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琴
摘 要: 中職院校是當下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搖籃,中職生自我管理是中職學校及班級日常管理活動開展的關鍵點,也是中職生實現全面發展強調的重要方面。必須在調查剖析的基礎上結合中職一年級學生的特征,科學創新思路與方法,在理論與實踐銜接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良好的自我管理中更好地成長成才。
關鍵詞: 中職一年級學生 自我管理 調查研究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是中職院校人才培養及建設發展中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中職院校要以一年級學生為核心,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工作,全面、深入了解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在綜合把握調查結果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多樣化的有效的路徑,科學指導一年級學生強化自我管理意識,在層次化實踐過程中強化自我管理能力,高效學習專業課程知識并促進能力素養提升,在全面發展過程中成為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一、中職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調查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人對自身生理、心理、行為進行自我認識、監督、控制等的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及學歷層次、社會閱歷等的提高,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會有所提高,但由于成長環境、智力層次等的不同,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就中職一年級學生而言,其自我管理就是在實現個體目標、集體目標中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在思維訓練發展中不斷調整多種心理活動的自我認識、評價、教育、控制等,有效調查是提高中職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前提。
以甘肅省高臺縣職業中專為例,隨機抽取了420名一年級學生,向其發放420份關于自我管理的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382份,其中女生有202名,男生有180名。在此過程中采用問卷調查法,自行制作了“中職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調查問卷”,采用積分制的形式,從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能力兩個層面入手展開調查,分值分別為40分、60分,前者包括自我認識、體驗及控制,分值分別為18分、12分、10分,后者包含學習、生活、課余時間及活動管理能力,分值分別為20分、17分、16分、7分,總分為100分。根據回收的有效問卷,該次中職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調查有效率為90.95%,一周后從中隨機抽取30名學生再次測試,得到的問卷調查信度為98.23%,滿足此次問卷調查的客觀需求,再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合理統計、分析問卷調查結果。在層次化數據分析中,發現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有待增強,對自我評價不具有客觀性,34.5%的學生遇到問題后不愿主動解決問題,依賴教師、家長,也不具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超過50%的學生認為很多要做的事都沒有做好,70%的學生對自己決定的事只能偶爾堅持做完。在此基礎上,79.3%的一年級學生認為自己時間有效利用率不高,自我學習意識不強,有74%的學生臨考時才緊張學習,76.1%的學生在教師催促下被動完成學科作業,自我控制能力不強,52.9%的學生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會放任自身行為。從整體上說,學習、交往、生活、情緒是中職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中的常見問題,急需深入剖析統計分析結果,提出合理化對策,促使中職一年級學生實現持續性發展,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二、中職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路徑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培養自我教育意識。
在教學管理過程中,中職院校要在綜合把握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借助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廣播網站平臺等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自我管理意識增強及能力提升的必要性、重要性等,包括自我管理問題的危害性等,營造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圍,感染、影響一年級學生,使其從思想上、行為上深化認識自我管理,強調自我管理問題的解決及能力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中職院校要在自我管理專題講座、分享交流等過程中對一年級各層次學生進行高效教育,使其通過學習自我管理理論知識、剖析自我管理典型案例等增強自我教育意識,學會自我反思、反省的同時自主解決問題,吸取經驗教訓,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過程中擁有高尚人格,順利實現全面發展。
2.開設自我管理校本課程,優化班級管理機制。
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中職院校要深層次把握問卷調查結果,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年齡等特征,包括認知層次、自我管理水平等,在把握專業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及公共課程的基礎上巧借多方面優勢資源,科學開設基于自我管理的校本課程,合理安排各專業自我管理教學課時,將其巧妙融入專業學科教學中。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在把握校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科學設置自我管理課程教學體系,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深入把握一年級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化典型案例展開自我管理課程教學,引領學生在學習自我管理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層次化自我管理實踐,在活用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管理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中職院校要借助學業考核等手段深入把握自我管理課程教學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合理化調整開設的自我管理校本課程,在高效課堂理論教學及課內外實踐中發展自我管理能力,客觀展現校本課程的實用價值。
3.開展自我管理實踐活動,高度重視家庭教育。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中職院校要結合一年級各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立足問卷調查結果,在一年級學生中從生活、學習、交往等層面開展多樣化的校內我管理實踐活動,科學組織各層次學生參與其中,在應用專業學科知識、自我管理知識過程中進行基于專業學科的自我管理實踐,在深入挖掘自身潛能的過程中科學地解決實踐問題,將掌握的理論知識轉換為重要的技能,在發展問題解決、與人交往、自主學習等問題的同時提高自我管理素養。同時,中職院校可以和地區其他中高等職業院校、本科院校等合作,共同開展不同類型的校外自我管理實踐活動,順利延伸拓展校內自我管理實踐,便于一年級學生在和其他學校一年級學生互動、交流及共同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取自我管理體驗,感知知識獲取與應用樂趣,意識到自主解決問題的重要性等。中職院校需要綜合把握校內外自我管理實踐成效,從理論與實踐兩大層面進一步深化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的自我管理引領工作,促使每位一年級學生在具體化實踐中自學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都能提高,順利實現全面發展。
此外,中職一年級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職院校可以借助校園網站及微信、QQ群等互動交流平臺,加強一年級各專業班主任和每位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在有效話語溝通過程中促使家長意識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及呈現出的自我管理問題,在有效家庭教育過程中引領孩子規范行為,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二者協調統一過程中日漸具備較高的自我管理素養,在有效自我管理過程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在形成良好思維品質的過程中成為新時期所需的高水平專業人才,從根本上實現中職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目標。
三、結語
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中職院校要深化學生自我管理,將一年級學生和二三年級學生區分開,在系統化、集中化了解一年級不同層次學生自我能力的過程中深化實踐探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科學化引領、指導中職一年級學生,使其在解決情緒、交往、學習等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有效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我教育與管理能力,為進入更高階段學習打好基礎,實現高質量專業人才培養。以此,在強化辦學實力過程中順利踏上可持續發展征程,呈現我國中等教育事業發展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段煒,林向朋,張艷芳.中職生自我管理與內部學習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職教通訊,2016(13):16-20.
[2]黃家滕.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81-182.
[3]李楚濤.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班級自我管理——淺談中職班級管理工作[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7(6):60-61.
[4]翟小萍.中職學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措施[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6(2):66-67,76.
[5]卜澤東.基于人的全面發展的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5(15):41-43.
[6]杜信耀.淺議中職生職業規劃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09):58.
[7]程偉,耿曉偉.淺談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08):26-27.
論文系甘肅省 "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提高中職一年級學生鞏固率之管理模式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GS
〔2017〕GHB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