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周 捷
(重慶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1122)
BIM技術在地鐵車站結構設計工作中,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實施效果好。這一技術能夠廣泛地應用于結構建模、碰撞檢查、4D施工模擬等方面。但由于地鐵車站結構設計屬于地下工程,BIM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因此施工設計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設計工作進行優化,提高設計效率,保證整體工程質量。
BIM技術的本質是各類信息數據載體,依托三維模型構建,對工程實踐中的各類真實信息進行模擬,具有完整性、關聯性、可視化和協調性特征。其可以根據地鐵車站各階段結構設計要求,分析相關造價、裝配調價等信息,在直接影響造價管理、施工運行等方面工作的同時,也便于對信息進行修改和存儲。現階段,BIM技術普遍應用于地鐵車站結構設計中,并且有很好的實施效果,在強調適用性的同時,還要加大技術推廣力度。
簡而言之,BIM技術使地鐵車站結構設計更加直觀,有助于對各工序進行協調。同時,依托建筑模型構建對各類實際操作進行模擬,有助于對方案進行優化、達到設計效果,并進行圖紙輸出。
將BIM技術應用到地鐵車站結構設計中,主要是利用Revit Structure 2012建立地鐵車站標準段的BIM三維模型。該建模軟件通過檢查支座、分析模型、檢查物理模型等是否一致,對BIM模型加以完善。除此之外,該建模軟件還能夠在BIM技術配套軟件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2014中導入相關模型,采用專業方法分析結構內力是否達標,不僅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地鐵車站的結構設計工作,而且降低了成本低,提高了設計的準確性。
Revit軟件構成相對單一,不能滿足車站結構的建模要求。因此不要盲目地將Revit軟件應用到車站結構建模工作中,需要對相關構件簇進行合理創建,選擇有效的樣板文件對新型項目進行構建。完成上述工作后,同時選擇已創建的簇文件、系統簇文件等完善構建效果,獲得更好的站臺區3D模型。倘若選用重新創建的結構對三維模型進行構建,該軟件將能夠同時構建用于結構分析的三維分析模型。如需查看模型,雙擊項目瀏覽器分析模型即可。圖1為某地鐵車站Revit結構模型。
該建模軟件通過檢查支座、物理模型和分析模型是否一致以及碰撞檢查等使BIM模型更加完善。正確的實施方法為完成BIM模型制作之后,使用Revitext Ensions將該模型發送至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Professional;在發送模型的過程中,還要對基本選項和附加選項等進行靈活設置,主要包括桿端釋放、自重工況、材料、模型轉換等一系列內容;嚴格執行上述2項操作后,獲得地鐵車站Robot結構分析模型。開展結構分析工作時,因Robot和Revit兼容性好,倘若以Revit為載體,定義模型材質、荷載組合、彈簧約束、支座等各個指標,這些指標都能夠被Robot識別和使用,保留原有設置即可。與此同時,Robot Structural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其能夠在第一時間將反饋分析結果反饋給Revit,從而實現各類結構信息的雙向對接。

圖1 某地鐵車站Revit結構模型
無論設備還是管線模型分析,實施過程都相對簡單。因此需要對土建模型要求進行全面考量,依托協同管理優化結構設計。在模型構建初期,要綜合考慮管線專業的前期需求、方案設計等各類指標,將管線上游分析工作作為工作重點,對比預留余量、相關參數等各類指標,從而使該模型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靈活、合理。除此之外,設計單位還要考慮下游專業預留條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保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通過協同作業的方法,以BIM技術為載體進行相關設計工作,使施工單位和業主之間能夠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根據已知信息數據開展設計工作。在地鐵車站結構設計中應用BIM技術,可以使不同專業的作業效率明顯提高。因此,在平臺系統中BIM技術適用性強,具有及時檢測、相互溝通、自動控制等諸多優勢,并且設計時間短、質量高。
眾所周知,地鐵車站結構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工程量大,以往的工程量統計方法已經不再適用。而BIM技術在構建建筑信息模型的同時能生成施工明細表,便于項目投資者對工程造價進行準確預估,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BIM技術生成施工明細表的這一過程操作相對復雜。以對地鐵車站墻生成明細表為例,實施過程為在類別中選中墻,選擇新構造階段,單擊確定,彈出明細表屬性對話框,完成墻的明細表創建工作;在對話框中,依次對字段、排序、過濾、格式等各項內容進行設定,在字段對話框中對體積、制造商、功能、成本、型號、結構說明等墻的明細表進行創建;在明細表左上角靈活設置屬性、成組、解組、隱藏等各個狀態。
綜上所述,根據地鐵車站結構設計要求,靈活運用BIM技術能夠提高地鐵車站工程的質量和施工效率。充分發揮BIM技術優勢進行建模工作,嚴格把控施工過程,減少工程漏洞,獲得良好的地鐵車站結構設計優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