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維吉·果德、阿萊克桑杰·吉納維斯卡 鄭莉 譯
當35歲的塞巴斯提安·施提克想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進行交談時,就得去咖啡廳,因為他那間位于柏林市中心的辦公室早已擁擠與嘈雜不堪。塞巴斯提安創辦的是一家公益創業公司,名為“共享”。共享公司主要銷售水、有機堅果和植物香皂。這份事業發展得很好,團隊每個月都在擴大。“關鍵就在于公司員工都秉承同一個理念。錢只是一個驅動因素,并不是成功因素。”這個奧地利人邊喝咖啡邊說。
公益創業最早始于美國,在德國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如今,這里有7萬家公益創業公司,而且這個數字仍在持續增長。
和其他公司表面宣揚社會價值,實際卻和公益并無太大關系不同,公益創業公司從誕生之初起就以追求社會價值為目標。它們的商業目標在于建立環保的產業鏈,為農民或供應商創造公平的條件,并培養符合社會福利的員工文化。公益創業公司希望能解決一些社會和人道主義上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盈利。
共享公司的產品在德國超過5000家DM超市和REWE超市中有售,每月營業額達到10萬歐元。該公司保證,每賣出一塊堅果條或者一塊肥皂,就有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的一日三餐得到保障,或者能獲得需要的健康衛生用品。
就算是做廣告宣傳,公益創業公司采取的也是和其他公司截然不同的方式。它們不做昂貴的宣傳推廣,而是向顧客提供絕對透明的信息。共享公司給每個產品都配上了一個追蹤碼,購買產品的顧客可以明確地知道捐助資金的流向。共享公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證明,沒有任何一筆資金會流入不該流入的渠道。與此類似,明日銀行的賬目也非常透明。它在自己的App上公布了每筆錢的數目和投入資助的項目名稱。
根據德國公平貿易協會的一份研究,德國公平貿易產品的銷售額現在為15億歐元。2018年,其增幅預計是零售業增幅的8倍。公益創業公司的成功也增加了傳統公司面臨的壓力,促使它們更加可持續化地發展,以保持競爭力。
不過,質疑者們卻認為,追求盈利與追求社會價值之間是存在沖突的,社會價值只不過是眾多公司用做市場營銷的一個把戲,而一個公司想要發展就必須追求收益。這也是公益創業公司區別于傳統慈善機構的顯著特點。傳統的慈善機構雖然也資助窮苦人群,但他們中的大部分需要完全依賴社會資金的捐助。但是,目前社會上對于慈善項目的捐助意愿正在下降,和2016年相比,2017年的受捐資金減少了110萬歐元。
那么,消費也可以成為改善這個世界的一把鑰匙嗎?經濟學家馬丁·法斯納赫特認為,公益創業公司可以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轉型貢獻力量。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可以通過銷售消費者們本來就會消耗的產品來獲得收益,所以,追求利潤也就理所當然地不再是一件十惡不赦的事情。
不過,法斯納赫特也提醒道:一般來說,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產品的生產成本會比較高,工藝會更復雜,所耗費的時間也會更長。“公益創業公司的發展速度絕對不可能滿足全社會的需求。”因此,德國擁有很多小企業,形成了廣泛的競爭機制——這些小企業也成為可與傳統市場經濟巨頭相抗衡的力量。
德國政界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提倡社會創業精神首次被寫入聯合執政協議中。“社會影響”公司創始人諾貝特·坤茨認為,在公共財政方面,公益創業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社會影響”是一家專為公益創業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的公司。
盡管如此,共享公司總裁施提克仍認為,現在就是創立公益創業公司的最佳時機。“如果您能證明您的理念能給社會帶來增值,那這就正是您的競爭優勢,不論是對您的顧客還是您的雇員都是一件好事。”
成立年份:2015年
員工數量:18
創始人:菲利普·西弗,瓦爾德馬·采勒
銷售額:200萬歐元

獨角獸的帽子35 歲的菲利普·西弗和36 歲的瓦爾德馬·采勒在早前就已創立過好幾家公益創業公司。現在,他們想要徹底改變這一行業。

性& 薯條這是這家柏林企業給其安全套產品所做的廣告設計——不同尋常地使用了薯條的外觀。
菲利普·西弗和瓦爾德馬·采勒曾不止一次被人稱為“瘋子”。因為他們想要銷售一種對環境友好、可持續利用的有機安全套,就連安全套漂亮的包裝也是有機的。他們想用這種方式讓世界做出一點改變。
久而久之,這兩個“瘋子”開始讓人刮目相看。這兩個留著爵士樂迷一般大胡子的柏林男人,公益創業公司“獨角獸”的老板,讓這個公司在一年之中獲得了200萬歐元的銷售額。他們成功地開啟了一項盈利的事業,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踐行“公平”原則。首先是保障馬來西亞橡膠園的工作環境,以及在物流領域雇傭殘疾人士就業,甚至為雇員提供心理醫生服務等等。“獨角獸”公司的理念無疑是成功的——就連全球知名的企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思愛普(SAP)和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也來向西弗和采勒取經,學習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遵循可持續發展。25位巨頭大佬們齊齊坐在柏林克洛伊茨貝格的一間院子有些破敗的房子里,聽這兩個男人給他們提出各種建議。對于這些傳統意義上的企業老總來說,這些建議相當獨特。“要談論感受”,“和你們的合伙人一起去蒸個桑拿”,或者“做個婚姻治療吧!”這是兩位創始人的經驗之談 ,也是“獨角獸”公司的成功之道。
對社會的利用價值貫穿了獨角獸公司的整個生產過程,除此以外,打破傳統之道的還有老板和整個德國團隊的相處模式——公司的雇員可以自己建議工資標準,可以想休多久的假就休多久。
“我們當然不是僅憑安全套就能拯救這個世界,而是還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采勒表示。于是,他們建立了一個企業家網絡“企業家公約”。凡是加入公約的人,要保證將來會建立一家公益創業公司。目前共有100名企業家加入。當被問及有多少人兌現了諾言時,采勒說:“目前為止有5個人,包括我和西弗。”他很樂觀:“即使只有10%的人會真正付諸實踐,我們也算是有所收獲了。”
成立年份:2013年
員工數量: 8人
創始人:麗薩·杰斯佩斯,西蒙·哈斯

