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芳
摘 要: 在物流管理專業中,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十分重要,具有理論性較高及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同時教學評價標準在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應針對該課程相關特點進行綜合考慮分析,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與物流管理專業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相融合,對現有教學評價方式進行完善與創新,從而為社會輸送專業水平高的人才。
關鍵詞: 倉儲與配送 課堂教學 評價標準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傳統教學評價標準逐漸發生改變。高水平的教育可為社會與國家輸送管理、服務、建設及生產等領域的專業型人才。現如今,隨著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現代物流已經逐漸成為支柱產業,極大地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相關課程,并將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作為教學核心內容。在現代物流領域中,倉儲與配送這一環節十分重要,相關專業課程涵蓋知識面較廣,包含物流設施設備、管理學、商品包裝、商品設計、物流信息技術、計算機、統計學及經濟學等相關知識內容,專業課程內容較為復雜,并且應用性較高。我國大多高校開設該課程的時間較晚,基礎條件較為落后,導致其沒有構建與專業水平相關的教學評價標準。高校領導及教師應積極對現有教學評價標準進行完善與創新,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該專業基礎知識及技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1.目前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評價標準不合理。
目前,我國各個高校在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相關專業教師不了解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導致學生在學習物流管理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及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盲目,沒有針對性地學習。目前,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評價標準存在較多問題,僅使用傳統考試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核,沒有考慮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較高但實踐能力較弱,甚至會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對學習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產生抵觸心理,對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造成較大影響。
1.2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落后。
當前倉儲與配送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標準與教學評價體系與老師的教學理念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實際物流管理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僅按照傳統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忽略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導致教師與學生對于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這種評價體系將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過多地講解其中關鍵點和實踐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的單一性使得學生學習物流管理知識的積極性下降。因此,相關專業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尋找漏洞加以改進、優化,構建最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但是在實際倉儲與配管管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這種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想象力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對傳統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與創新,為學生提供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其實踐水平,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2.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探究
2.1課堂教學評價應拋棄盲目量化及形式主義。
在傳統倉儲與配送管理教學方式中,對學生的考查使用考試評分的方式,在科學性及客觀性方面效果有待商榷。因此現有的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考試評分體系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最根本的權度是沒有較為客觀性的根據。其次,考試評分的評價體系沒有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做過多的關注。最后,考試評分的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中人文內涵缺少。因此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項具有價值的知識都不是考試評分體系可以定量評價的,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應拋棄盲目量化及形式主義,對目前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與改進。
2.2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目前大部分倉儲與配送管理教學使用傳統物流管理教學模式,教師常常照本宣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這種學習模式會使學生喪失學習倉儲與配送管理專業知識的積極性,不利于其專業水平提升。在對學生進行倉儲與配送管理評價之前,教師應構建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倉儲與配送管理教學評價策略,在學生開展對同學的評價及對自身學習進度評價時才可做到客觀規范、有理有據。在學生自我評價任務結束之后,教師應將學生分組討論,形成基礎評價結果。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可推動同學之間的交流,進而培養團結互助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還可邀請教師進行評價工作,家長的參與可吸引其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度,從而有助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
2.3積極轉變教學評價觀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發展與學習體驗,拋棄以教師教學經驗為中心的評價體系,對課堂教學做出中肯及客觀的評價。與此同時,教師在倉儲與配送管理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應樹立其主體地位,注重教師以自得、自律及自貞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推動教師提升相關自評制度,做到自我發展、堅定自信及自我約束等,自我約束還應注重教師自我反思效果與過程。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評價觀念,從德育評測、智育評測、社會實踐能力評測、專業知識評測、創新能力評測及心理健康評測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其中,德育評測是對學生的勞動觀念、學習態度、道德品質、政治表現、思想修養及集體觀念等方面進行綜合評測。智育評測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評測。社會實踐能力評測是對學生在學校組織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及參加公益活動、社團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評測,而專業技能評測與創新能力評測則是對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在對以上六大方面進行綜合評測后便可得出學生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總成績。還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豐富評價方式提供基礎。因此,教師可使用以下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其實踐能力,進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首先,案例教學法。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教學單元及教學主題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案例,從而引導學生根據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啟發其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倉儲與配送管理專業中的注意事項及相關業務的操作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相關社會案例及事件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討論,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基礎上培養其自主思考能力,進而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其次,討論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從而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教師通過拋出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及討論,例如在向學生教授現代物流倉儲管理體系相關課程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構建相關的教學主題,讓學生換位思考,將學生放到企業工作人員的位置引導其思考倉儲管理對于企業運行的重要性等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結語
由于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導致傳統教學評價標準正在發生轉變,但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因此各個高校需重視當前倉儲與配送管理專業課程評價體系的現狀與不足,使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首先應轉變教學理念,教師應隨時根據社會發展完善教學評價標準。其次教師還應對現有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進,根據市場變化方向及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教學評價標準,提高教學質量。最后是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濤.分析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實踐模式的構建及完善[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1).
[2]劉曉娜.基于項目化教學的高職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9):126-127.
[3]劉紅梅.基于翻轉課堂的《倉儲與配送管理》教學模式創新解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4).
[4]趙海燕,姜宏.職業教育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探討[J].勞動保障世界,2016(29).
[5]黃清娟.智慧物流背景下《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經濟師,2018(7).
[6]李燕娜.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實訓教學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