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行業經驗,從而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積極影響。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1)著眼于風險投資這一影響企業微觀治理環境的重要因素,揭示其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從微觀層面拓寬了會計信息可比性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2)采用Heckman兩階段模型并結合PSM-DID檢驗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將風險投資持股的經濟后果研究拓展到會計信息質量領域,有助于全面認識風險投資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3)通過區分風險投資特征屬性,清晰地比較出不同特征屬性的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作用效果,為企業選擇更能貼合自身發展需求的風投機構提供相關指引。
會計信息可比性關注的是企業間財務報表項目的可比較性,提高可比性能夠使信息使用者快速、準確地識別出不同經濟主體之間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異同,并據此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盡管隨著會計準則和披露規則的逐漸完善,會計信息可比性已有所提高,但各報告主體間會計實務與信息質量的差異仍然存在。Barth等(2013)[11]認為,相比于會計準則等約束機制,會計信息質量更多地取決于披露動機,鑒于披露動機的不同,準則會以不同的方式被執行。風險投資作為被投資公司的“積極股東”,當其投資于成熟企業時,更傾向于通過長期持股的方式對企業進行價值投資,從而獲得長期穩定的財務回報[12]。因此,對風險投資而言,被投企業的價值增值至關重要,而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信息來源,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乎風險投資謀求的超額收益能否得以實現。在這種情況下,風險投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為了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和投資者的不確定性風險,更好地引導市場對公司做出正確定價,以便從股票價值上升中獲得更多回報,有動機要求被投資企業提供更加可比的會計信息。
而從風險投資的能力角度來看,風險投資在進入企業后,憑借其擁有的豐富行業知識和經營管理經驗,有能力在多方面對企業施加影響。首先,根據監督假說,風險投資除了為被投企業提供資金外,還通過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式,行駛“內部人”職能,對被投企業進行監督和培育,改善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緩解公司內外部投資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降低信息不對稱[13]。風險投資作為資本的擁有者,委托被投資企業經營管理資產并創造價值,雙方的委托代理關系必然伴隨著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為了降低代理風險,緩解代理沖突,風險投資通常會向被投企業的董事會派出代表,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制定,并對管理層的工作實施監控,從而抑制管理層的財務舞弊和盈余操縱行為,以保證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Lerner(1995)[14]的研究顯示,風險投資機構通過進駐被投企業董事會的方式擁有監督話語權。現有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據CVSource數據庫統計,2017年我國風險投資事件中,風投管理人獲得被投企業董事會席位的比例高達75%。風險投資對被投企業的監督控制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和代理風險,Ball和Shivakumar(2008)[15]發現,風險資本的介入能夠顯著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胡志穎等(2012)[16]同樣發現,風險投資降低了企業IPO前的盈余管理行為。因此,風險投資作為嵌入型資本,可以通過進駐董事會參與重要事項表決這一路徑積極參與被投企業的公司治理,有效發揮監督職能,規范信息披露活動,抑制管理層隱瞞或延遲披露壞消息的自利行為,促進被投企業提供更加可比的會計信息。
其次,根據資源依賴理論和社會網絡理論,風險投資能夠憑借自身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以及信息、專業優勢幫助企業選擇適宜的會計政策,進而實現會計信息的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雷光勇等(2016)[17]發現,風投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行為能夠影響市場中信息流的質量。具體而言,一方面,風險投資作為專業的投資者,可以利用豐富的社會網絡資源向被投企業提供財務服務,規范企業會計行為。同時,因具有豐富的行業知識和經驗,在熟知該行業適用的會計政策以及會計處理的基礎上,風險投資不僅可以準確判斷被投企業會計估計的合理性,同時也能夠限制被投企業管理層執行會計準則時的選擇空間,促使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具有較高的行業一致性。另一方面,風險投資在選擇標的企業時,需要將擬選擇的企業與該行業內其他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和甄選識別。風險投資作為會計信息的需求方,限于精力以及資源的稀缺性,同時為了提高決策效率和收益率,會要求被投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管理層為了拓寬融資渠道,勢必會迎合風險投資的信息需求,自愿披露更具有可比性的會計信息。綜上所述,風險投資憑借自身豐富的行業經驗,通過發揮監督功能,能夠降低被投企業的代理風險和信息風險,促進被投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供更加可比的會計信息。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1:風險投資的參與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
