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娟 劉慶敏 任艷軍 李立明 呂筠
我國城市學齡兒童普遍達不到平均每天運動1 h[1],以預防成年期慢性病。芬蘭等國通過社區綜合干預降低了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的流行水平[2],而我國開展相關社區干預和評價的研究較少[3],特別是缺乏以兒童為對象的證據。由牛津健康聯盟組織開展的社區健康干預(community intervention for health, CIH)項目基于杭州城區針對居民的吸煙、飲食和體力活動進行綜合干預[4],通過干預前后兩次橫斷面調查評價社區綜合干預對初中生體力活動的短期影響。
1.1干預活動 采用平行對照、非隨機分組的類實驗設計,以下城、拱墅區為干預區,西湖區為對照區。項目于2009年中旬-2011年中旬的2年時間里采用組建社區聯盟、結構性干預、健康教育和大眾媒體宣傳的策略,在社區、工作單位、學校和醫療機構四類場所開展干預活動[5]。可能影響學生體力活動的干預活動包括:(1)在學校,強化執行每天30 min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開展學生與父母共同參與的肥胖干預活動,健康生活方式標語口號、照片征集評選活動;(2)在家庭中,從工作單位接受干預的學生家人,促進有益家庭氛圍的形成;(3)在社區,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大量宣傳活動,利用決策點提示鼓勵多走樓梯,以及對游步道、健康主題公園等建成環境實施改造。
1.2評價方法 分別于2009年3月和2011年9月開展兩次橫斷面調查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以杭州三城區所有中學的初一和初三年級學生為目標人群。2009年3月干預前完成調查4 550人(應答率95.2%),2011年9月干預后完成調查4 685人(應答率95.3%)。
1.3調查內容 采用CIH項目統一設計的自填式問卷調查學生體力活動的知識和行為。體力活動定義為所有可引起出汗、心跳和呼吸加快的活動,如體育運動、學校活動、與朋友一起玩耍、或步行/騎自行車往返學校等。知識即每天應累積至少60 min體力活動來保持健康。行為變量包括體力活動累積時間(達標:60 min/d及以上[6],充足:每周5 d及以上且30 min/d及以上[7]),體育課運動累積時間(充足:每周3 d及以上且30 min/d及以上),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學累積時間(充足:每
周5 d及以上且30 min/d及以上),總靜坐行為(除做作業以外看電視、與課業無關的使用電腦、坐著聊天等)時間。其他研究變量包括社會人口學特征,根據體重指數(BMI)界值點篩查的肥胖和超重[8]。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SPSS 19.0軟件。使用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無序和有序分類變量分別使用χ2檢驗和非參數秩和檢驗(Mann-Whitney)進行組間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基本情況 干預區和對照區年齡干預前后以12~15歲為主,干預區約為85%,對照區約為97%。男女生各半,初一、高一學生各半。大學及以上學歷母親干預后比干預前略高,干預區約為35%,對照區約為50%。根據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體重指數(BMI)界值點篩查的超重肥胖檢出率在干預前約為17%,干預后約為20%,干預區與對照區差異很小。
2.2體力活動知識和行為比較 干預區和對照區體力活動知識正確回答率干預后大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1)。干預前干預區和對照區差異很小,干預后對照區大于干預區。干預區和對照區體力活動累積時間、體育課運動累積時間干預后大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干預前后對照區均大于干預區。步行/騎車上下學累積時間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區周末總靜坐行為(除做作業以外)時間達到2 h/d及以上比例干預后(58.3%)低于干預前(6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對照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為對照區低于干預區,干預后對照區和干預區差異很小。其余靜坐行為時間變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或差異很小。

表1 干預前后干預區與對照區學生體力活動知識和行為比較
3.1CIH項目基于社會生態學模型開展多水平多場所社區綜合干預,實施促進家人支持、大眾媒體宣傳、建成環境干預和強化政策的循證干預措施。經過2年干預,干預區體力活動時間增加,對照區也增加;周末總靜坐行為(除做作業以外)時間減少,對照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湯加的研究結果一致[9-11]。
3.2干預實施前,《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出臺,并在全國中小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這項政策可能是體育課運動累積時間增加的主要原因。步行上下學時間可能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和更強的建成環境干預而未見顯著性變化。干預前,對照區學生體力活動時間和體育課運動時間大于干預區,提示對照區可能已經具有健康的體力活動生活方式,政策支持效果明顯。做作業導致的久坐是我國學生的特有現象,減輕課業負擔需在政府主導下聯合教育部門進行改善。其他久坐行為的干預可以從增進家人支持入手,如家人限制學生看電視、使用電腦的時間[12]。CIH項目中學生和家人分別從四類場所接受干預,并通過相互影響,強化干預效果。
3.3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第一,社區數量較少,部分人口學特征存在差異,本研究提供了這些特征的變化。第二,干預區和對照區地理位置相鄰,日常活動難以局限于某一城區,增加了“污染”的機會。第三,干預與對照按行政區人為指定,不是隨機分組,干預區和對照區的學校支持、家人支持、建成環境均存在差異,尤其是對照區好于干預區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干預效果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