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趙先生2018年初突然出現了上腹疼痛的情況。一開始,他以為是吃了生冷食物造成的,沒有在意。誰知病情一拖再拖加重了,夜間疼痛感更嚴重,甚至會被疼醒。無奈,趙先生來到醫院接受胃鏡檢查,結果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病,其中又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最多。相比胃潰瘍,知道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不多,還有人把二者混為一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趙魯卿表示,人們之所以對二者產生混淆,主要是因為它們的臨床表現都以上腹部疼痛為主。盡管同為消化性潰瘍,但它們的臨床特點有一定區別:
發病年齡
胃潰瘍患者的平均年齡比十二指腸潰瘍大,前者好發于中老年人,后者以青年人常見。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人數是胃潰瘍患者的3倍,男性明顯多于女性。
疼痛部位
胃潰瘍疼痛多位于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
疼痛規律
胃潰瘍疼痛多于餐后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在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即所謂的“餐后痛”。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于餐后3~4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后疼痛可減輕或緩解,故叫“空腹痛”。此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夜間疼痛很明顯,因此又叫“夜間痛”。這是因為人在饑餓時,空虛的胃分泌出大量胃液,由于沒有與食物混合,因而直接進入十二指腸,若十二指腸球部存在潰瘍,這些胃酸就會刺激潰瘍創面,引起疼痛。此時,患者吃些食物或抗酸劑,就可以中和大量胃酸,減輕上腹痛等不適癥狀。
針對十二指腸潰瘍,趙魯卿表示,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減少煙、酒、辛辣食物、濃茶的刺激,對潰瘍的愈合及預防復發有重要意義。需要提醒的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情緒密切相關。緊張、焦慮等情緒會通過神經系統,過度刺激壁細胞和G細胞(胃內分泌細胞中的一種),使胃酸分泌增加,導致胃腸黏膜血管收縮、缺血,防御功能減弱,容易造成黏膜的自身消化,導致潰瘍發生。建議患者舒緩自身情緒,避免病情加重。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