鑒于風險投資機構具有不同的特征屬性,導致其對被投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程度可能存在顯著差異。本文參考已有文獻[18][19],并進一步擴展,探討持股比例、聲譽背景以及聯合投資這3種特征屬性的影響。
1.控制屬性
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越高,表明風險投資機構越看好該項目。因此,相比于獲得短期投機收益,風投更期望采用長期持股的方式獲得持續穩定的回報。根據監督假說,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越高,對被投企業的控制力越強,越有可能對被投企業施加影響。袁蓉麗等(2014)[20]的研究表明,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與被投企業董事會規模顯著正相關,這說明隨著風險投資控制力的增強,向被投企業董事會派出代表的可能性亦在增強,同時也必然伴隨著更好地監督和約束管理層的自利行為,規范被投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業務處理,并最終影響會計信息的生成。此外,風險投資的高持股行為向外界傳遞著公司質量較高的信號,因此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上下游企業甚至監管機構的關注,這無疑也可以更好地督促企業提供更具有行業可比性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綜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2: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資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
2.聲譽屬性
根據“聲譽效應”假說,聲譽資本具有信號發送和認證作用。風險投資作為資本市場中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高聲譽可以使其募集資金更順利、議價能力更強以及獲得更高額的投資回報[21]。Chemmanur等(2011)[8]研究發現,高聲譽風險投資占有被投企業更多的董事會席位,并且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監督被投企業,利用自身更為豐富的專業經驗,為被投企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因此,風險投資的聲譽機制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實現有效監督假說的一個替代,尤其是當風險投資機構為了降低風險而選擇成熟企業時,會更加注重對自身聲譽的潛在威脅。與低聲譽風投相比,高聲譽風投為保持行業聲譽,會更致力于提升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保證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更具有可比性,從而使投資者能夠準確的將被投企業與行業內其他企業進行比較區分,有助于風險投資獲得聲譽資本的“認證效應”。基于上述邏輯,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3:風險投資的聲譽越高,被投資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越高。
3.聯合屬性
與單獨投資相比,聯合投資能夠產生協同作用,降低投資風險。由于聯合投資模式下各風險投資機構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得該模式下風險投資監督職能的發揮會顯著不同于單獨投資模式,從而進一步導致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作用存在顯著差異。當多家風投聯合投資時,彼此之間取長補短,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使被投企業在行業經驗、資源稟賦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擁有異質性資源。多個風投的合作可以更有效地為企業提供監督和增值服務,幫助企業選擇更具有行業普適性的會計政策,提高會計信息質量。Hochberg等(2007)[9]發現,風投之間聯合投資使得彼此之間的社會網絡相融合,豐富的社會關系網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信息和資源,幫助被投企業實現價值增值。綜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4:相比于單獨投資,風險投資聯合投資對被投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更明顯。
本文初始樣本選取2007~2016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并做如下處理:(1)由于計算會計信息可比性需要,剔除沒有連續16個季度數據以及行業內上市公司數量小于5的樣本;(2)剔除金融保險類樣本;(3)剔除相關重要變量數據缺失的樣本;(4)對存在異常值的連續變量在1%和99%水平上進行Winsorize處理,控制變量缺失值由均值替代,最終共得到12770個有效樣本。風險投資的相關信息通過“清科私募通數據庫”獲得,并與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中前十大股東信息進行比對增補,財務數據和公司治理相關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
