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為取得公民私有財產權利保護的良好效果,應落實民商法過程化保護工作。現今,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中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立法體系不完善、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本文基于現有問題,提出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有效對策,以期完善法律政策,提高法律法規實效性。
關鍵詞:民商法;私有財產;財產保護;問題;對策
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民財產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為滿足新時期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相關要求,探索民商法保護私有財產的可行性對策是極為必要的。由此可見,這一論題深入探究,其法律意義和現實意義十分深遠。
一、特征及意義
(一)特征
首先,平等性。這一特征是民商法實踐期間應遵循的基本特征?;谏唐方洕陀^發展角度來分析,民商法尊重公民的個體地位,為平等保護每位公民私有財產,實施無地域差別、無行為異同的法律平等保護原則。
然后,被動性。該特征彰顯的前提條件,即私有財產擁有者自行訴訟。此情形下,利益主體享受司法保護,并不同程度的得到公力救濟。鑒于私有財產侵權實際存在差異,故而,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會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可見,民商法保護作用被動突顯。
最后,補償性。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私有財產侵權問題層出不窮,為最大限度的控制侵權主客體的損失,實現利益均衡目的,實施同質補償方式是十分可行的。換言之,補償性特征即根據損失程度適當補償,無懲處舉措。
(二)意義
民商法服務于公民,該法律在公共關系梳理和監管中起到關鍵性作用?,F今,公民私有財產權利受侵犯的現象屢禁不止,民商法針對權利內容及權責細致闡述,以便為維權者和糾紛處理主體提供法律依據。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私有經濟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落實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工作于細節,既能約束權力主體行為,又能推動市場經濟有序發展,這對法治社會構建、社會良性發展有積極影響。
二、常見問題
我國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存在些許不足,下文針對已有問題總結式分析,以便為問題解決對策制定提供依據,確保私有財產保護效果達到預期要求,進而提高民商法有效性。
(一)法律意識淡薄
從特征介紹中可知,民商法僅被動發揮私有財產保護作用,即公民私有財產遭受侵犯時,司法保護價值自此突顯。言外之意,私有財產擁有者應強化財產保護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否則利益主體因無效用法淪為債務人。實際上,大部分公民的法律維權意識淡薄,致使私有財產糾紛現象頻繁發生。究其原因,公民自行學習民商法的能動性較差,加之,公民現掌握的維權方式有待改進,進而會不同程度的制約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的作用。
(二)立法體系不完善
民商法適用期間,存在多樣化問題,即便我國民商法內容不斷細化,但對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民商法立法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以便規范私有財產保護行為。目前,私有財產保護工作呈現復雜性、反復性、低效性等特點,且無法可依現象多次出現,這不僅會助長侵權行為的囂張氣焰,還會制約法治化進程,導致審判工作阻力重重。網絡信息時代到來后,網絡信息技術為虛擬貨幣的使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虛擬貨幣作為私有財產的一部分,但虛擬貨幣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范圍有待拓展,這也是網絡犯罪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
目前,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中存在片面運用現象,究其本質,現有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故而,私有財產保護行為得不到規范,導致公民利益受損。長此以往,民商法的權威性會遭受質疑,且不法行為效仿現象得不到管控,這對社會經濟穩健發展、和諧社會構建有制約作用。要想規范民商法保護私有財產行為,取得民商法標準化操作的良好效果,定要完善監督機制,直到公民私有財產全面保護需求得到滿足。
三、解決對策
法治社會建設視域下,私有財產保護工作勢在必行,為順利完成私有財產保護任務,應針對上述問題制定解決對策。只有全面發揮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的優勢,才能加快法治社會建設進程,真正捍衛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具體解決對策闡述如下,以便為法律實踐者和維權者提供借鑒,進而營造安全的、和諧的法治環境。
