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習總書記從時代和全局角度,圍繞振興鄉村發展,發表了一系列講話,這也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與此同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被列入沈陽市政府近來的重點工作中。本文主要就新時代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為發出點,分析推進沈陽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實施沈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最后針對新時代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新時代;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
一、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沈陽實施振興鄉村的戰略具有歷史性、實踐性的意義。歷史角度分析其是站在新時期對沈陽過去的總結,對未來的規劃,對鄉村今后的發展道路提出新的要求。實踐角度來看,符合沈陽百姓的期待,將百姓置于中心,著重發展沈陽地區農村各種產業。
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期沈陽社會矛盾的迫切需要。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沈陽地區的社會矛盾在于社會快速發展與百姓美好生活需求。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推進,導致沈陽農村地區的發展出現分化問題,“三農”發展不充分。為了幫助祖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現代化國家,就必須解決當下沈陽地區農村存在的種種問題,實施農村振興戰略。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沈陽響應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沈陽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得以解決,農民收入普遍增加,農村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沈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了充分的前提準備。
二、推進沈陽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決定國家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沈陽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堅持由黨管理沈陽農村的各項振興任務。毫不動搖的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主體地位,從而為沈陽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障。(二)堅持沈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沈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沈陽農民需要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建設農村。(三)堅持沈陽農村的全面振興。深度挖掘沈陽農村的功能和價值,統籌規劃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注重整體性、關聯性,農村發展協調推進。(四)堅持人與自然共生。農村振興不以犧牲自然為前提,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保護好沈陽現有的自然生態區,以綠色發展帶領沈陽農村發展。
三、實施沈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首先,沈陽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好壞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發展前景,是支持農村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縱觀沈陽農村設施的建設現狀,發現其在“水、電、路”方面比較弱。例如發展比較落后的農村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而且不普及自來水;用電設備多年不更換,導致老化,存在安全隱患;道路都是崎嶇不平,交通不便。
其次,沈陽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化嚴重,缺乏龍頭企業作為支持。沈陽鄉村要實現振興,產業帶動很重要。現在沈陽農村地區,農民普遍從事第一產業,導致產業結構單一化問題突出。
第三,農村地區的人們封建思想嚴重,無法接受新思想,導致新興產業不愿意入駐,進而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的目標。
第四,基層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沈陽農村目前的發展來看,基層政府對農村產業的支持力度是不夠的。基層政府或將資金用于其他的民生建設方面,或有的官員為了謀取私利,只做表面功夫,對沈陽農村的發展視而不見。
第五,目前沈陽鄉村走出來的高校畢業生,畢業返鄉意愿較低,鄉村發展建設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人才短缺問題極其嚴重。
四、沈陽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與建議
為了更好的解決沈陽鄉村振興面臨的眾多挑戰,把握黨的十九大以來提出的圍繞鄉村振興的眾多新要求,更好的為沈陽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提出如下對策及建議:
(一)成立工作小組,統籌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
基層組織是鄉村振興關鍵所在。近年來,沈陽農村中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到大城市工作,農村留守人口少,導致現在農村缺乏領導小組。因此沈陽鄉村的振興迫切需要工作小組的帶頭領導。從黨政機關中選取優秀人員到鄉村地區擔任領導,將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培育成為工作小組組員,為沈陽農村振興成立優秀的工作小組。同時要適當提高他們的待遇,激勵他們的工作熱情,推進沈陽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開展專業調查,定制沈陽鄉村振興戰略方案
進行專業調查,帶領沈陽農村人民實現農村振興。首先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很重要的任務。將目前沈陽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短板補好補齊,讓農村的生產生活向前邁進。完善農村水利、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養殖設施的改造等。其次產業的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因而小組成員要帶領全村人員行動起來,發展自身具有的特色產業,在市場上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優勢農產品地位。還要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上,實施質量興農戰略。
(三)加強智力支持,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化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鄉村實現振興,前提是要實現人才的振興。沈陽鄉村地區的農民大部分都回去選擇外出務工,只有很少一部分農民堅守土地,缺文化、缺技術的現象十分突出。因而沈陽鄉村目前需要理性引導外出農民返鄉創業,加快對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的培育,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另外,要開展農民企業家回鄉、大中專畢業生、農村種植高手、養殖能手、能工巧匠等鄉土人才調查,建立人才信息庫,制定人才引進計劃,研究人才培養培訓政策,并將其納入沈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開展鄉土人才納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工程,比如可以通過集中培訓和遠程教育等方式,加強智力支持,以更好地推進沈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化發展。
(四)注重風險防范,保證沈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防范“樣板化”流于“同質化”。沈陽鄉村振興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需要發揮樣板的示范帶動作用。片面吸引眼球的樣板效應,結果只會勞民傷財。有部分農村振興過于注重建房修路,或者直接復制其他地區帶有標志性的元素,忽略自身特色的挖掘。部分農村地區為了省事直接生搬硬套、照搬照抄,最終鄉村振興戰略脫離實際。因此在鄉村振興中一定要注意此種風險的存在。
(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政府部門必須要擴大農業經營的規模,豐富經營模式,引導、支持和鼓勵鄉村內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與此同時還要特別重視傳統小農戶生產以及現代農業之間的聯系,做到有機過渡,避免過分的飛躍給當地農業經營帶來不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農村經營改革,就必須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得發揮服務在現代經營模式當中的作用,國家所頒布的一系列相關政策也要充分考慮到農業經營,新一輪農村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財稅、金融等各項改革也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積極有序地向前推進,適當給予鄉村發展一定優惠,加大對部分農業生產方式的補貼。
結語:
防范“政府包辦化”導致“主體錯位化”。沈陽地區的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的參與,特別是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但目前存在的“政府包辦化”問題不容小覷,政府主導、政府強勢,導致農民的意見被忽略,一直是政府在單打獨斗。在鄉村振興中,應“以人民為核心”,要更好的問計于民、服務于民,建立與農民溝通的渠道,發揮農民主體地位性,從而避免千村一面。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積極支持。只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心有“三農”,“三農”隊伍傾心努力,農民群眾踴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宏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參考文獻:
[1]劉長江. 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美麗鄉村建設對策研究[J].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1-19.
[2]李志萌,邱信豐. 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現狀、問題與對策[J]. 金融與經濟,2019,(02):54-59.
[3]農積堅. 基層協商民主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以廣西為例[J].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29(06):52-58.
[4]楊寶國. 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我國農村流通業發展的思考[J]. 商業經濟研究,2019,(05):12-15.
[5]牟燕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探討[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2):132+136.
[6]朱麗榮. 新時代鄉村治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分析[J]. 農業經濟,2019,(02):42-43.
作者簡介:
劉" 洋(1986-);性別:女;籍貫:遼寧省沈陽市人;民族: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