1.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度量

Earningsit=αi+βiReturnit+εit
(1)

(2)
(3)
再次,根據上述計算得到的預期盈余計算會計信息可比性,定義可比性為公司i和公司j之間預期盈余差異絕對值平均數的相反數,其值越大,意味著可比性越高。如式(4)所示:
(4)
最后,計算公司i年度層面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度量值。鑒于式(4)計算的CompAcctijt僅為兩個公司之間的可比性,De Franco等(2011)[22]將公司i與其所在行業該年度內的所有其他公司進行一比一配對,然后計算出同一行業所有與公司i配對組合的可比性值CompAcct,通過取均值和中位數分別得到CompMn和CompMd,作為公司i年度層面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度量值。
2.模型構建
風險投資機構選擇是否投資某一企業可能并不是隨機的,通常需要考慮企業的規模、盈利能力、行業和區域屬性等多方面因素,即風險投資的介入存在自選擇效應,若采用傳統的OLS估計很可能會高估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導致選擇性偏差。為了消除這一潛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Heckman兩階段模型來處理風險投資的“篩選效應”。
具體來說,首先構建風險投資介入企業的概率模型。以風險投資為被解釋變量,企業年齡(age)等公司特質因素為解釋變量,構建模型(5)進行回歸,預測公司獲得風投資金的概率,并根據估計結果進一步計算得到逆米爾斯比率(IMR)。其次,構建風險投資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回歸模型,并將上述得到的IMR加入,以控制樣本的自選擇效應,最終生成模型(6)。
VCi,t=α0+α1agei,t+α2sizei,t+α3levi,t+α4roei,t+α5topi,t+α6soei,t+α7locali,t+
α8techi,t+∑Year+∑IND+εi,t
(5)
COMPi,t=α0+α1vci,t+α2agei,t+α3sizei,t+α4levi,t+α5roei,t+α6topi,t+α7soei,t+
α8locali,t+α9growthi,t+α10balancei,t+α11boardi,t+α12big4i,t+γIMR+
∑Year+∑IND+εi,t
(6)
其中,VC代表風險投資持股,當公司存在風投參股時取值為1,否則為0;COMP代表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參考方紅星等(2017)[6]的研究,分別采用CompMn和CompMd作為可比性的度量值。此外,借鑒已有研究[6][18],選取企業年齡(age)、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凈資產收益率(roe)、股權集中度(top)、產權屬性(soe)、地域屬性(local)、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股權制衡度(balance)、董事會規模(board)、審計師(big4)作為控制變量。
為了檢驗假說2~4,本文進一步選取有風險投資參與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構建如下模型(7)檢驗風險投資的控制屬性、聲譽屬性以及聯合屬性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COMPi,t=α0+α1vcchari,t+α2agei,t+α3sizei,t+α4levi,t+α5roei,t+α6topi,t+α7soei,t+
α8locali,t+α9growthi,t+α10balancei,t+α11boardi,t+α12big4i,t
+∑Year+∑IND+εi,t
(7)
其中,vcchar分別代表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聲譽以及是否聯合投資等變量。
根據表1所示,會計信息可比性(CompMn)的均值為-0.017,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000和-0.084,說明企業間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差異較大。而在風險投資方面,在12770個樣本觀測值中,有2100個觀測值存在風險投資背景,占比16.5%,通過與吳超鵬和張媛(2017)[23]的研究對比,可以發現我國風險投資目前尚處于發展階段,且近三年活躍度有所上升,選擇范圍亦不再局限于中小創公司,而是開始向成熟企業輻射。在風投的特征屬性方面,持股比例(vc_con)均值為0.058,且波動幅度較大,說明風投持股水平整體偏低,持股差異較為明顯。聲譽水平(vc_rep)均值為13.995,標準差為23.478,說明風險投資機構的聲譽水平總體較低。聯合投資(vc_syn)均值為0.591,表明在風投介入的上市公司中,超過半數是由兩家以上風投機構共同投資的。

