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省是中國的一個大省,但是其資源也比較匱乏,電、煤、油有95%以上需要從其他省份調入,浙江的整體產業結構層次比較簡單,盡管近幾年來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但是其第二產業具有經濟增長的相關特點,進而碳排放量受到經濟的增長的影響,其治現成本以及環境污染使得浙江省整體不堪重負,若要進行持續發展,首先要保證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耗能等發展模式,這是低碳經濟進行發展進步的必要因素。浙江省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其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提升其城市的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以及應對其環境的變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低碳經濟;新型城鎮;節能減排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目前現狀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低碳經濟也隨之崛起,進而國內外的學者開始對低碳城市相關的理論進行研究,為新型城鎮的低碳、綠色發展提供思路。布萊恩·薩多尼克和馬克·賈卡德主要提出從土地規劃、建筑設計、城市交通等方面進行能源控制以及能源排放,進而達到城市節能減排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義
現階段很多學者對低碳經濟在整個學術界并未形成一個統一、明確的定義,學者從多種角度對低碳經濟進行定義,但是對于理論研究、低碳經濟的評價以及度量涉及非常少,因此對低碳經濟的相關界定以及提出減少排放碳的日產率的主要因素的探討仍然十分薄弱。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基本步驟;
(一)基本思路
現階段新型城鎮化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的一項重要的戰略,因此,這也為建設小康社會進而使國家向發達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并且推動了我國從出口導向型進而向內需拉動型經濟進行轉變。但是傳統的城鎮顯示出高污染、高耗能、粗放式的弊端,因此,在未來的城鎮城市化發展的進程當中要就低碳、綠色、智能、集約等特點進行轉變。
(二)主要內容
主要研究內容:首先介紹新型城鎮化與低碳經濟之間的關聯,并且對于低碳經濟的要求以及內涵進行相關論述。其次,闡述傳統城鎮化以及與低碳經濟的對立性。最后,對分析低碳經濟的內涵與新型城鎮化相關的基礎特征之間的統一性。主要介紹傳統城鎮的整體發展模式對資源環境所帶來的相關挑戰。諸暨在城鎮化過程當中所遇到的資源約束,并且對其發展過程當中的環境挑戰進行相關闡述,對傳統城鎮的發展模式進步發展困難進行進一步解釋說明。對創新的城鎮化的發展模式為諸暨帶來的全新的機遇,并且分析諸暨實行現代化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相關優勢,主要包括低碳技術產業技術、雄厚的人力資源和資本以及政府積極的政策引導等。
(三)基本步驟
首先,分析諸暨進行創新型城市化建設的自身優勢,主要有低碳產業化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以及資本雄厚,同時有政府進行支持,以浙江諸暨為例,主要介紹低碳背景之下其創新發展的優勢特點,結合實際理論,給出城市進行低碳發展的主要路徑以及相關建議。
1.定制合理的政策以及城市規劃,進而增加政策的執行成效
2.改善城市內部能源消費的主要結構,開發并利用創新的清潔能源
3.加快城市的公共主要交通建設,在城鎮當中對低碳生活進行倡導
4.將市場機制進行靈活運用、進而開展相關的國際合作
三、預期價值
(一)研究學術觀點
主要是以創新型城鎮城市化的模式特點和內涵以及相關的低碳經濟的理解作為起點,在論證相關的理論前提之下,對新型城鎮低碳意義進行相關探討,與浙江諸暨的資源管理的詳細情況相結合,闡述傳統城鎮模式正在面臨的各種挑戰,根據創新城鎮的目標發展,為建設新型城鎮提出參考性意見。
(二)學術思想的創新和特色
1.獨特的視角:目前很多的國外學者在研究城市化的道路上面大多的研究重點都是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而對農村地區的城市化進程的研究過少。國內的學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發展城鎮化的相關的路徑選擇,主要目標是在資源和環境的限制下對城市進行創新的城鎮化模式進行建設,主要偏向在目前的城鎮化的基礎之上,使其發展的更合理、科學以及集約,更注重的是經濟思維。主要是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之下,結合具體的發展要求,進而針對城市化路徑進程進行相關研究。
2.研究方法創新:盡管國內外的學者都使用了宏觀規范分析、微觀證實分析以及數量化模型等相關的研究方法,但是進行低碳城市的研究實例目前仍然比較少。以諸暨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運用了宏觀理論分析、微觀探討以及進行了相關的實證考察,研究對象的具體范圍是非常合適的,因此,研究的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意義。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因素是減少整體的碳排放量,而目前對于城市的碳排放的理論探討比較匱乏。應當從國際貿易、科技技術進步、城市能源消費結構、城市能源整體利用率、城鎮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的產業結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口規模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探討,進而分析影響城市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程子騰, 嚴金明. 新型城鎮化下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以柳州市為例[J]. 現代管理科學, 2016(2).
[2]葉亮軍, 丁怡丹, 易艷春.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鄉鎮新型城鎮化“五力”模型研究——基于黃石市28個鄉鎮的調查研究[J]. 經濟論壇, 2017(2):73-77.
[3]王嘉. 低碳經濟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發展之路[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7(3):195-195.
[4]劉依慶. 新型城鎮化下低碳經濟發展策略探討[J]. 科技展望, 2017(18).
[5]張漫. 新型城鎮化下碳排放機理及低碳經濟型路徑分析[J]. 現代營銷(經營版), 2018, No.307(07):38-39.
[6]黃思思. 低碳經濟與浙江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J]. 全國流通經濟, 2018, 2190(30):89-90.
[7]朱春筱. 中國山區小城鎮的低碳經濟發展研究——以安徽省金寨縣為例[J]. 綠色科技, 2017(16).
[8]戴月. 株洲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選擇[J]. 經濟研究導刊, 2017(4):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