秘魯制造麗薩·杰斯佩斯銷售的衣服既有型有款又結實耐用。這件卡迪根式開襟羊毛衫是在安第斯山區的一家針織廠手工完成的。

“分享”商業35 歲的塞巴斯提安·施提克曾是一名企業咨詢師,如今是“共享”公司的創始人。圖中是用植物原料制成的“共享”手工皂。
在樂施會(Oxfam,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發展和救援組織的聯盟)工作期間,麗薩·杰斯佩斯發現,在一些貧困國家有很多有著商業頭腦的創意人才,但他們的才能卻沒有得到施展。因此,她和法學家西蒙·哈斯一起創立了名為“Folkdays”的公司。這家公司通過網店和位于柏林的一家實體店售賣一些耐用的衣服和飾品,這些衣服和飾品由來自玻利維亞、秘魯和老撾等國家的30名合伙人生產完成。所采用的都是本土特色的原料,生產過程給予了工人充足的社會福利保障。
“Folkdays”公司在生產之前就會向供應商付款,而不是一般的交貨后付款。除了要保證高品質,麗薩·杰斯佩斯也非常看重現代的設計。她說:“耐穿和美觀都很重要。”
成立年份:2017年
員工數量:30人
創始人:塞巴斯提安·施提克,本·溫特克福勒,伊利斯·布朗,托比亞斯·萊勒
銷售額:10萬歐元/月
目前,全世界有將近8億人仍在挨餓。為什么呢?塞巴斯提安·施提克認為,是因為人們沒有給予這些人足夠的關注。塞巴斯提安在柏林成立了一家公益創業企業,就是為了幫助這些人。這家企業按照所謂的“1+1”模式銷售肥皂、水以及有機堅果條。每賣出一根堅果條,就有一位窮人得到一頓餐食;每賣出一瓶水,就會向缺水地區捐出一份干凈的飲用水。顧客可以根據每個商品上附有的追蹤碼,了解捐助資金的動向。
這一理念也成功說服了REWE和DM超市的老板。3月份,兩家超市向共享公司訂購了300萬歐元的產品。由此,共享公司的食品品牌邁出了在德國最為關鍵性的一步。
去年8月,該公司慶祝了他們的第400萬份“共享”,這意味著他們賣出了400萬份產品,具體來說,有超過100萬份餐食、20多萬份肥皂和200萬份一日量的飲用水捐給了需要它們的人。

什么人適合什么職位“小蜜蜂”公司會逐個考察,哪項工作適合哪位難民。馬克西米連·凡斯勒和他的團隊已經向其他企業介紹了將近100 名難民,其中約40 名已被錄用。
成立年份:2016年
員工數量:23人
創始人:薩拉·布恩,馬克西米連·凡斯勒
銷售額:200萬歐元
難民在就業市場通常都會面臨很多困難,成立于慕尼黑的公益創業公司“社會小蜜蜂”就致力于為他們的就業搭建一座橋梁。“小蜜蜂”雇傭這些人,然后將他們輸送到勞務市場。“說起移民融入,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或許并不會是臨時工作。”“小蜜蜂”公司的創始人馬克西米連·凡斯勒如是說,“但是,我們這種模式確實對移民融入有所幫助:我們雇傭他們,作為雇主對他們負責,并讓他們融入到了勞動市場。”
“小蜜蜂”公司會為難民準備好應聘的所有表格,物色合適的推薦人選并為他們申請勞動許可。作為一家非盈利公司,創始人希望能夠在“非盈利”這個層面獲得社會的信任。因為他們有義務將公司的資金投入到移民融入項目之中,如他們公司雇員的語言與進修課程等。
成立年份:2017年
員工數量:9人
創始人:雅各布·貝恩特,以納斯·努荷丁,邁克爾·施威卡特
資本市場并不僅僅只有“邪惡“的一面,明日銀行應用軟件的創始人雅各布·貝恩特如是說。和普通銀行將資金投資到軍火或者動物飼養等行業不同,這家位于漢堡的企業希望將自己的業務傾斜到一個新的方向。明日銀行和德國的道德銀行(GLS Bank)類似,只不過前者是線上的,主要業務方向是社會福利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如明日銀行規劃資助了烏干達的一個飲用水項目。
將來,顧客可以在明日銀行的APP上免費開戶,并追蹤資金的流向。這個公司并沒有自己的銀行牌照,因為牌照太貴。目前,明日銀行是與柏林的銀行業務平臺Solarisbank進行合作,由該平臺提供服務,這樣就能符合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的相關規定了。貝恩特非常自信地表示:“錢同樣也可以書寫一段積極的歷史。”
[譯自德國《焦點》]

明天的銀行家文化學家雅各布·貝恩特堅信金錢也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