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教育部門發行核心素養的框架,語文教育專家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分別是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文化傳承以及審美素養。筆者認為這四個維度對于學生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關于審美素養在小學階段落實的相對比較少。因此,筆者基于語文教材的選材特點——文質兼美,抓住這一特點研究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
一、審美素養的定義
審美素養簡稱“美育”,是一種感性教育。即通過自然、藝術、社會生活等各種美的表現形式,對人的直覺、情感、認知等方面進行潛移默化的深層影響,以喚醒人對美的感知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教育。此外,“美育還包括創造美、建設美、凈化人的心靈”的作用。本文結合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解釋的“美就是事物呈現形象于直覺時的特質”這一觀點,認為語文學科所講的審美教育,主要是指通過靜態的文字、圖片、動態的聲音、影像等方式,以語言為媒介,以文學藝術形象為力量,通過教育者集中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正面的引導,通過影響受教育者的情緒與感情,培養其感知美,欣賞美,認識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二、審美素養落實的依據
1.語文教材選材標準
語文教材選材的依據則是文質兼美。文學作品占語文教材80%以上,它所包含的作品范圍廣闊,內容廣博,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美育材料: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人情美、語言美、精神美、風格美、結構美等,可謂美不勝收。每一種文學作品形式具有自身的審美特點,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完善學生人格。
2.語文教材的功能
語文教材是課標的具體體現,它是語文教學的憑借。語文教師依托語文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設計語文教學,全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于語文教材本身就含有豐富的審美素養,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的時候,抓住語文教材的美育的要素,融合到語文教學中。
三、審美素養落實的必要性
作為民族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語文學科體現著豐富的人類情感,深邃的思想內涵和世代傳承的審美趣味。語文教師要善用美育,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引導學生智慧地生存,培養出道德高尚、情操美好、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
1.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學生還沒形成完善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教師應依托教材的審美要素,重視課堂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沖動。影響學生精神世界和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更好地實現社會的和諧。
2.踐行課程改革
在新課標中,審美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價值目標。利用兒童文學作品滲透美育,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有利于完成課程標準的美育教學任務;同時也有益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
3.提供借鑒的經驗
本論文試圖探尋一種具體可操作、實踐性強,滲透美育實施策略或模式,形成理論或案例,供一線語文教師借鑒參考。
四、策略
筆者基于語文教材,結合語文教材,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品味朗讀——體會語言美
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占據了大部分,很多學生對于文學作品都是學生積累的好的誦讀材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時候,一方面鼓勵學生在熟悉文章內容的時候,通過反復的誦讀去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另一個方面引導學生可以將該優美的文章作為晨讀的美文,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在日積月累中感受語言的美。
2.理解感悟——體悟情感美
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辯證統一。語文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都有豐富的情感要素。教師通過精心的設計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3.活化表演——感受形象美
在語文教材中也含有豐富的兒童文學作品,其中以童話為例,含有生動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表演話劇 ,感受文章中的美。
4.展開想象——領悟意蘊美
我們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審美素養,還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了《去年的樹》,便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寫過程中反復的故事情節,鼓勵學生模仿該篇童話進行創作。
5.復述續編——學會表達美
三年級的新教材開始植入了閱讀策略單元,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該篇文章的時候依據教材給出的批注,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預測。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該篇課文學習的預測的策略去進行文章有效的續寫。
6.賞析品評——品味生活美
對于文本內容的把握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在精心的設計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關注的則是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學會與文本、與作者之間進行對話。例如教師在講解《望天門山》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抓住“望”字,一個“望”字貫穿始終,讓學生以“望”字為起點去進行該詩的學習,抓住“開”“回”等引導學生進行細細的品味。
7.練筆寫作——創造文字美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積累豐富的表達美的策略,教師通過激發學生作文的寫作興趣,進而鼓勵學生去創造文字的美。
五、小結
筆者試圖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挖掘人教版教科書美育要素,把握課堂滲透美育結合點及方式、時機,力圖通過課堂上的實踐,探索語文教材中美育滲透的教學方法、實施策略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使學生在語文教學、語文活動中積極地感知美、理解美、欣賞美評價美,從生活中發現美,并產生創造美的沖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作者簡介
王麗瑩(1992—),女,漢族,籍貫:河南新鄉,南寧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語文),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