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巧 徐夢佳
摘 要: 美國大學生學習的權利與責任體系,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美國大學生享有課程選擇權、培養規劃選擇權、司法保障權和金融援助權。享有權利的同時,承擔完成課程任務的責任、學術誠信的責任、獲得學位的責任。深入分析,辯證評價美國大學生學習權利和責任,對完善我國關于大學生學習權利和學習責任制度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美國大學 學生權利 學生責任
關于什么是學習權利,比較權威的界定是讀與寫的權利;持續疑問深入思考的權利;想象與創造的權利;閱讀自己本身的世界及編纂歷史的權利;獲得一切教育方法的權利;使個人與集體的力量發揮的權利[1]。權利和責任相伴而生,學習責任與學習權利相輔相成。美國大學生學習權利和學習責任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對我國高等教育有何借鑒意義?本研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一、學習自主權
(一)選課權。
選課權是指大學生可以選擇大學中已開設的任一課程研修和自我決定學習重點及進度的權利。值得強調的是,選課權其實將“學習進度的選擇自由”賦予了學生[2]。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知識的特點、學習興趣、經濟狀況等自主決定學習內容、方式和方法。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加快學習進度,選擇其他課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在跨學科主修專業的框架里,本科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設計跨學科的教學計劃,興趣廣泛的學生可以在人文學科、自然科學或社會和行為科學領域制訂范圍寬闊的課程教學計劃[3]。此外,受經濟狀況影響的學生可以按照學校相關規定申請保留一段時間的學籍,在本應正常學習的時間內走上社會,從事一定的社會工作或實踐獲取一定的經濟基礎后返校繼續學習。
任何自由都要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制,學生享有選課權的同時,必然要受到選課的限制。在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所有科學學士學位的授予需要27個學分的非技術選擇性需求課程,即人文社會科學選修課,也就是說學生若要獲得科學學士學位必須要選修27個學分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其中16個至18個學分是必修人文課程,如大學寫作、西方經典文學和哲學;西方現代文化概覽;全球核心、西方古典音樂。另外9分至11分是選修人文課程,只要學生登記、注冊并完成該選修人文課程可獲得學分[4]。
(二)培養規劃選擇權。
美國大學的本科生培養方案除了四年一貫的常規教育以外,通常還有其他多種特殊培養方式,學生有權利選擇這些特殊培養計劃。例如,哥倫比亞大學為學生提供了4年常規培養方案、“3+2”培養方案、“4+2”培養方案及“4+1”培養方案[5]。從獲取學位的角度來說,4年常規培養方案指的是學生自大一到大四的課程安排、研究學習和實習合格后會獲得本專業的學位;“3+2”培養方案是指學生若在大一至大三的三年間順利完成其在某學院的學習任務,再轉到另一學院繼續學習另一專業兩年。在第五年時學生便可以獲得兩個學士學位;“4+2”培養方案即學生在某學院經過四年學習,按照學校規定獲得學士學位,再轉入其他學校繼續學習,若符合獲得學位的要求,便會被再授予一個學位;在“4+1”培養方案中,學生經過四年專業學習獲得學士學位后,可以申請繼續在校學習一年其他專業。
二、學習保障權
(一)司法保障權。
美國的校園司法制度尊重學生的利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賦予保護被指控學生的權利。例如,哥倫比亞大學規定受指控學生有如下但不限于此權利[6]:(1)書面告知學生為何受到正式指控權利;(2)書面告知學生所享受的權利;(3)學生身份和指控意見保密的權利,但涉嫌性騷擾和性侵犯的學生除外;(4)學生被控告所依據證據的權利;(5)獲得司法咨詢顧問提供指導的權利;(6)申訴權。
(二)金融援助權。
美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生依法享有金融援助權。金融援助系統主要包括學校援助、州政府援助、聯邦政府援助、機構援助、私人貸款、校園工讀和全國服務信托等。形式多樣的資助組合成一個“資助包”,協助學生處理經濟困難問題。美國政府認為大學生均有被資助管理者提供最優資助包的權利,均有與其困難水平相匹配的經濟資助權利。個人的權利必須有所限度,才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權利帶來的利益。倘若無限度地行使權利,只會讓同樣可以享用該權利的人陷入困境。美國大學生雖然獲得經濟援助,但這并不是指無上限的經濟救助,聯邦政府嚴禁受聯邦政府資助者所獲的資金超過本人的實際需要[7]。
三、美國大學生學習責任
自由即責任。一切行為都是自己的行為……既然行為是自己主宰的、經過策劃和自愿的,那么自己就負完全責任[8]。美國大學生在享有學習權利的同時,相應承擔一些學習責任。學生的學習責任主要是指學生自主地為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完成規定學業,規范學術誠信,取得學位證書是大學生學習責任的應有之意。
(一)完成課程任務的責任。
