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華
摘 要: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空洞、煩瑣、乏味的說教往往于事無補,而凝聚真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理解寬容有時卻能春風化雨、發人深省。教育無聲,它既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技巧。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空洞、乏味的說教往往于事無補,而凝聚真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理解寬容有時卻能春風化雨、發人深省,此之謂“無聲”勝“有聲”。
關鍵詞:“無聲”;“有聲”;藝術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蘊涵著無窮的智慧。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空洞、乏味的說教往往于事無補,而凝聚真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理解寬容有時卻能春風化雨、發人深省,此之謂“無聲”勝“有聲”。文學巨匠巴金老人曾指出: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班級管理中“無聲”勝“有聲”,與此應該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教育無聲,它既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技巧。實施無聲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有一顆為了孩子的成長甘愿改變自己的性情的誠心,有寬廣的胸襟,具備鐵杵磨成針的耐心與慈母般的愛心,無微不至的細心。當學生有過錯時,要千方百計多想辦法,盡量避免正面說教,更不能赤裸裸地教育學生,應委婉細心地諄諄教誨。教師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度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實踐在他們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進行,而處于這個年齡期的人,就其本性來說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們的。”因此教師要能隨機應變地利用教學機智來引導學生,而不是大聲訓斥、批評、空洞地說教、諷刺挖苦打擊,甚至體罰、變相體罰學生。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這都是因為還缺乏足夠誠心、細心與耐心,更缺少慈母般的寬容之心與愛心。有件事情我的印象很深:我班級原來有一個學生,特別的活躍,上課老是控制不住自己和同學講話,導致同學常來反映,要求將其調離。很多班級都有“孤島”現象,就是將這樣學生的座位單獨地放在最前或最后,和其他同學隔離起來。其實,你能隔開他的人,難道能隔開他的心嗎?我了解了一下,我發現他還是很喜歡學習的,而且想坐一個好的座位。于是本著“愛”和解決問題的原則,我找了一個“漫不經心”的時間與其談心,談理想,談生活和人生,以及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最后拐到了學習上,我用“善意的狡猾”取得他的信任,最后才讓他主動提出要與誰坐同桌的良好愿望。其實人我早就找好了,也統籌安排好了,我只是善意的給他上了一個套,卻成了對他的要求和承諾。沒有想到,這個學生后來上課的話少了,學習反而用功了,這次期中考試考到了班級的第六名。要是將其放在“孤島”的位置,后果會怎么樣呢?不想而知。用“無聲”的批評教育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又不丟學生的面子,給學生以良性刺激,就如同武林高手“踏雪無聲”、“踏水無痕”一樣,在引導和呵護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二、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為人師表,就得自省其身。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其實光知己還不夠,還得戰勝自己才行。一個無法認識自己的人,就不可能去認識好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時時剖析自己,勇于戰勝自己,處處完善自己,這就是班主任讀好自己的要義所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在學生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曾經說過的、做過的,若干年以后,有的還在影響著學生。學生小豪行為散漫,紀律性差,但自尊心很強。有一次,他上課走神,我發現他正在翻閱自己的寫生畫冊。下課后,我向他借那本畫冊,他表現出十二分的不安。我細細地看完了他的作品,寫了一張紙條夾在他的畫冊里還給了他。紙條上寫著這樣一段話:“你的畫非常漂亮,如果你能改變聽課走神、行為散漫、不拘小節等毛病,你的優點就會更突出。只要堅持,你一定能成為一名畫家。”這孩子后來真的逐漸改正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只在課余練習畫畫了。沒有指責,沒有嘲諷,推心置腹,情真意切,肯定他們的長處,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又點明阻礙他們進步的問題,使他們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審視自己,促使他們克服消極因素,自覺地向優秀生轉化。教師的諄諄教誨如春雨一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這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的為人處世,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對學生具有潛在的影響。在有些班主任看來,班主任是管理者,是說一不二的班級最高長官;而學生就是被管理者,老實聽話、服從管理是本分。其實,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對象,但也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成員。學生不主動參與,班主任只會成為“孤家寡人”。例如要求學生作業工整,自己在黑板上就得寫出端莊秀美的正楷字;要求班上學生不要罵人、打架,自己就絕對不能打、罵學生;要求學生服裝整潔,做老師的就應該從自己做起,絕不能衣衫不整……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學生難以做到的,自己也應先行一步,再小的事也應從教育學生的角度出發。
