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軒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氣環境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污染壓力。當前我國許多城市面臨著顆粒物污染和光化學污染交疊的復雜的區域性、復合型污染,污染程度高、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需要持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力度。大氣污染防治各項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將為實現污染物精準管控,推動環境管理戰略轉型,構建大氣環境智能監管體系,形成大氣污染防治的大格局、新氣象、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氣環境;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法規;持續改善
1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立法進程
建國以來,我國最早的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是1956年實施的《關于防止廠礦企業中矽塵危害的決定》,用以約束企業生產過程中有害氣體污染物排放對群眾的不利影響。改革開放后,政府逐步加強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相應頒布并實施了一系列新的防治大氣污染的法律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環境保護工作提上新的高度,試行的《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開啟了環境保護工作的新格局。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迅速開展,各類工業企業相繼崛起,亟待加強對大氣污染的監督和管理,《大氣污染防治法》應運而生。該部法律對各級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了大氣污染監測、排污登記申報和超標排污收費等各項制度。除此之外,國家有關部門還頒布了一系列的大氣污染防治的國家標準和專門的行政規章,對大氣污染防治起到了積極作用,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從總體上來看,由經濟建設的大規模發展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大氣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的更新發展也一直在路上。
2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憲法》中關于環境保護條款的概述為:
第九條: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第二十六條: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
2.2環境保護法律
2.2.1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法》)是除了《憲法》外,對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大氣環境具有核心指導意義的綜合性法律規范,旨在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2.2中國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國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污染防治法》)是一部直接規定保護大氣環境、防治大氣污染的法律規范。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增加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大氣環境質量的管理和考核,進一步細化政府各部門環境管理責任,加強對地方政府參與環境治理的監督與考核,達到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的目標。
2.2.3其他環境與資源保護單行法律
為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為了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這三部法律主要以預防為主,將各項生產過程中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點。
3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缺陷及不足
3.1法律的更新速度過于緩慢
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距上次修訂相隔十四年之久。在這十四年當中,國家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大氣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地區上呈現了污染的復雜化,污染源和排放量在不斷增加;另外,大氣環境的污染越來越顯著影響著廣大群眾的生活健康,公眾對大氣污染的關注度和認知水平也不斷提高,導致法律制度不能滿足治理大氣污染的需要。
3.2政府責任分配不合理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在上位法基礎上作了更加細化和完善的規定,如進一步明確細化各相關職能部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職責分工,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對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職責分配,各職能部門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不高,業務能力不強,導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不能形成有效合力,最后往往只剩環保部門在單打獨斗,治理效果和水平不能有效提高,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些棘手的環境問題。
3.3缺少公眾參與法律環境
主要表現在大氣污染的信息公開制度不完善,公民不能直觀了解大氣污染狀況及成因,從而不能有效參與到環境治理中。環境公益訴訟的立法機制不夠完善,公眾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理念以及對環保的關注度都有待提升。
4如何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
4.1健全立法體系
完備的立法體系是治理大氣問題的根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立法體系需以《大氣污染防治法》作為基礎法律,配套相關部門法及程序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大氣污染的立法體系。以完善的立法體系為前提,以國家機關及有關部門嚴格執法為抓手,以污染監測部門為監督,以污染企業自覺守法,合法排污為約束,才能共同營造良好的大氣環境。
4.2確立公眾公益訴訟權
環境的公益訴訟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監督環境的主要手段。公眾的公益訴訟事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科學有序方式,能讓人們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程序化帶來的公平與正義。
參考文獻
[1]楊朝飛.健全環境法制是解決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談《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改[J].環境保護,2013,41(16):36-40.
[2]李艷芳.公眾參與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制度[J].載于《行政與法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