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藝
摘 要:本文試研究在美劇《摩登家庭》中,親子話語沖突是如何結束的。從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視角出發,筆者分析了《摩登家庭》第6季的24個沖突片段,系統地研究了片段的結束方式,結論如下:①本季親子話語沖突六種結束方式中退出式、僵持式和屈從式是最經常使用的策略;②親子沖突主要發生于孩子青春期階段。與此同時,筆者希望本文能夠豐富沖突話語的相關研究,并且引起讀者注意,只有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并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更有可能建設和諧社會。
關鍵詞:沖突話語;親子沖突;結束方式;《摩登家庭》
1引言
親子沖突話語,作為沖突話語的一個分支,因當代青少年愈發早熟、社會之于個人的壓力驟增,已經越來越受到語言學界的關注。本文以美劇《摩登家庭》第六季為語料,基于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分析劇中24個親子沖突話語片段,總結出六種沖突結束方式:屈從順服、妥協讓步、轉換話題、三方介入、不分勝負、一方退出。與此同時,通過定量分析筆者也得出三種最常使用的結束方式。通過此篇研究,筆者希望豐富沖突話語的相關研究,同時提醒讀者家庭成員之間需要相互理解以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這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尤其重要。
2文獻綜述
Grimshaw(1990)于上世紀90年代對沖突話語分析進行綜述。他指出,沖突話語可以被分為直接對間接、感性對理性、正式對非正式等類型。趙英玲(2004)在其研究中將沖突話語分為攻擊型與非攻擊型沖突話語。親子沖突話語,即父母與孩子因觀點或舉止上的不和而導致的沖突性話語,作為沖突話語中的一大分支,于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關注。Shantz(1987)認為,親子雙方中,當一方的觀點不同于另一方時,沖突就產生了;也有學者認為親子沖突話語主要圍繞家務、外表、個性、家庭作業等方面而存在。我國研究雖相對滯后,但因當代青少年發展趨勢以及青少年問題現象層出不窮,其研究重要性已經得到相當大的肯定。正如賈孝通(1983)所言,家庭關系,特別是親子關系在整個社會結構中是極為基本的。
親子沖突話語,是一種不禮貌行為并且會威脅雙方面子。 Leech(1983)提出禮貌原則并將其分為得體原則、慷慨原則、贊譽原則、謙遜原則、一致原則和同情原則。隨后Brown & Levinson (1987)在合作原則以及Goffman(1950)關于“面子”定義的基礎上發展了“面子理論”,并將其分為積極與消極面子。本文基于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進行語篇的分析解讀。
3研究方法
通過質化與量化分析,本文分析了第六季《摩登家庭》中的24個親子沖突話語片段。《摩登家庭》是一部美國連載多年的家庭式采訪式戲劇,主要圍繞三個親子家庭。通過反復觀看,筆者發現本季有24處明顯的親子話語沖突,總結出六種沖突話語結束方式并探究本劇集沖突話語發生的主要特點。
4結果與討論
4.1研究結果
本文發現本季親子沖突話語主要發生于四組親子當中,如圖1所示:
三組家庭中,Phil-Claire夫婦及其三個子女Haley、Alex、Luke的話語沖突發生次數最多,占整體的42%;其次為Jay及其妻子Gloria與兒子Manny的沖突次數僅為其次,共計7次,占總體的29%;Jay同時還是Claire與Mitchell的父親,三者發生的親子沖突占整體的17%;Mitchell與Cam及其女兒的沖突次數最少,僅占總體的12%。綜合看來,親子沖突主要發生于Phil-Claire夫婦一家,其三個子女分別為24歲、20歲和15歲;且71%的親子沖突發生于孩子剛成年以及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家庭之中。
相關親子沖突話語結束方式頻次分布如圖2所示:
本季劇集共有24處較為明顯的親子沖突話語,包含6種結束方式:退出式、僵持式、屈從式、妥協式、第三者介入式、焦點轉移式。圖2所示,退出式、僵持式、屈從式的使用頻率要遠高于其他三種結束策略,所占總體比分別為29.0%、25.0%、25.0%。而剩下三種結束方式出現頻率相對較低,占比為8.5%、8.5%、4.0%。鑒于前三種與后三種的結束策略占比有明顯差異,本文試分析與例證前三種結束方式。
4.2主要沖突話語結束方式探討
退出式。為避免持續爭執,對話以一方或雙方退出談話或離開現場方式結束,這種方式被稱為退出式。示例如下:
例1:
Claire:His name is...Teddy?
