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冬妹
摘 要: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使命和擔當。高校教育管理干部要研究和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動態與新要求,努力踐行三個“一”,提升領導素養和管理水平,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勇當高校改革發展的排頭兵。
關鍵詞: 十九大精神 高校基層干部 能力建設
為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黨上下大興學習之風、大興實干之氣、共筑強國之夢,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擼起袖子加油干,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牢牢扎根在心里、付諸實踐。在感受激動而熱切的學習時,高校基層干部要辦好社會主義大學,踐行三個“一”,進一步加強能力素質建設,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做表里如一的領導者,胸懷信念提素養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改革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我們作為學校的中層干部,在學校事業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征程中要成為領頭羊、排頭兵,這就要求我們具備良好的素養和能力。我認為表里如一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最根本品質。
(一) 表里如一是對黨的事業忠誠的根本體現。
領導干部要對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深入的剖析,在說話、干事、廉潔、自律等方面做到表里如一,不弄虛作假、不偷奸耍滑、不沽名釣譽,充分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虔誠至信,才能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統一,在行為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展示出領導干部忠誠老實、光明磊落的優良品質,在領導隊伍時坦蕩自信、浩氣凜然,在面臨困難險阻時堅如磐石、堅定步伐,贏得公信力,履職盡責。
(二) 表里如一是保持黨員干部先進性的基本保障。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不僅要成為引領事業發展的倡導者,更要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示范者。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要帶頭做到;動員他人積極努力的,自己更要加倍積極努力。當我們倡導的價值理念和我們展示的職業精神高度一致時,就能保持一名黨員干部的純潔性與先進性。深入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落實校院二級管理體系建設,作為黨員干部,如何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創新人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做到表里如一、具備由內而外顯露出的干凈純潔,才能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以“三嚴三實”為準則率先垂范,才能在全體師生中實現統一思想,廣泛享有號召力和凝聚力,領導師生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將統一的思想認識內化,達到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共謀發展。
二、做知行合一的管理者,立足崗位勇擔當
《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敢擔當、勇擔當不等于亂擔當;善作為、有實績才是真本領。黨員干部承擔著行政與教育、管理與服務雙重職責,這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具備創造力與執行力相統一的管理能力,簡言之,就是既要有好的想法,能謀事,又要有好的做法,能成事,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履行好教育事業賦予的職責。
(一)精于學習,提高認識。
知是行之始。要做到知行合一,首先就要勤學習、善學習,讓自己的思想認識逐步提高,進而讓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逐步提升。要在學校教育改革發展中履行好人才培養這一重要職責任務,就要深刻認識教育的本質,把握教育的基本規律,了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和舉措,掌握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回答好“為什么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作為一名教育管理人員,我們面對的工作主體除了學生外,還有教職員工、學生家長、社會企事業單位合作者、社會媒體關注者等廣泛而復雜的對象,把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慮周全、處理到位,光有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和能力才能落實好各項任務、處理好各項工作。因此,堅持以學固本、以學立德、以學增智、以學興業,開展干部培訓、大興學習之風是加強管理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要求和必要途徑。
(二)勤于思考,創新思路。
在未來教育中,教育系統必然面臨重構,高校的內部結構必然面臨重組,不論教學科研人員,還是行政管理人員,素質能力必然要有新要求,教與學、管與服的方式必然發生變革。我們要在這場變革中充分認識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常態,主動適應新要求,立足崗位認真思考,在改革發展中樹立工作新理念,掌握新方法,取得新發展。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辦學最重要的主體,也是新時代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以本為本”的關鍵。高校黨員干部是同時面對這兩個群體最深入直接的管理者,面對提升質量這一內涵發展的核心問題,如何完善校院兩級管理推進“四個回歸”?如何更有效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下將教書育人和教學模式創新深度融合避免教育教學分離問題?如何促進教師教學與科研、行政管理與服務關系的平衡與轉變?如何在確保校園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將以生為本在依法治校中充分體現?如何創新校園文化的內容和載體來體現大學精神、加強師生意識形態工作?……這些現實問題需要我們沉下心認真研究探索,不斷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推進解決。
(三)勇于實踐,增強實效。
行是知之成。實踐是最終把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的必然。實踐有兩個重要環節:傳承與創新。傳承是經驗積累與成果推廣的過程;創新是探索新知與活力再造的必然。高等教育改革需要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建立更為完善的現代大學制度,調動和激發辦學活力和師生熱情,這一系列行動策略都需要我們身體力行、實踐強校。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價值觀,要建設團結進取的基層黨組織和學院領導班子,充分把握和發揮學院辦學自主權,一是建立服務型教育行政體制,尊重學生、學者、學術,以服務的姿態保證管理的公正高效;二是把握教育信息化和國際化趨勢,推進雙一流建設,注重資源整合與融通,促進專業學科發展與人才質量培養;三是進一步提高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通過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等具體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是遵循教育規律,注重積累和創新,打造師生學習共同體、學者學術共同體、校企人才共同體、校院發展共同體。
改革的路上難免遇阻涉險,需要踐行者具備相當的智慧和勇氣。黨中央倡導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就是為了讓廣大干部放下包袱、放手實踐、建功立業。知行合一是改革踐行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品質,這既是做事的根本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三、做始終若一的教育者,永葆情懷育人才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就是有意識地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活動[2]。而管理則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3]。高校的教育管理,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而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在本職崗位上,著力推進高等教育的改革,讓雙一流建設在學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是我們的工作之本、崗位之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得始終。只有堅守本心信條,才能德行圓滿、事業成功。以生為本、教育強國,就是我們辦教育的初心。作為高校的基層黨員干部,要尊師重教、科學管理,善于行使管理職權,在政策規定允許范圍內,定好制度、用活制度,研究辦法、改進方法,以更強的業務能力和更好的服務姿態提升管理效益;我們是學生教育者,我們傳遞給學生的思想品德與價值取向、我們展示給學生的言談舉止和行為操守,都是不次于專業理論的教育,甚至應該說,是第一位的教育,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堅守教育的初心,始終若一。以服務的姿態踐行管理的權責,以職業的精神履行教育的使命,我們的思想境界將與教育事業共同拓展,永葆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 c64094-29613660.html,2017.10.18.
[2]蔣正波.試論教育概念的發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2):77-80.
基金項目:2018年湖北省高校學生工作精品項目“面向新工科建設的高校班主任第二課堂創新教育引導機制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XGJPB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