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宏
摘 要:信息技術創造性地拓展了教育時空的范圍,空前地豐富了學習的機會和教育的途徑,相當程度地增加了學習內容的選擇,強有力地提高了人們學習的興趣、效率和能動性。該文對當前小學在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詳細剖析了當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方面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期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融合;措施
1導言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的變革與創新”的新要求,從小學校園的本質特征及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入手,培養符合新時代基礎教育現代化需要的“未來教師”,高起點、系統化思考如何培養人才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
2背景分析
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被各行各業納入自身體系,從而提高行業的應用技術水平及效益,教育教學方面也不例外。從事教育教學的很多學者不斷進行探索嘗試,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過程中,先后出現了在線開放課程、微課、翻轉課堂、MOOC及SPOC,應用范圍也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成人函授類的非全日制教育教學到全日制的在校大學生教育。2018年1月,結合我國教育教學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實際狀況,教育部首批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明確指出,要在學校中推進慕課的建設和使用,并進一步指出,要促進小學的教學改革,多模式建設與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相結合,建設和管理兩手抓。同時,教育部林蕙青副部長也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推進會”上指出,“要在推廣應用上取得突破,堅持應用驅動、建以致用”。這就為我國各類小學的教育教學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3存在問題
我們針對小學的信息化建設情況及教育信息化情況設計了調查問卷,調研了部分小學的信息化建設情況及教學資源庫的使用情況,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大部分小學的信息化設備配比情況良好,基本上所有學校都實現了校園網全覆蓋,多媒體教室全覆蓋,計算機教室、語音實驗室齊備,也有電子圖書館和教學資源庫。
在調研教學資源庫使用情況的時候,發現存在很多問題,大多數老師反映教學資源庫資源不多,針對性差,無法跟現有教材充分貼合,導致教學資源庫利用率很低。
還有部分老師對于信息技術不太熟練或者不愿意使用,認為憑空增加了自身工作量,推廣很困難。
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認識情況存在偏差,大多數教師認為信息技術的主要作用在于輔助教學,只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PPT課件的情況比較普遍;對于利用信息技術使得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認識不足,缺乏信心。
4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措施
4.1信息技術加強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使小學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更專業有效,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校務管理和后勤服務過程的優化。數字化校園是在統一的門戶和身份認證平臺下,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公共信息服務,具有信息共享、綜合分析和決策支持功能。數字化校園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手段,建成一個覆蓋全校的應用系統和統一的數據中心,并提供與其他單位的信息交換,實現全校各部門的管理、交流和服務;通過信息化建設帶動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數字化進程;通過校務管理系統的建設,促進全校各部門的信息化進展,實現日常辦公和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標準化,從而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
4.2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絕大多數小學信息化專業人員編制很少,且缺乏有效的評聘辦法,導致信息中心很難留住高水平人才。因此,需考慮增加信息化專業人員編制、完善相應的評聘辦法,給予信息化專業人員良好的職業規劃;同時在校內培養一批相對穩定的信息化人才,這些人可以不是專業的計算機專業人員,但一定是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接觸到大量信息的工作人員,這部分人員工作相對穩定,在不影響本職工作前提下,可以作為輔助的信息化人員,負責本部門的信息化工作及需求提出。
4.3應用需求驅動,加強條件建設
4.3.1建成數字化校園,夯實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
依據“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硬件集群、重在應用”的原則,穩步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全面完成IT基礎設施、軟件支撐平臺、校園應用系統建設,夯實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
4.3.2建成教與學信息化環境,改變師生教與學行為
全面改造升級網絡教學平臺和交互式多媒體教室,建成教育大數據中心、自主學習空間等新型教與學環境,實現了“物理空間—資源空間—社區空間”的高度融合,為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推動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撐。
4.3.3建成智慧教學示范區,引領信息化教學改革
依據“典型引路、示范引領”的思路,建成智慧教學示范區,成為智慧教學模式的集成地和試驗田,能開展混合式教學、PBL、翻轉課堂、電子書包等教學,為教學模式變革與創新、研討與實踐、教學示范提供了保障。
4.3.4建成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強化師范生能力培養
通過資源整合、功能升級,建成師范生信息化應用能力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包括智能微格教室、高清錄播教室、視頻拍攝與編導中心等12個功能區,為師范生培養提供了優越條件。
5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要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解決關鍵問題、推進協同機制、聚焦教學應用、加強科學研究、著力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社會等方面進行系統思考。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主題,必將帶來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和技術應用的不斷創新。面對這一重要的機遇與挑戰,小學應適時轉變教育理念,培訓專職教師,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期加速我國的教育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魯文英.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探索——基于MOOC的教學模式實踐[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