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惠蘭
摘 要: 自從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極大地豐富了少先隊員德育核心素養內涵,使一線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都感到尋找到了如何在少先隊活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抓手與突破方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少先隊員德育核心素養的標準與導向。少先隊輔導員在日常活動中可以更加有效地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少先隊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青少年德育核心素養。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少先隊活動 德育核心素養
自從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確立了新的標準與要求,而且少先隊活動確立了新的標準與要求,極大地豐富了少先隊員德育教育內涵,使少先隊活動有了更加強大的育人功能,為進一步做好少先隊活動和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確立了新的發展方向。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極大地豐富了少先隊員德育核心素養內涵。
中國少年先鋒隊歷經六十多年的發展,始終是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是對每一個少年兒童思想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少先隊德育素養不斷豐富與完善,使少先隊活動在德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革命戰爭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每一個時期,中國少年先鋒隊作為廣大青少年思想品德與道德品質成長的引領與構建的組織,其中既有從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素養中繼承和發展起來的道德素養內涵,又有一代又一代少先隊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實踐中從自身發展中表現出來的新的道德素養內涵,并且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少先隊員德育素養的內涵越來越豐富。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明確,在我國時期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我國新時期少先隊活動開展的指導思想與活動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少先隊員德育核心素養內涵。許多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都感到尋找到了如何在少先隊活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抓手與突破方向。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少先隊員德育核心素養的標準與導向。
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具有時代合理性的價值觀,為他們提供處理生活問題的價值尺度,是學校德育助力學生發展的獨特方式[1]。長期以來,在思想教育領域最缺乏的是培養標準的判定標準問題。在少先隊活動中,缺乏明確的培養標準,對于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廣大青少年開展思想品質教育和道德教育,我們感到既明確又模糊。明確是我們在對大青少年開展思想品質教育和道德教育時肯定要以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和黨的政策方針為指導,模糊的是在具體的少先隊活動中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提出全面清晰統一的標準和要求,缺少明確具體的理論導向。“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很顯然在大的方向上使我國思想教育有了明確和具體的標準。特別是“三個倡導”從社會、國家、公民三個層級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進行了細化與明確,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想和道德時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確的教育內容和價值取向。在“三個倡導”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為思想品德與道德教育構建了大的遠景方向,使我們能夠在少先活動中立足當前,更著眼于未來社會,不僅為每一個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指明了方向,而且使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增長率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在“三個倡導”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國家層面為我們在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構建什么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明確的導向與標準。在“三個倡導”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公民層面為我們培養什么樣的未來社會人才提出了明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標準。這樣一種標準的建立,使廣大少年兒童能夠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觀念,使他們懂得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使他們對不講公德的行為有強烈的憎惡感,對講公德的行為產生愉悅的感受,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為習慣,在行為實踐中做到將自己的行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行統一。
2014年隨著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印發和教育教學“核心素養”要求的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內容,而且成為新時期少先隊活動中活動的思想導向,也成為在少先隊活動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培育的核心素養。這必然要求我們不僅將“三個倡導”作為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標準,更將其精髓內化為每一個青少年的核心素養,使“三個倡導”的理念由要求青少年怎么做變為青少年自發地我要怎么做,真正成為未來社會以民的具備的基本素養,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受教育者能否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和期望發展,并不是取決于教育者的主觀愿望這一“外因”,而是取決于自我教育程度這一“內因”。一旦“三個倡導”作為每一個發展的核心素養,這些素養就會成為他們的自我發展需要,而不再是社會強加給他們的要求,從而增強其自主意識,尊重其自主選擇,使其能夠在各種社會活動中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糾偏、自我選擇、自我內化,促進廣大少年兒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判斷少先隊員德育核心素養的標準與導向。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少先隊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青少年德育核心素養。
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還不成熟,少先隊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氣氛的影響,因此,在少先隊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過程中,必須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到具體的行動中。
1.定期以日常少先隊活動為平臺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除了在各個學科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其中外,對于少先隊來講日常的少先隊活動是有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通過各種活動不僅要豐富學生的外余生活,還要幫助他們將“三個倡導”的內容熟讀熟記、入腦入心。每一次活動不僅愉悅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讓學生都得到傾心關愛和真誠幫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2]。
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引導,另一方面要將“三個倡導”作為制定評價學生行為規范的依據,通過各種活動的實施使“三個倡導”內化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以學校生活為陣地,根據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特點,利用圖書館、櫥窗等文化宣傳陣地,通過演講、歌詠、書畫、標語、校園廣播等形式,使學生受到環境和氣氛的感染;積極開展科技、文藝、體育、軍訓等文體活動,開展入隊宣誓及各種形式的重禮節、講禮貌、告別不文明言行活動等,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要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基點,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詩文,引導學生從古圣先賢的思想人品中感悟人生睿智,從經典閱讀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中華美德浸潤中認識自己,領略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所在。如:仁者愛人、尊賢敬長、誠信待人,既是人的高尚品德,又是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厚德載物、推己及人、仁義誠信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當前培育少年兒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資源。
2.走出校門,讓少先隊員在實踐中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作為未來社會的公民,他們最終會從學校走向社會。因此,對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要在校進行更要在校外進行。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鼓勵他們走出校門去參觀、去考察,在實踐中親眼看見各種道德行為和不良行為,在親身感受中進行自我教育,提高棄惡揚善的能力和自覺性。引導少先隊員接觸社會,關心家鄉和社會發展,力所能及地參與家鄉建設,尤其要組織隊員在家鄉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使他們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躬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利用寒暑假,積極組織青少年參加義務清潔家園、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宣傳,爭當“社區小義工”、“文明小使者”,開展義賣募捐、資助災區及困難家庭學生等公益活動。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紀念日等重要時機,開展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激發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從而在行為實踐的體驗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教師要引導少先隊員接觸生產勞動,使其通過勞動實踐親身感受勞動的意義與價值,培育勞動光榮的思想感情,培養自立自強、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的思想作風,錘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價值取向在青少年公德意識培育和價值觀塑造中的基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趙陽.引導少年兒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著力點[J].教育探索,2017(5):74-79.
[2]楊紅英.公德意識養成: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著力點[J].文教資料,2016(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