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本文立足于信陽地區,以信陽市所管轄的鄉村為研究對象,在充分總結了現階段信陽鄉村發展現狀和優劣勢后,結合信陽地區的城市發展前景、地理位置特征、產業結構、國家政策導向等各項因素,提出“信陽特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
關鍵詞:信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策略
鄉村的振興和發展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發展城市經濟和現代化的同時必須重視和推進鄉村振興。2017 年 10 月 17 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更好的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發展至今的一次新的科學部署,是在新時代站在新高度為農村得以快速發展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更為我們今后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基于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布局,圍繞鄉村進行現代化建設以有效補齊“三農問題”在國家整體建設中的短板,有效縮小城鄉經濟之間的差距,加快我國從農業大國向強國轉變而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的十九大中首次被提出,總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針。
二、鄉村振興戰略主要任務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時間跨度長、工作內容復雜、參與人員多的國家級戰略,其主要任務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現鄉村經濟繁榮,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二是發揮鄉村生態環境優勢,提升鄉村生活質量。重點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實現經濟環境協調發展。三是完善農村特色文化建設、豐富農村精神文明生活。全力改善農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的現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支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四是健全治理制度框架以滿足高效治理的要求。五是加快推進城鄉二元融合發展,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著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提升農村各項福利水平,增加農民生活幸福感。
三、信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信陽鄉村經濟體系單一,產業發展水平低
信陽市作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一座城市,其市區和各縣的鄉村經濟形勢更加嚴峻,除了傳統農業產出以外,極度缺乏其他經濟形式,因此造成了其收入來源的單一和收入水平的低下。究其原因,一是信陽市除了珍珠巖等非金屬礦藏儲量相對豐富以外,其他礦藏資源比較貧瘠。二是信陽地形以復雜的丘陵和山地為主,平原地區所占的面積相對較少,不利于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信陽市大多數農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只習慣于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對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知識和技術的匱乏無法支撐其進行方法創新和技術創新,產業結構難以優化、產業發展水平難以提升。
(二)產業同質化傾向嚴重
無論是信陽北部平原和淮河灘區重點發展的特色種養殖和糧油加工,還是在信陽南部山區和丘陵地區種植的茶葉、油茶和花卉,都是信陽鄉村的特色產業和經濟支柱。這些產業給鄉村帶來經濟收入的同時,也使得信陽市八縣兩區的大部分鄉村,在發展這些產業的時候都是處于盲目發展和跟風狀態,沒有充分認識到其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交通條件、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特點,更沒有意識到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特色產業收入的重要性。
(三)鄉村振興戰略各參與主體參與程度不足
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需要各主體的積極參與,其中,作為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最終受益者,村民的參與程度與積極性在鄉村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然后通過現有的統計數據和發展狀況顯示,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精英階層,因其自身發展的局限性使得其參與程度相較發達地區明顯不足。尤其是通過數據調查顯示,熟悉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并能夠積極配合政策實施的村民比例只占到34.1%。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信陽市是一個人口輸出大市,大部分鄉村年輕人和知識分子都選擇外出發展,哪怕有少數最后回鄉創業但對鄉村建設缺乏系統了解,而留守的老人、婦女和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因文化水平的限制無法快速領會鄉村振興政策的精神和對鄉村現狀的大規模改變,因此導致了鄉村居民的參與程度不足。二、有些鄉村在鄉村建設過程中,鄉村發展帶來的變化并沒有直接的反饋到村民的生活中,更沒有在規劃建設之前收集鄉村居民的建議,也沒有建立通暢的村民反饋通道,從而使得群眾降低參與公眾事務的積極性。
(四)鄉村振興建設人員不足,專業人才稀少
鄉村振興的建設因其時間跨度長,涉及事物多,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參與,因此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建設的基本保障。但是信陽作為一個人口輸出大市,大多數年輕人才都選擇外出發展,農村工作機會缺乏、生活質量低下的情況也迫使很多農村居民到大城市打工和創業,農村留守的主要是一些老人、兒童、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婦女,這樣的人員構成無法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同時,農村與城市生活質量的差距使得大部分年輕人不愿到農村,因此,很難組建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投入到鄉村建設中。
(五)信陽特色產業融合深度不足
產業的融合發展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鄉村產業興旺的必然趨勢。信陽市是一個農業和旅游大市,信陽山水、紅色旅游、鄉村生態游等均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信陽毛尖作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更是信陽的特色名片。信陽毛尖已經成為信陽市旅游產業發展鏈條中的核心環節,茶葉種植、茶葉采摘、茶葉加工生產、茶葉銷售與旅游深入融合,成為旅游中的特色項目。但產業融合深度不夠,特別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不充分,缺乏茶制品的開發,以及由此而延伸的深度旅游。
四、信陽市鄉村振興路徑及策略選擇