(一)強化法律意識
一方面,政府部門發揮宣導作用。大多數民眾對民商法條例及適用要求了解甚少,如果民眾的法律意識及維權理念短時間內得不到強化,那么極易增加民商法適用阻力,這對民眾私有財產維權活動順利開展會產生阻礙作用。由于利益受損者作為維權主體,這意味著政府部門應以利益受損者為中心,通過律法知識宣導、維權積極性調動等方式使利益受損者行使自主權,以便及時尋求法律幫助,為民商法有效運用提供條件。
另一方面,創新宣傳推廣方式。網絡信息技術時代悄然而至,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運用網絡平臺及信息技術完成民商法宣推工作,這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同時,還能提高宣推效率,并獲得良好的宣推效果。對比于人工式宣推模式,現代化技術輔助下的宣推方式更能滿足公眾學習民商法知識的需要。在此期間,實施責任制度,即宣推主體職責明確,且宣推方案逐步細化,確保宣推工作穩步落實。
足以見之,基于政府宣導作用、創新宣推方式來強化利益主體的法律維權意識,這對私有財產權利有效保護有正向影響,同時,有利于為民商法內容補充、立法體系完善、監督機制健全提供建設性意見,進而能夠加快我國律法改革進程。
(二)完善立法體系
新時期視域下,私有財產保護的實踐要求逐漸提高,為迎合私有財產保護需要,適時完善民商法條文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與此同時,在尊重本國國情的前提下,主動向西方國家借鑒民商法體系完善的相關經驗,以此提高民商法適用性,并擴大民商法應用范圍,以便為利益主體提供全面保護,否則民商法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會逐漸弱化,這不僅會使私有財產維權者對民商法失去信心,還會使市場經濟處于無序發展狀態。由此可見,立法體系與時俱進的完善,這對私有財產過程式保護有推動作用。
現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為避免出現無法可依現象,應動態了解市場經濟變化情況,并掌握私有財產保護需求,通過法律內容換新、條例細化、適用范圍拓展、保護政策確立等方式落實立法體系完善工作。這對虛擬貨幣的私有財產保護活動標準化推進有重要影響,且經濟市場能夠有序發展。總之,法治社會建設視域下,要想真正提高民商法執行能力,務必完善相關立法體系,并不斷擴大法律保護范圍,以便為私有財產保護實踐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
(三)健全監督機制
之所以民商法保護私有財產的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這與執法力度和監管能力有直接聯系。由于執法、監管等環節受較多因素影響,若影響要素把控不當,極易弱化法律保護效率,進而為違規操作行為提供可乘之機,最終私有財產權力者的合法利益遭受侵害。為有效約束違規行為,定要加大執法力度,并增強監管能力。民商法保護期間,應以公眾利益為核心,并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為監管人員賦予相應職責,促使民商法保護活動有序開展。一旦發現違法行為,應對其嚴肅懲處,并加大執法力度,以此起到警示作用,避免類似違法行為頻繁發生。需注意的是,要想提高執法有效性,應強化民商法的主體地位,同時,面向執法人員、監管人員組織系統化培訓,借此機會強化工作者的責任意識,使工作人員按照法律要求規范自身行為,以免利益主體合法權益受損,進而保證民商法的公平性和實效性。
從中能夠看出,我國法律法規改革視域下,民商法監管執法工作刻不容緩,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的過程中,應嚴肅打擊民商法違法行為,并配備相應的懲處措施。以便從根源上杜絕私有財產侵權行為,這對經濟市場有序發展、和諧社會構建有積極影響。在此期間,民眾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這對司法保護機制優化、民商法實踐空間拓展有重要意義。
總結:
綜上所述,民商法的法律地位日漸突顯,為提高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中的適用性,應將立法體系完善工作、監督機制健全工作落實于過程,同時,調動民眾的法律意識、強化利益主體維權觀念。這對我國民商法實用價值彰顯、私有財產保護工作穩步推進有促進作用,最終能夠創設良好的法治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文婧.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4):32-33.
[2]黃叢蓉.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法制博覽,2017(31):225.
[3]周敏.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意義及其措施[J].職工法律天地,2017(24):251-251.
[4]周漢德.民商法視域下少數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法律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7(4):29-32.
[5]張力,陳鵬.臨界點視閾下民法典繼承編基本原則之建構[J].法學雜志,2017,38(10):37.
作者簡介:
李" 瑜(1977.12-),女,漢,江西九江人,法律事務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