三、以身作則,潤物無聲
教育是一門需要精耕細作的藝術,教師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的師德高尚與否直接影響到祖國的下一代,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我們應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啟發與教育,以身教代替言傳,以自己的美好心靈引導學生成人、成才。剛過完春節,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又回到了闊別一個月的學校,回到這個由45個兒童組成的大家庭。我發現同學們以前講衛生的習慣不翼而飛了。黑板沒人擦;教室里桌椅亂七八糟,垃圾遍地;后邊一些笤帚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孩子們一個個只顧說笑著。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想沖著他們大聲訓斥,可轉念一想,新年剛過,一來到學校就訓學生,這未免太不近人情了,還是組織他們一起收拾干凈吧!于是在我的帶領下,教室里重新變得一塵不染。可是好景不長,一到下午,舊景重現,我只好再次組織他們做課室清潔。一連幾天,我發現督促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樣的事情總有發生,怎樣才能讓學生自覺講衛生呢?我不停地思索著……那天,我備課時正好備到杜甫的《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啟發了我,做學生思想工作不正需要這種和風細雨般的教育嗎?那天中午,地上又有了紙片、果殼。我不再像往常那樣馬上叫學生打掃干凈,而是自己彎下腰輕輕撿起放進垃圾桶。我發現同學們眼神中流露出驚嘆和贊賞,目光一直隨著我的身影在移動。一連幾天,我都堅持這樣做。也許是孩子們的心靈發現,也許是受到我的影響,以后的日子里,我發現課室的清潔工具擺整齊了,黑板變干凈了,地面變整潔了。班上的衛生工作已經不再需要我督促了,班級面貌煥然一新。在這次成功的教育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潤物細無聲”教育的妙不可言。是啊!你的一個輕輕愛撫,你富有深情的那一瞥,你的淺淺的一個微笑,你鼓勵的一句話語,你潛移默化的榜樣力量……這些“無聲”教育方式會凈化學生的心靈,會在學生心中蕩漾起漣漪,給學生留下永不磨滅的記憶。這不正是“無聲”教育的魅力所在嗎?
四、集腋成裘,積沙成塔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無聲”教育中還要善于引領學生從小事做起,使學生從小事、細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師用一樁樁、一件件活生生的教育實例讓學生從中受啟發。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易事,必做于細。”教育學生也不例外。《勸學》中說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從小培養,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集腋成裘,積沙成塔,良好的品質才會一步步地形成。新接手這個班,第一眼看到小飛,我就預料到自己會被無盡的麻煩纏上。幾乎所有六年級的班主任都能數出他的“劣跡”斑斑。小飛那比女生還長的頭發,實在不陽光。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要想改變一個人,首先得讓他意識到你是在為他著想。我在小飛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進行了一次家訪。善良的王飛母親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述著,她讓我看了王飛小時候的照片,那么天真可愛。我特別注意到還有幾張中,他帶著少先隊小隊長的標志。靈機一動,我向小飛的母親要了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出了王飛的家,我直奔照相館。我讓他們將小飛的照片翻拍,再讓電腦做合適的處理,就成為如今十三、四歲的樣子。照片上的小飛滿臉的陽光,帶著小隊長標志,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帥氣十足。一天放學后,我專門將小飛喊到辦公室,從抽屜里取出一個材料袋,遞給他。他一抽出來,嬉笑著的神色陡然消失,沉默了好一會兒。我又取出了他小時候的照片,他拿著兩張照片,一時無語。小飛還是沒說話,他看了我好一會兒……我看見他眼睛里有晶瑩剔透的淚花在閃爍,他拿著照片跑了出去。王飛后來上課的話少了,學習反而用功了,期中考試有了明顯進步。我笑了,小飛,你終于肯飛起來了!教師的諄諄教誨如春雨一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這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法師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一天月夜散步歸來,正好碰上從他的茅屋里出來的一個小偷。他一貧如洗,知道小偷不可能找不到什么值錢的東西,便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披在小偷的身上說:“你走這么遠的山路來探望我,不能讓你白走一趟呀!”望著驚魂未定的小偷消失在夜色中,老法師感慨地說:“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可憐的人呀!”第二天早上,老法師推開屋門,一眼便看見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衣服整整齊齊地放在門口,老法師微笑著長嘆一句:“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班主任們,讓我們把那輪金黃的明月送給我們的學生吧!愿我們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能成為沐澤荷花的紅日和雨露。我們滿懷著希望進行播種,我們更期盼著: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向著“無聲”的教育進程昂首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
[1]素質教育觀念編寫組.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摘要[M].生活.讀者.新知三聯書店.
[2]江澤民.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
[3]黃莆全,王文陸.現代教育論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