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娟
摘 要: 幼兒園教育受到以往思想的影響,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由于一些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不足、在教育中存在一定的誤區及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兒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違背孩子的正常成長規律,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本文主要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出現的原因和具體表現進行了分析,要改善這一現狀,需要教育局、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努力。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小學化傾向 幼兒成長規律
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可以為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和培養,首先是培養幼兒的個性,幫助幼兒營造健康快樂的生活和成長環境。但是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幼兒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傾向,一些幼兒園開始進行小學內容教育,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使得一些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本文根據幼兒教育經驗及目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原因等對改善這一現狀提出一些方法。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
1.注意智力的培養。受到以往“教育要從小抓起”觀念的影響,目前一些幼兒園開始在學校內開展小學知識教育,將重點放在知識傳授和難度提高上,忽略為幼兒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種以培養幼兒智力為主要目標的幼兒教學使得拼音、算數等課程不斷增加,幼兒壓力不斷增加,導致一些幼兒出現厭學的情緒。
2.缺少足夠的娛樂活動。幼兒教育是對3歲—6歲的孩子進行培養,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還是非常愛玩的,但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出現,使得幼兒園的教育以儲備知識為主,不僅減少了孩子們的娛樂活動,還會給孩子們留一些課后作業。其實在幼兒教育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對于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們可以在游戲中展現自己的個性,促進自身全方面發展,同時還能鍛煉孩子們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3.傳統教育評價的方式。目前對于幼兒園教育的評價方式仍然比較單一,評價時仍然以結果為主,忽略過程的研究。目前一些幼兒園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指標都是學生知識的掌握數量和掌握程度,而不是之前的習慣養成及技能培養,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幼兒的天性被抹殺,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能被激發出來,阻礙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傳統觀念和競爭的影響。受到以往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就開始嚴格培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園時期就將小學應該學的知識傳授給孩子,并且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也是根據幼兒園教學知識的數量進行的,這種想法使得一些幼兒園為了招生而開始出現小學化傾向。在目前情況下,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數學計算題,或者古詩詞句等,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能夠說英語單詞、背中國古詩或者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可以讓自己在其他人面前更有面子,孩子掌握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就證明孩子越聰明,為以后學習打下非常好的基礎,正是由于這樣的觀念使得一些幼兒園開設了很多新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沒有考慮到幼兒年齡階段的特點,只是單純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和自身的招生需要,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2.教師隊伍建設落后的影響。目前我國幼兒園的教師隊伍建設落后,專業化水平不足,部分幼師是中學或者小學畢業以后去職業學院培訓而成為幼師的,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停留在過去,不能適應目前教育發展的需求。另外,我國幼師數量相對較少,導致很多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幼兒園教學,使得幼兒園教師的素質較低,再加上幼兒教師在入職前沒有進行過專業化的培訓或者培訓效果不理想,導致我國幼師隊伍建設落后,對于增強幼兒園教育效果造成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具有多項教學能力,能夠在教育幼兒知識的同時進行音樂、舞蹈等方面的智力開發,但是一些幼兒教師缺少這種專業技能,還有學校的幼師是由小學教師擔任的,在課堂講課中難免會融入小學的知識,讓孩子們對幼兒園生活產生厭煩,導致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加重。
3.教育銜接思維的影響。受到教育觀念的改變及社會競爭壓力的影響,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兒園管理者看重家長的這種心理,開始宣傳教育銜接的重要意義,使得幼兒教育過早地出現小學化管理模式,約束孩子們的天性,導致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能更好地被激發出來,同時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響。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在家長看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督促孩子在幼兒階段學習小學知識,在小學的時候提前學習初中知識,以此類推。這種提前性教學讓孩子在此受教育階段提早經歷下一年齡階段應該接受的知識內容,給孩子造成一種經歷缺失的感受,使得幼兒園階段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天性,導致一些孩子缺乏個性,難以在社會中出彩。
4.應試教育的觀念。我國以往的教育觀念是應試教育,這一觀念影響了很多人,對于目前年輕的父母來說,他們是經歷過應試教育的一代,所以在他們心中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必須順應應試教育的發展,因此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報名很多補習班,希望孩子多方面發展,成為更加優秀的一代。另外,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導致互相攀比現象,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優秀,就對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方面更加嚴格,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大量接收小學教學內容,同時還要練習鋼琴、舞蹈等藝術才能,這讓孩子在很小的年齡階段就承受了太大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們便產生了厭學心理和逆反心理。幼兒園教育是培養幼兒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給學生過多的壓力會壓制孩子們的天性,物極必反,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們產生厭學心理,對今后成長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應對方法
為了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惡化,針對以上導致現象原因和表現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
1.完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對幼兒階段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教育出現小學化的趨勢,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及管理者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因此,要改善這一現象,必須從家庭和幼兒園兩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在幼兒園辦學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幼兒成長規律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孩子營造輕松快樂的教育環境,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個性,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能單純考慮幼兒園的經濟效益。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從家庭氛圍等方面為孩子營造快樂的學習環境,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比幼兒園教育更為重要,它是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幼兒園教育的基石,因此家長和幼兒園必須加強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動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增強教育效果。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和家長保持緊密的聯系,及時將孩子在學校的動態跟家長溝通,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讓家長和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為開展更好的幼兒教育提供依據,只有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改善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現象。
2.按照兒童成長規律教學。每個教育階段的孩子都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幼兒教師和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培養幼兒的過程中充分遵循幼兒成長客觀規律,以便更好地完成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必須充分體現幼兒教育的特殊個性,遵循幼兒健康發展規律,制定相關教學策略,開展適宜的教學活動,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在幼兒教育中,最主要的是通過娛樂等形式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培養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并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能夠從根本上鏟除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
3.政府應對幼兒園加強監管。政府的引導和監督是幼兒教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明確自身職責,加強對幼兒園教育的引導和監督,教育部門必須對幼兒教育的班容量、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等各方面做出嚴格具體的要求,并對幼兒園定期審查和監督,對于違反教育規定和教學規律的學校要加以懲處并監督其改正。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加大幼兒園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為幼兒健康發展創造安全健康的環境,同時加強對于幼兒教師的培訓,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以督促幼兒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適應時代發展步伐,為幼兒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教育,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教學效果,減少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出現。
4.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為了更好地避免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的趨勢,家長們必須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為孩子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興趣愛好,對孩子的學習狀況進行及時關注和幫助。幼兒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在學校教育中以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孩子們的個性,讓孩子們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育對于幼兒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徹底改善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現象。首先從教育上進行改正,尊重幼兒成長規律,同時對幼兒教師進行素質培訓,讓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為幼兒健康成長創造輕松快樂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張麗媛.淺析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與建議[J].幼兒教育,2016(10).
[2]孫淑萍.簡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治理途徑[J].幼教園地,2018(21).
[3]王美玲.“幼小銜接”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園:教育科研,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