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斌 陶永華
摘 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做了凝練的表達并引起了一線教師和眾多學科研究者的廣泛探討。時事政治作為除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外重要的學習和教學資源一直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基于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和思考,并對信息化環(huán)境下時事政治的特點有了新的認識,對利用時事政治促進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做出了進一步探究,旨在利用時事政治的獨特作用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促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政治認同 時事政治 知情意行
一、引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fā)生了轉化。新時代、新矛盾對提高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yǎng)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高中階段課程改革方案基本出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經(jīng)過多次修訂終于和大家見面。核心素養(yǎng)在新課程標準中得以凝練的表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集中表現(xiàn)在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核心素養(yǎng)之中,通過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政治認同素養(yǎng)是我國高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中國印記”。
在信息化條件下,時事政治信息的獲取更加快捷、便利,高中生喜歡通過網(wǎng)絡獲取最新的時政資訊豐富知識庫。如何有效將時事政治融入高中生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切實問題。
二、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內涵
根據(jù)學者們對政治認同概念的理解,筆者將政治認同歸納為政治認同即公民自主地用組織和過程的標準約束他們的政治行為,這里的政治行為既包括思想領域的思維活動又包括切合實際的實踐活動。這需要經(jīng)歷一個從“腦”到“手”的演化,是公民從自身價值需要出發(fā),為了實現(xiàn)利益,他們會對本國的政治體系和政治制度表示認知和情感上的認同,還會在行動上給予一定的支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規(guī)定了政治認同的基本要求:“我國公民的政治認同,就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信息化環(huán)境下時事政治的特點
時事政治作為一種快速更新的課程資源,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的恰當應用可以更好地促進課程計劃和課程目標的有效落實。在信息化條件影響下,時事政治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實際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了新特征:
(一)便捷性。
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尤其是移動智能設備快速普及和瘋狂迭代換新的情況下,我們日常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移動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廣泛普及。雖然學校要求學生不能帶手機、平板電腦去上課,會影響在校的學習效率,但是我們還是沒法阻止學生放學回家之后使用。只要他們一打開移動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鋪天蓋地的時政資訊便會蜂擁而至。
(二)廣泛性。
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刻,時事政治都在不斷發(fā)生并且以各種形式向外傳播和擴散。一條國內的時事政治既可以傳達人民的需要和關心的話題,又可以傳播國家層次的方針、政策及動態(tài)發(fā)展的狀況。尤其是我們通過信息網(wǎng)絡并借助移動智能設備獲得的時事政治時都能感受到時事政治內容的豐富性、領域的廣泛性、地區(qū)的廣闊性。其浩如煙海的內容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三)趣味性。
正是因為信息網(wǎng)絡的發(fā)展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時事政治的呈現(xiàn)方式有了更多的變化,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圖文交叉的編輯,更可以是一段簡短的視頻。時事政治的發(fā)送者們更是會精心編輯視頻和圖文信息更好地吸引使用者,為的是可以和使用者產生互動、交流,而不僅僅是傳遞訊息。這對于年輕學生來說更加具有吸引力。
(四)互動性。
在信息化或者說移動智能設備還未普及之前,時事政治的一些資訊只能被人了解,人們只能以自己或一小群人為中心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局限于茶余飯后的閑談,對于培育高中生政治認識素養(yǎng)來說并無太大意義。如今,面對信息網(wǎng)絡化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時事政治資訊的互動性特點更加突出,人們可以隨時看到資訊,隨時可以在資訊下方評論闡發(fā)對于這件事情的看法,也可以根據(jù)其他人的觀點與其他人進行互動,只要你想互動隨時就可以,還可以通過轉載和分享的方式,將這條時事政治資訊傳達給身邊的朋友,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
四、如何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發(fā)揮時事政治對政治素養(yǎng)的影響
因為高中政治課程本身就與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所以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時事政治不僅反映了黨和國家的主要事件、政策和大政方針,而且反映了目前社會生活中的熱門問題。如果能讓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程中接觸、了解、探究和分析時事政治,一定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閱讀時政,強化政治認知力。
所謂的政治認知就是政治主體對于政治客體的認知與把握,政治認知是政治認同體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在閱讀時事政治的時候,學生就是政治主體,時政資訊就是政治客體。因為時事政治反映了當下的時代內容,這種時代內容既包括黨和國家的層面,又包括人們社會生活的層面,涉及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在內的多個社會生活領域,學生在閱讀時事政治的過程中,能夠懂得很多關于黨和國家等方面旳常識,這樣便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的政治知識面,強化學生固有的政治認知,從而鞏固政治認同的邏輯起點,對政治情感的發(fā)展和政治意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政治認同的基礎。
(二)理解時政,豐富政治情感力。
政治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是向政治認同轉化的關鍵。光有政治認知是遠遠不夠的,正如上文所說政治認知只是政治認同的邏輯起點,個體的政治情感是通過直接感受現(xiàn)實生活而發(fā)展啟動的,學生應將閱讀或瀏覽的時事政治知識進行進一步轉化,將其融入已有的政治情感之中,這里可以用“情感的同化效應”解釋。例如,筆者寫此文時恰逢祖國六十九周年國慶,學生可能和筆者一樣經(jīng)過多年的生活和學習懂得國慶的知識,并且積累對祖國的情感,但是這種情感如何加強呢?在國慶日閱讀時政資訊,觀看視頻看看別人是如何愛國的,是如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這樣就從多方面豐富了愛國情感。學生借助移動智能設備能夠便捷掌握時政資訊并且理解時政資訊的政治情感,這是學生們培養(yǎng)政治認同的第二步。
(三)深挖時政,鞏固政治意志力。
心理學認為,意志品質是指構成人意志的諸要素的總和。從政治認知到政治情感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只是走了一半,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要進一步通過時事政治將學生的政治情感轉化為政治意志。這就要求學生在瀏覽政治資訊時有探究意識,深入挖掘時事政治背后的知識。例如,在瀏覽國慶時政資訊時,學生應該積極利用移動智能設備查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有關資料,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背景,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奮斗,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意義。再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這樣才有了知識廣度和深度延展,不僅豐富了政治情感,更鞏固了政治意志。
(四)踐行時政,落實政治行動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關鍵是要意識到知識和行為的統(tǒng)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絕不僅是看看時事政治,喊喊口號就可以簡單培養(yǎng)起來的,更要真正切實地滲透到學生的一言一行、立身行事上。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學生可以就時政資訊及時互動,比如就某一時政資訊進行留言評價,和幾億網(wǎng)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另外,學生可以將時事政治進行轉載分享,擴大時事政治的影響,使時事政治更多地被周圍的人看到,那么就可以更多地和身邊人進行交流。學生還可以編輯一些圖文信息或視頻上傳網(wǎng)絡表達想法。例如,在國慶日,學生可以制作一些視頻和文字表達對于祖國的熱烈情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加強了政治認同。
五、結語
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是新課標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當代高中生身處信息化環(huán)境下,時事政治能夠借助移動智能設備更有效、便捷地傳播對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此外,在心理學理論中,認知是前提,情感是動力,意志是保障,行為是目的。我們應該意識到“知、情、意、行”四個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高中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金飛鷹.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加強政治認同教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12):107-111.
[3]陶東明.“政治認同”[A].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Z].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501.
[4]高暢,王立仁.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形成機制及培育路徑探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4):30-34.
[5]胡亞麗.知情意行話德育,核心素養(yǎng)孕生機[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79.
[6]王明泉.中學時政教育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7]章青.時事政治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該文是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生成機制與教育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K2014A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