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30年期間,日美之間爆發了紡織品戰、鋼鐵戰、彩電戰、汽車戰、半導體戰和電信戰,并最終挑起了結構戰和匯率戰。雙方你來我往,各有輸贏。日本在曠日持久的日美貿易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日本應對日美貿易戰的經驗和殘酷的教訓對今日之中國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貿易戰;自由貿易體制;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對外開放
最近中美貿易戰引起了各方面的巨大關注與廣泛討論。前有特朗普宣布對華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后有中興、華為等民族品牌在美國遭受各種限制和無禮刁難。
20世紀的日本與美國之間也曾爆發過激烈的貿易戰。當時的情況與今天的中美貿易戰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應對日美貿易戰的經驗對當前的中美貿易戰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日美貿易戰的輸贏
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30年期間,日美之間爆發了紡織品戰、鋼鐵戰、彩電戰、汽車戰、半導體戰和電信戰,并最終挑起了匯率戰。
日美貿易戰從表面上看,美國在短期內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第一次較量是紡織品戰,美國看到日本紡織品出口影響到了本國的紡織工業,就強迫日本簽訂?日美紡織品協定?,減少出口。接著又把戰火引到鋼鐵、半導體、彩電、汽車等領域,甚至沖破貿易壁壘,敲開了日本電信市場的大門。1985年,貿易戰走向高潮,美國直接“兵臨城下”,伙同法國、英國、聯邦德國迫使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在短時間內讓美元大幅貶值,日元大幅升值,進一步打擊日本的出口競爭力。
但是從長期來看美國卻隱性地輸了。首先貿易戰并沒解決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問題,巨大的貿易赤字始終是懸在美國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而美國只會一味地把矛頭對準別國,卻缺乏對自身問題的反省能力,不愿意推進根本性的結構改革,導致投資大于儲蓄的毛病成了沉疴痼疾,貿易逆差的問題積重難返。其次,美國在二戰后倡導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當這種多邊貿易體制對自身有利時,就不遺余力地推廣;而當自由貿易損害自身利益時,就立即撕下了支持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面具,一意孤行地舉起了單邊制裁的大棒,刻意打壓對手。美國的無賴行徑破壞了契約精神和國際法規則,大大降低了在國際上的公信力。
日本短期內看似輸得一敗涂地,但實質上貿易戰并沒有對日本產業崛起造成沉重的打擊,從長遠看,反而成了經濟的助推器。首先?廣場協議?的實際效果寥寥,美國對日貿易逆差不降反升。其次在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日本化壓力為動力,積極實施產業結構改革,不斷促進產業提升,激發企業創新和市場活力,提高經濟效益,為建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日本積極推進和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在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中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
二、日本應對日美貿易戰的經驗
(一)合理利用多邊機制應對貿易摩擦
在日美膠卷貿易摩擦案中,日本一改退讓妥協的姿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堅決抗爭到底,最終贏得勝訴,在貿易戰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二)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
為了降低日本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日本積極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擴大對歐洲的出口,把東南亞國家開拓為新的商品出口地。
(三)擴大對外投資
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推行大規模對外投資策略。首先大規模投資東亞地區,并將一部分出口能力轉移到東亞國家,通過迂回方式向歐美國家出口,從而保障日本國內出口額的穩定增長。
緊接著,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還大規模增加對歐美各國的直接投資,特別是以美國為重心,在汽車等產業進行大量投資,直接推動美國對日貿易逆差的下降,部分改善了兩國緊張的經貿關系。
(四)引進技術與加強自主創新相結合
在日美貿易戰中,日本表面上實施妥協戰略,暗地里卻在磨煉內功。一邊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一邊加強自主創新,實施產業結構改革,不斷促進產業提升,在日美貿易摩擦中爭取到了主動的地位。比如當以紡織品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主要貿易摩擦對象時,日本采用了多維度出口戰略,紡織品的路走不通,就將主要出口產品轉為以鋼鐵產品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產品。鋼鐵的路走不通,又將主要出口產品轉為以汽車、電子信息產品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品。
三、日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啟示
(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曠日持久的日美貿易戰可以看出,美國作為世界老大,對崛起的新興國家的遏制具有長期性和全面性的特點。中美貿易摩擦很有可能會像日美貿易戰一樣持續幾十年,即使我們不想打也不愿意打,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人家既然想要我們的命,就要丟掉幻想,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怕打,要打就奉陪到底。
從日美貿易戰的過程來看,貿易摩擦往往只是導火索,控制不當很容易升級為關稅戰、匯率戰、金融戰、科技壁壘戰,甚至還會把戰火引到政治、軍事、意識形態、地緣斗爭領域。為避免斗爭全面升級,要堅持有理有節,守住底線,靈活應對。
(二)繼續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避免驕傲自大的心態
一時的成功很容易讓人滋長驕傲自大的情緒。20世紀80年代,日本舉國上下沉醉在“日本第一”的膨脹論調中,結果因為一葉障目而誤判世界發展走勢,錯失發展機遇。中美貿易摩擦是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還是在努力靠近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央,而不是站在中央指揮的主角,還需要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繼續韜光養晦,修煉內功。增加對芯片產業等核心高科技的投入,在關鍵領域培養自力更生的能力,避免關鍵技術受制于人。
(三)堅定不移地繼續擴大開放
美國希望通過貿易摩擦,制衡中國、約束中國,逼迫中國關上開放的大門,甚至退回閉關鎖國的狀態。但是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封閉是中國由盛轉衰的痛點,會讓國家落后挨打。所以不管美國怎么逼迫,我們都要保持改革開放的戰略不動搖,堅定不移地繼續擴大開放。比如進一步開放服務、教育、衛生、文化領域,在國內建立自由貿易區、自由港等一系列新型開放區域,與中日韓、歐美、東盟建立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區,推行零關稅。并且利用我們經濟體量大的優勢,積極融入到世界經濟規則的修訂中去。中國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維護者,要繼續向世界展現大國的開放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