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軍
摘 要:“核心素養”一詞已成為輿論熱點。“什么是核心素養”和“如何培養核心素養”的研究需求并非來自學科內部,而是強調未來教育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目標時需要克服的客觀障礙。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為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其職責是承擔教育規劃課程需要完成的總體目標的一部分任務。基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學術能力,有必要對語文科的教學目的進行規劃,這是該學科的核心素質。要研究語文學科的特點,我們應該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注重現代人的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不喪失現代屬性
現代人處在一個特殊的人類活動圈子中,他們的文化特征是鮮明的。具體來說,是現代人聚集在一起,過著現代的生活,促進現代社會的發展。他們想要發展的也是在現代文化基礎上重塑新文化。現代人與現代社會,這種特殊的環境決定了中國教育塑造的人,它也應該具有現代文化特征。在語言表達、思想價值、思維方法等方面,都要打上“現代化”的烙印。
中國教育的這種“現代性”體現在閱讀語料庫、認知價值、語言交際、主流價值觀等諸多方面。五四運動和葵涌學制下的傳統語文和現代語文教育被描繪成:現代語文,主要是學習白話文,已經發展到今天,現代語文是一種學習模式;這種語文不僅限于中國的傳統、歷史研究,而且要面向未來,在世界的眼光中,學習多元文化主義;這門語文的學習還需要在注重語感積累的同時,更加注重有限時間內學習的有效性;這種語文塑造的人必須能夠服務于現代社會的發展,積極建構現代生活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二、是注重語文的獨特特點,體現該學科的基本學習屬性
語文教什么,這是一個老問題,但不能解決。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語文水平的內核。在這一層次的語文中,人們更加注重詞匯、句子、修辭、語法等。任何語文的學習都必須從這一點出發。第二層次是文章和文壇。即語言具有完整的表達形式,具有文章結尾的意義。這就意味著漢語的研究也包括中國歷史上的經典作品和世界人類歷史上形成的優秀作品。文章中所包含的東西,如人們對生活的態度、行為、價值觀等,都在瞬間得到了豐富。語言的美感變得很重要。文學的意義就是把最好的語言、最好的情感、最好的思想等放進文章中,作為教育的樣本呈現給大眾。這一學習階段對人類模范語言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三個層次是文化和哲學。這就要求一個人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基本的社會意識,才能得到啟迪。這項研究可以推遲一點,作為中國文化發展的后續。在學習了很長時間的中文之后,也許這個人的文化品位是顯而易見的。
閱讀、寫作,這是語文科的基本行為。過去是,將來也會是。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不要丟掉本土語言文化的土壤,不要排斥古代經典著作。這也是今天強調文化遺產的基本意義。推遲的只是文化學習。在孩子語言發展的早期階段,不要急于取得成功,不要灌輸太多過去的書籍和所謂的文化。
三、注重核心素養,不能過于泛化,超越了學科的實施就會成為學科無法達到的目標
核心素養不同于讀寫能力。從內涵上講,都是關于識字的,但有了“核心”,最重要的東西就被保留了下來。語文科的核心素養是什么?在過去,人們做過許多總結。在知識教學時代,提出了“字、詞、句、語、修、邏、文”等詞語,并對漢語知識素養的這七個維度的內容進行了總結。現在有點窄了。后來,人們普遍認為,對行為要點的總結表現為:聽、說、讀、寫。聽、說、讀、寫是四種能力。后來,他們覺得在語文科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增加了重要的“思考”行為。這些是能力的核心要素。文化的開放程度要大一些,除了融合知識和能力之外,還需要包括文學美學、文化價值和思想價值。
我們應該看到,在核心層面,談論知識的核心和能力的核心是沒有問題的。當它進一步延伸到文學、文化和人類文化時,很容易停下來。在過去,語文教學曾多次跨越國界。有政治課和歷史課。現在文章的內涵已經擴展,新聞、解說、科學技術、各種應用文都出現了,一些課堂開始談論醫學、宇宙學和科學知識。也有老師,在語文課上,和學生談論人生觀,價值觀,似乎在哲學課上。
語文學科必須堅持語言學習,根據課文,這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其余的都是從這里培養出來的。在高中階段,有更多的人更有能力學習。此外,在許多情況下,一個人的語言素養的發展不能超過生活的基礎和思想的基礎。在那個年齡之前,缺乏那種經驗,缺乏思考能力,他的語言識別能力永遠不會達到你想要他去的地方。
四、根據學校的不同細分,結合教學的發展,對識字的發展進行分層設計
基礎教育,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在語文學習中,也有兩個階段:初級語文和高級語文。
初級語文,以口語為主,注重口語訓練,注重語言交際。很明顯,外國人在這個初級階段學習漢語。在語文的高級階段,對文學的研究增加了,對語言的藝術要求也增加了,了解這個文化圈的人是如何思考和做事的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人的語言發展與年齡認知特征相匹配。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從積累基本語言中的詞匯開始,它必須積累大量的文章,也就是說,要用范文來奠定精神基礎。
五、核心素養需要具備穩定、基本的特征,要求與學科的雙基礎具有相關性,但不能忽視學生學習的發展
什么是核心素養,這個東西應該是穩定的,也就是說,我們要求實現雙基,應該成為這個核心素養。換句話說,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必須成為核心素養。
在突出雙基時代,我們更多地將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放在語文層面,而較少關注文章的人文性,從而缺乏人文關懷。這種教育是死的,一點樂趣都沒有。除了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美感之外,漢語的美感也是文章美的本質。這具有很強的人文性。
今天,在繼承前人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還必須把語文發展的基本素養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