(一)通過機制完善路徑實現農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浩大復雜的工程,內容包羅萬象,形勢多種多樣,因此,做好發展規劃,完善頂層設計,制定符合信陽鄉村振興的發展機制是持續促進鄉村各方面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統籌規劃布局。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整體性工程,關于整體推進,應做到以下幾點:1.把信陽市作為一個發展整體來統籌規劃,區域內的鄉村因自身發展條件不同,需要按照條件好壞,進行統一規劃。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個字總要求貫穿到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2.是突出長遠發展。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最終目標是到 2050 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3.結合實際落實政策。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鄉村發展的總目標和總綱領,對于信陽來說,在落實中央精神的基礎上,還要結合信陽實際,因地制宜。4.嚴格執行規劃要求。信陽市作為發展起步比較晚的小型城市,在規劃和發展的過程中應積極向發達地區學習其發展經驗,吸取發展教訓,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不犯同樣的錯誤。
(二)通過產業發展路徑實現農村振興
振興鄉村產業,提高鄉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產業興旺才能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信陽鄉村的振興要堅持以發展產業為重點工作,以經濟的發展帶動鄉村整體實力的提升,需做好以下工作:1.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作為信陽市下轄各縣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經濟來源,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二是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信陽市開始逐漸重視將特色種植業、鄉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等產業進行融合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融合程度不足的問題,偏遠鄉村因缺少資源、技術和市場需求,甚至沒有能力進行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要抓好以下幾點:第一,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對農產品進行深度加工,通過建設農產品精加工生產線,增加其附加值,提升農產品銷售的利潤。2.發揮信陽宜居城市、旅游城市的優勢,發展新型農家樂,著力打造田園綜合體,將紅色旅游、農村生態旅游發展成為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通過科技創新路徑高效振興鄉村
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可以快速提高農村發展效率,迅速提高鄉村發展水平,為了達到上述目標,需做好以下幾點:1.加大農業科技引進和推廣。加大引進農業科技設備和人才,加強與高校間的農業技術研發合作是走科技創新道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比如,自動水肥一體、無人噴灑農藥、無土栽培、農用物聯網監測等技術,極大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信陽市各鄉村還要自己融入到信息化的浪潮中,搭建大數據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有效避免蔬菜滯銷、菜賤傷農等問題,保障農民利益。2.發揮電商渠道作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有電商平臺的推廣優勢、信息優勢,制定品牌戰略,打造特色明星農產品,切實提高產品向全國乃至國外的銷售量。另一方面,在電商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積極推進電商向鄉村這一級發展,打造自主電商平臺,增加鄉村農產品的銷售渠道。3.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信陽市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融資方式吸納社會資金到農業科技的研發中,如成立農業基金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限量發行債券等。
(四)通過人才培育路徑引領鄉村振興
鄉村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鄉村建設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參與。信陽可以做好以下幾點來培養人才、吸引人才:1.堅決做好鄉村兒童基礎教育和成年職業教育齊頭并進。一方面需嚴格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保證每一位適齡兒童能夠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在部分經濟發展較好鄉村,提升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另一方面,鄉村職業教育振興,可以讓更多的青中年鄉村居民接受專業化的培訓,豐富知識儲備,提升創造能力,掌握職業技能,實現傳統農民向現代職業農民的轉變。2.優化工作環境,吸引人才安身基層。第一,在制度上給予一定保障。信陽市可以結合農村發展的人才需求,通過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聘、企業自主對口引進等方式招攬人才,以保障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第二,在待遇上給予一定保障。信陽應結合實際,出臺一系列保證基層人員待遇的激勵性政策,比如制訂明確的晉升通道和獎勵機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等,以嚴明的政策措施,推動基層待遇的提高。
四、結論與展望
從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至今,國家各省市都緊緊跟隨黨中央的步伐,掀起了鄉村振興理論和實踐探索的熱潮。本文通過介紹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內涵、參與主體等理論,并根據信陽市的實際情況,探索信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困難問題及其原因,并據此提出了信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但從全面性上來說,本文只是根據研究發現的問題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法,無法涵蓋鄉村振興中的各個方面,并且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也使上述路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會面對更多更具體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前進,不斷總結經驗,最終才能把我們的鄉村建設好。
參考文獻:
[1]張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宏觀經濟管理,2018(3):4-11
[2]鐘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8(5):1-6
[3]廖彩榮、陳美球.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邏輯、科學內涵和實現路徑[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16):795-802
[4]王亞華、蘇毅清.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新戰略[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6):49-55
[5]劉合光.鄉村振興的戰略關鍵點及其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7(12):35-37
作者簡介:
馬宇軒(1990.08-),男,漢族;籍貫:河南信陽;學歷: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