上課是大學生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載體和渠道,課程任務是學習內容的具體化,大學生享有選課權的另一方面,意味著其有承擔完成課程任務的學習責任。基本上所有課程綱要都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做了相關規定:要求學生準備好課程所需的材料、出席政策、讀書報告、現場匯報、小組學習、提交論文、期末考試等。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公益事業的政策解析”課程要求學生每星期的閱讀都必須包含課程綱要上指定的書籍,每周至少需要完成教師要求閱讀的章節[9];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微積分”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出席班級所有有關該課程的會議,完成網絡作業,并盡最大努力尋求幫助,解決單依靠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完成4次網絡測驗和期末考試[10]。
(二)學術誠信的責任。
學術誠信是大學的核心理念,每個大學生都有責任維護和遵守學術誠信。學術不誠信是蓄意的欺詐行為。學生學術不端行為一般包括剽竊、偽造學術成果、考試作弊及為學術不誠信提供方便等內容。以密歇根州立大學為例,學術不端行為的具體內容有12項。作為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學生,每個人都不得踏入“雷區”:將他人學術成果占為己有;未經授權,私自在考試或作業中獲取、提供、接受或使用任何材料;未經授權,企圖或成功地私自替代他人完成作業或考試;未經授權,讓他人替代自己完成作業或考試;篡改、破壞或干擾他人研究資源;偽造或篡改數據及結果;考試或論文中抄襲他人觀點;從已經參加過同樣測試的人身上獲取有關考試的題目或答案;在兩門或兩門以上的課程中提交同一篇論文(屬于自我抄襲);引用他人觀點、表達,卻不注明;未經授權,私自和其他學生共同完成作業或課程任務;偽造學業記錄[11]。大學生若有任何學術不端行為,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對于那些情節特別惡劣,屢次違規者甚至會遭遇留校察看、暫令退學直至開除等處罰[12]。
(三)獲得學位的責任。
學位是學生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的標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個人的學識。大學生自入學修讀學位要求的相關課程和其余與學位授予無關的課程,獲得教師對課程的評價開始,便有責任獲得學位。獲得學位既是對自己學術能力的認可,又是學校培養專業人才的質量評鑒,還是對國家和社會教育投入的回報。美國大學生的學位體系包含副學士學位和學士學位兩種。副學士學位的授予一般以達到學位規定的學分為標準。學士學位課程通常為兩年的通識課程和兩年的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主要包括一些必修科目,例如寫作、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某些學科。在專業課程中,學士需要選擇一門主修和兩門輔修科目,而且每個學期有最低30個學分的在校學習,最低120個總學分的課時及累積平均績點(GPA)應至少等于或高于2.0,任何未達到最低平均績點的學生將會延遲畢業。
四、借鑒意義
美國大學生有關學習的權利和責任體現了整合取向的本科教育變革思想和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對我國大學生學習權利的行使和學習責任踐行的改革創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建構科學的課程系統,保障選課權及培養模式選擇權。
課程是教育教學的命脈,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學生選課的權利和選擇培養方案的權利的基本點和立足點是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我國高校課程設置應注意科學化和綜合化,學校的課程設置委員可以制定一套開設課程的標準方案,以對教師提交的課程設計方案進行嚴格考核。高校可以加強基礎理論課程的設置,適當增加跨學科課程,擴大專業選修課的范圍,開發多種培養模式,使學生更好地享受到優質的課程設置帶來的體驗,為學生行使培養規劃選擇權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二)完善權力救濟機制,維護司法保障權。
維護大學生的司法保障權必須完善大學生的權利救濟機制,其中大學生的申訴權是維護大學生司法公正的突破口。我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并未針對學生申訴制度的系列問題進行明確規范。我國應當完善大學生的權利救濟機制,切實保護好大學生,尤其是涉嫌違紀學生的合法權益。一,明確規范申訴程序。完善申訴制度,即明確提起申訴的時間、形式、申訴委員會受理申訴后的處理方式和遵行原則等。二,建立聽證制度。成立申訴委員會,受指控的學生可以聘請司法顧問,獲得顧問的建議,并且可以與證人“對簿公堂”,申訴委員會再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權利,學校應明確規定即使被退學或開除學籍的學生,只要還在申訴處理期內,就和普通學生一樣享有學習權。三,拓寬申訴未果的后續救濟渠道,如引進美國大學的教育仲裁制度等。
(三)改革經濟援助,保障金融自助權。
我國大學生同樣具有享受經濟資助的權利,但資助體系不夠完善。為了保護我國大學生的金融資助權,可以從以下兩點改進:第一,提高助學貸款的幅度和增加勤工儉學的機會。美國大學生資助體系中貸學金所占的比例較高,這種資助方法不但使受資助的學生感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幫助,同時使大學生承擔起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濟責任。因此,目前怎樣讓貧困大學生在體會國家、社會對其幫助的同時,又提高自強不息的能力,發揮資助政策的教育功能,是我們需要改革與完善的問題。解決辦法之一便是提高助學貸款的幅度和增加學生勤工儉學的機會。第二,嚴格監督助學貸款的申請及發放。我國政府部門可以成立以教育部門官員、學校領導、教職員工和大學生為主體的調查委員會,對校方的貸款行為進行審查,嚴格監督貸款程序,對于違反規則的學校,該機構可以責令其改善,若改善未果,則交由法律部門負責。