Claire:Oh,and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is young man?
Alex:Hes new to our school.He works at some mattress store...Mattress King...Why am I even talking to you guys? Leave! Get out!(Claire and Phil left)
在本節選當中,Alex和父母Claire,Phil因為男朋友事情發生爭執,Claire和Phil認為Alex學習過度,加上羨慕姐姐Haley有人追求,因此幻想出來自己有男朋友。當Alex發現父母懷疑她編造謊言時,爭執出現。對話以Claire和Phil離場而結束,但矛盾并未得到及時解決,在接下來的劇情中,三人又因為此問題而發生沖突。
僵持式。許多情況下,沖突話語會陷入僵局而被終止。說話人雙方皆堅持己見無法達成統一或因某些因素不愿意向對方妥協。例如:
例2:
Lily:You mean Im not beautiful?
Daddies:No,thats not what were saying.
Lily:Just forget it! I dont want to do this anymore! Im an ugly monster,and Im never coming out of my room again!
例2中,Mitchell和Cam因Lily在全家福中的相片笑地不正常想間接地糾正她,然而Lily并沒有理解,當他們直接點明Lily的笑容不正常之后,Lily認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漂亮而生氣,爭執出現。Mitchell和Cam一方認為Lily可以展現出她漂亮的一面,而Lily卻堅持在照相過程中擺出滑稽的表情,雙方僵持不下,最后照相沒能成功。這種結束方式只是暫時的,最后還是會有一方或者雙方妥協而得到解決。
屈從式。當沖突發生之后,若一方最終說服另一方,即其中一方接受了對方觀點或直接屈服于另一方,對話因此而結束,這樣的結束方式被稱為屈從式。例如:
例3:
Phil:Is sth up,buddy?
Luke:I said “no” one time.And suddenly its all “Andy this” and “Andy that”.
Phil:Well,I didnt mean anything by it.It just seemd like you needed some space...
Phil:Do you have mixed feelings about a hug?
Luke:Yes!
Phil:Well,I need one,so I guess Im gonna go hug Andy.
Luke:Fine.
本文沖突發生起因是父親Phil總是在兒子Luke面前談論另一個男孩兒Andy,Luke心生不悅。在Luke看來,父親和Andy貌似比和他這個親兒子還親,做什么都是同Andy一起。Phil在理解Luke的心思之后,向Luke解釋到自己是在給Luke足夠的空間,因為Luke最近很少話時間和自己一起,而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朋友身上。在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之后,Luke理解了父親并決定和父親一起做些什么。Luke完全接受Phil的觀點,成功為Phil所說服。
4.3沖突話語產生因素分析
青春期生理、心理因素。本文出現的親子沖突絕大多數發生于Phil夫婦一家以及Jay夫婦一家。兩個家庭中的孩子里只有Haley是25歲,處于青年初期,而剩下三個孩子皆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發育相比于身體發育而言要更為緩慢,且因個體發展有著明顯差異,孩子們的想法、觀點與父母的有著較大差距,加之父母理解速度較為緩慢,導致沖突發生。
家庭背景。除卻孩子與父母在生理、心理上的鴻溝,家庭背景的影響也會導致沖突話語的產生。比如Phil一家,Alex比姐姐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都更要優秀一點,比弟弟要成熟一些,然而正是她的良好表現使得父母對其關注略少,矛盾頻發,父母焦點關注出現傾斜,勢必會引起話語沖突。
5結論
研究表明,在第六季美劇《摩登家庭》當中出現的親子話語沖突大多以退出式、僵持式、妥協式的方式而結束。當然本文也試圖探析這些沖突話語背后隱藏的影響因素,父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和諧,家庭氛圍才會融洽,更有利于孩子三觀的構建。
參考文獻
[1]Brown,G & Yule,G.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Grimshaw,A.D(eds).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ments in Conversation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董瑞蘭.基于正面管教的親子沖突話語模式及軟著陸策略研究——以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為例[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8,(4):41-48.
[4]冉永平.沖突性話語趨異取向的語用分析[[J].現代外語,2010,(2):150-157.
[5]趙英玲.沖突話語分析[[J].外語學刊,2004,(5):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