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民
《河南經濟藍皮書(2015)》顯示,新密市民生幸福指數居全省縣(市)第一位。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精神文化需求逐漸呈多元化趨勢。新密市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優勢資源,創新培訓形式內容,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以全市正在開展的系列“創建”為抓手,助推社區教育質量提升,取得了明顯成效。
創建機制增投入 夯實發展根基
新密市完善機構組織,統籌協調機制,通過建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新密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社區學院和鄉鎮及村級社區學校,實行社區教育工作領導目標責任制,將社區教育工作納入教育督導體系等制度,形成了“政府領導、教育主管、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新密市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社區教育經費的保障機制,設立社區教育專項經費,按照人均2元的標準,每年撥付社區教育專項資金160多萬元,確保社區教育經費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根據社區教育工作需要,新密市按照常住人口萬分之一的比例配備農村社區學校專職人員;建立了以專職人員為骨干、由離退休干部、專家學者、職業學校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大中專學生、志愿者等人員組成的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
規范整合早謀劃 拓寬發展架構
規范陣地建設,創建學習組織。通過推動社區學院和全市17所鄉鎮辦事處成人社區學校掛牌,新密市初步實現了獨立法人、獨立校園、獨立經費和獨立編制的“四獨立”,形成了以社區學院為龍頭,17個鄉鎮辦事處社區學校為兩翼,303個村級社區學校為基礎的市、鎮、村三級社區教育培訓網絡。市政府將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納入到年度目標考核,要求各鄉鎮辦事處、各單位按照相應標準和要求,制定創建方案,明確目標和措施,充分發揮各方面參與全民終身教育的積極性,組織開展學習型單位、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樓院、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團隊等創建活動,學習型組織的比例不斷提高。
整合各類資源,完善辦學體系。通過協調轄區內各類教育培訓資源與社區教育整合共享,新密市將各部門、各單位和鄉鎮街道辦事處以及企事業單位開展的面向居民群眾、干部職工的各類培訓、宣傳、教育等活動,交由社區教育機構聯辦或承辦;有序開放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積極探索“互聯網+社區教育”發展模式,形成容量豐富、方便快捷、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資源體系。依托現有資源,通過整合現有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文化站、文化大院、便民服務中心、閑置校舍等場所,新密市建立了社區學?;驅W習點,初步形成了以新密市社區學院為龍頭,各鄉鎮、辦事處社區學校為骨干,各行政村、居委會社區學校(學習點)為基礎,覆蓋城鄉的社區教育三級辦學體系。
聯合開展培訓,助推精準扶貧。社區學院、畜牧局、農廣校聯合舉辦了多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養殖技術培訓班,解決了農民教育培訓“最后一公里”以及現代農業發展、意識更新、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2013—2016年,新密市舉辦了近10余期畜禽生產與疾病防治中專班,有力助推了新密市的精準扶貧工作。
“職普成聯手共發展”是新密市2010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教育系統內工程,即職業學校、社區學校、初級中學和普通高中資源共享、共育人才、共同發展。2014年起,新密市教體局先后下發了《初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關于開展初級中學職業教育考評工作的通知》,編發了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讀本》。各社區學校、職業學校與初高中結對聯手,為普通初高中畢業生開設職業教育課程、舉辦專題講座,開展對初、高中畢業生進行短期人生規劃和職業指導的引導性培訓。此外,教體局組織普通初高中學生到職業學校進行勞動技能實踐,成人社區學校也在職業學校的幫助下開展初高中畢業生的“兩后生”培訓。
創新特色借東風 助推質量提升
近年來,新密市持續開展了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外來務工培訓、新市民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老年人及青少年校外培訓等活動。
各鄉鎮辦事處、勞動就業培訓學校、社區學校聯合開展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三單聯動”培訓100余期,3萬余人參訓。殘聯、工會、衛計委、醫療保健機構、共青團等部門結合各自業務內容開展多項專題培訓。社區學院和各鄉鎮社區學校與全市初級中學聯合開展了針對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等培訓,有8萬多人次參訓。各鄉鎮辦事處社區學校結合轄區實際,開展了超化鎮耐火材料、曲梁鎮服裝制作工藝、大隗鎮造紙技術工藝、白寨鎮石雕藝術、牛店鎮玉雕藝術等培訓。社區學院和各級各類社區學校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初步形成了“超化吹歌樂團”“黃固寺村舞龍表演隊”“白寨鎮雕塑藝術工作室”“大隗村戲曲文化工作室”“和合村書法工作室”“茍堂小劉寨孝道文化大院”和“新密市讀經大講堂”等一大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培訓品牌。
2017年,新密市借力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食品安全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系列“創建”活動,強化開展了公共文明素養提升教育以及文明社區、文明村鎮等全民性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教體系統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戲曲進校園、“講家史、學家訓、傳家風”征文及演講比賽等典型活動。此外,新密市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用技術培訓、職工職業技能提高培訓、殘疾人和失業人員實用技術培訓等活動;開展了對外來人群適應社區生活培訓、對弱勢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訓、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校外素質教育和法制科普活動以及面向社區老年人群的養生保健培訓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4—2016年,新密市連續榮獲全國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成功組織獎;2017年,順利通過河南省社區教育示范區評估驗收,榮獲全國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優秀組織獎;大隗鎮、劉寨鎮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鄉(鎮)?!俺蹈琛弊鳛槲ㄒ淮砗幽鲜〉膮①愴椖吭诮K無錫舉行的全國社區教育成果集中展演中勇奪十佳。2018年,新密市創建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通過評估驗收。新密市正在建設“富裕文明、綠色生態、平安和諧、公平有序”的習型城市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