(四)多“管”齊下,規范學術誠信責任。
我國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學術誠信的管理,減少學術不端現象。規范大學生的學術誠信責任可以多“管”齊下。第一“管”:新生入學時就做好學術誠信的宣傳工作,讓學生明確學術不端行為的定義、類型、具體內容、處罰規則。第二“管”:制定學術榮譽制度,賦予學生自治權的同時,加強其與教師、學校的合作,強調學術誠信責任的培養。第三“管”:建立學術規范委員會,專門負責規范大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違反學術誠信責任的行為。第四“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創設誠信校園的環境。這是維護大學生學術誠信責任的根本所在。
(五)改革學位授予制度,規范學位責任。
美國大學授予學士學位的要求只有對學術有要求,即“完成了大學指定學習計劃的學習”,大學的核心教育、專業學習要求及學生的選修課程三個方面達到最低要求,且每個學期有最低30個學分的在校學習、最低120個總學分的課時及累積平均GPA至少等于或高于2.0[13]。在上述學士學位授予要求中,看不到非學術標準的要求。我國《高等教育法》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學位條例》規定高校可以在辦學自主權的范圍內制定學位申請、評定及授予等實施細則。長期以來,我國的學士學位授予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非學術的要求,如是否通過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測試水平、學位論文的標準等。我們可以在學士學位授予條件中強調滿足學術要求,應適當將校規校紀等因素納入學位授予標準之中。
參考文獻:
[1]李國偉教育基本法的理念分析[EB/OL].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if18/08.html.
[2]何生根,周慧.論學術自由的法律界限[J].法律科學,2007(2):65.
[3]吳敏.美國著名大學本科教學特色和改革動態[J].大學化學,2001,16(1):61-64.
[4]Undergraduate Handbook and Curriculum Guid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umbia University [EB/OL]. http://search.columbia.edu/search?proxystylesheet=columbia2&client=columbia&site=Columbia&output=xml_no_dtd&q=Undergraduate+Handbook.
[5]Columbia engineering bulletin[EB/OL].http://bulletin.engineering.columbia.edu/files/seasbulletin/2011Bulletin.pdf.
[6]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 general policy on conduct and discipline[EB/OL]. http://www.journalism.columbia.edu/page/1050-general-policy-on-conduct-and-discipline/11.
[7]張民選.美國大學生資助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6):88-93.
[8]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9]Stanley N. Katz. Teaching Policy Issues and Analysis of Nonprofits, NGOs, and Philanthropy Syllabus[EB/OL]. http://www.princeton.edu/~snkatz/syllabi/wws504_F05.pdf.
[10]S. L. Salas. Reflection on The MTH 133 Syllabus [EB/OL].http://math.msu.edu/syllabi/mth133/syllabus-tu-spring.html.
[11]MSU Policies,Regulations and Ordinances Regarding Academic Honesty and Integrity[EB/OL].https://www.msu.edu/unit/ombud/academic-integrity/index.html.
[12]鈔秋玲,李秀嶺,馬治國.美國大學生的學術不誠信及其防范措施[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1):31-35.
[13]MSU undergraduate degree requirements[EB/OL]. http://www.cal.msu.edu/students/undergraduate/undergrad-degree.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學生發展視域下高職教育與社會公平關系研究”(編號:18YJA880023);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改革發展專項課題“職業院校學生感知的課堂學習環境與教學質量研究”(編號:18GGFZ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