表1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根據表2中Panel A可以看出,在多元回歸模型中,風險投資與會計信息可比性有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風投的入股能夠有效地提升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假說1得到驗證。但從Panel B的Heckman兩階段回歸模型中可以看出,逆米爾斯比率(IMR)與CompMn、CompMd均在1%水平下顯著,這表明多元回歸模型存在顯著的選擇性偏誤,說明本文采用Heckman兩階段模型是恰當的。在第一階段“是否有VC支持”的概率模型中,公司成立時間越短,資產負債率和股權集中度越低,越容易吸引風險投資入股,符合風投的投資偏好。當公司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以及上海5個區域時,更可能吸引風險投資的入股;且由于高科技行業公司的成長性及未來前景較好,是風險投資的主要關注對象和投資目標。在第二階段中,VC與CompMn、CompMd的估計系數分別為0.0023、0.0024,均在1%水平下顯著。從經濟意義上看,以CompMd為例,與未獲得風投支持的企業相比,獲得風投支持的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大約要高0.0024,由于總樣本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均值為-0.016,因此,風險投資入股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效應約相當于樣本均值的15%,經濟意義顯著。綜上,風險投資的進入有利于提高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假說1進一步得到驗證。

表2 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注:*** 、** 、*分別代表1%、5%和10%水平下顯著,括號內為經異方差調差后的t值和z值。下同。
根據表3所示,持股比例(vc_con)與會計信息可比性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表明風投控制力越強,越有利于其發揮監督職能,進而顯著降低被投企業的代理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聯合投資(vc_syn)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風投的聯合投資方式能夠顯著提高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鑒于單個風投自身能力和資源的有限,很難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聯合投資模式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協同效應,進而更有利于促進被投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相比之下,聲譽屬性(vc_rep)的回歸系數雖為正,但并不顯著。表明在中國資本市場中,風險投資的高聲譽并不能帶來可比性的顯著提升,可能是因為我國風險投資行業起步較晚,風投機構良莠不齊,且大多風險資本較為短視,往往以套現為首要目標,并不重視對聲譽的培養和維護,導致高聲譽風投對于被投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未表現出明顯的“助力效應”。

表3 風險投資特征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1)雙重差分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為了控制風險投資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內生性問題,同時為了識別風險投資對可比性的凈效應,本文進一步采用PSM-DID方法檢驗。首先,根據前述構建的影響風險投資入股企業的模型(5)估算出每個樣本企業獲得風投支持的PS值,然后分別采用1配1最近鄰匹配和半徑匹配兩種方式,為每一個存在風險投資參與的樣本企業(處理組)匹配PS值最為接近的非風險投資參與企業(對照組)。其次,在PSM處理的基礎上,構建DID模型測算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凈效應,模型設定如下:
COMPi,t=α0+α1treati,t+α2timei,t+α3treat×timei,t+∑αjcontroli,t+εi,t
(8)
其中,treat為處理變量,處理組樣本取值為1,對照組樣本取值為0。time為風險投資進駐時間的虛擬變量,該變量取值為1表示VC進入之后的年份,取值為0表示VC進入之前的年份。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treat和time的回歸系數均不顯著,表明經最近鄰匹配和半徑匹配后的差異不大,且不存在顯著的時間趨勢。treat*time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風投的參與顯著提高了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結果具有穩健性。

表4 穩健性檢驗結果
(2)取風險投資滯后一期變量重新進行回歸,以控制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效果可能存在的遲滯現象。結果如表4所示,風險投資與可比性在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結論穩健。
(3)改變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度量方法。借鑒方紅星等(2017)[6],對同一行業內所有組合的CompAcct從大到小進行排序,取前4名的均值(CompM4)作為可比性的替換指標。如表4所示,風險投資與可比性的系數依舊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本文的主要結論不變,結果穩健。
(4)剔除缺失值后重新對樣本進行回歸,結果顯示在OLS回歸模型中,VC與CompMn、CompMd的回歸系數均在1%水平下顯著。在Heckman兩階段模型中,VC與CompMn、CompMd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018和0.0019,在1%水平上顯著,結果穩健,限于篇幅,該表不再列示。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風險投資的介入可以顯著提升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本文進一步探討風投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機制和途徑。
隨著風險投資行業的逐漸成熟,風投機構越來越多的開始重視投后管理。而投后管理的最主要目標之一即幫助被投資企業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約束管理層的盈余操縱行為,降低信息不對稱,以保證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因此,本文預期風險投資的參與能夠通過約束管理層的信息披露操縱行為,從而促進被投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可比。為了檢驗這一機制,本文構建如下模型:
Fraudi,t=α0+α1VCi,t+α2Sizei,t+α3Boardi,t+α4Duali,t+α5StkReti,t+α6Insidersi,t+α7Levi,t+α8Topi,t+α9Turni,t+α10TobinQi,t+α11Growthi,t+ε
(9)
其中,Fraud表示管理層信息披露的操縱傾向,當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等監察機構處罰和譴責時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dual代表兩職合一;stkret測量為股票年收益率;board代表董事會規模,insiders為獨立董事比例;turn計量為流通股年換手率;tobinq測量為公司市場價值/資產重置成本;growth代表公司過去三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

表5 風險投資參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機制
表5匯報了回歸結果,與預期一致。VC進入企業后,顯著降低了被投企業管理層信息披露的操縱傾向(fraud),表明風險投資的參與抑制了管理層操縱會計信息的傾向,從而有利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第一條影響機制得到支持。從表5中的第2列、第3列、第4列中可以發現,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聲譽越高時,越有利于限制被投企業管理層的信息披露操縱行為。同時,聯合投資也是抑制管理層信息披露操縱的一種的有效方式。


表6 風險投資行業經驗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從表6中可以看出,風險投資的投資經驗(vc_spec)雖與可比性正相關,但并不顯著,說明單純的投資經驗并不能幫助風投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進而未能對被投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顯著影響。風投的行業經驗(vc_inspec)與可比性在1%顯著性水平下正相關,說明風投的行業經驗使其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增值服務,幫助企業選擇具有行業普適性的會計政策,進而使被投企業生成的會計信息更加可比。同時,風險投資的行業專長(vc_exp)與可比性也在1%顯著性水平下正相關,說明風投的行業專長水平越高,越能促進被投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當且僅當風投具有相關行業經驗時,才能幫助被投企業提高可比性,且風投的行業專長水平越高,對可比性的提升效應越明顯。這意味著,風險投資的行業經驗是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另一條有效機制。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研究發現:風險投資的參與顯著提高了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表明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風險投資能夠發揮監督職能,提高被投資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在使用Heckman兩階段和PSM-DID控制內生性后,結論依然成立。通過進一步分析風險投資的特征屬性發現,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越高,控制力越強,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作用越明顯;與單獨投資模式相比,聯合投資模式下風投所具備的行業資源和行業經驗更豐富,能夠更有效地為企業提供監督和增值服務,幫助企業選擇更具有行業普適性的會計政策,進而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進一步探究風險投資對可比性的作用機制發現,風險投資是通過約束被投企業管理層的信息披露操縱傾向和憑借自身的行業經驗有效發揮監督職能這兩條機制實現了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正向影響。
區別于現有文獻主要關注風險投資對企業行為決策的影響,本文著眼于會計信息質量,考察風險投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為風險投資的價值增值作用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豐富了風險投資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同時,也擴展了會計信息可比性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風險投資能夠通過發揮監督職能對企業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顯著正向影響。因此,上市公司應當充分利用外部助力,綜合自身情況引入合適的風險投資,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增添助力。此外,上市公司在考慮引入風險投資時,應優先選擇入股比例較高、采用聯合投資模式的風險投資機構作為企業的戰略伙伴,并讓其參與公司治理,強化其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以及會計行為的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