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壘
筆者曾在《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如何撰寫SCI科技論文》(《河南教育》(職成教)2018年11期)一文中,針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撰寫SCI科技論文的方法進行了詳盡地探討。這次,筆者與大家分享一下SCI科技論文的整體布局以及從投稿到接收的整個過程中,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需要注意的若干關鍵問題。
一、論文整體布局關鍵點
(一)論文研究內容是否具有針對性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所撰寫科技論文的研究內容需要與職業教育的特色高度吻合,需要緊密地聯系某一具體產業,需要明確針對某一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論文題目和內容須言之有物,切忌空洞。論文中須明確指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結果。針對某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點進行系統深入研究,不提倡對一個較寬泛的面進行較淺顯的探討。這種具有明確針對性的研究模式和致力于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研究思路,不僅十分契合職業教育的要求和特色,而且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技術轉化,便于某一具體領域的校企合作。
(二)論文研究內容是否具有創新性,研究結果是否具有先進性
一篇論文之所以能被SCI數據庫接納并發表在相應的學術期刊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具有創新性。所謂創新性是指該論文的研究內容是在同領域他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又不同于他人的研究內容,該論文在研究內容上具有新意、提高和改進。創新和差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差異僅僅是不同,而創新是基于提高、基于發展、基于改進的不同。所以,創新一定屬于差異,而差異不一定就是創新。對于論文,研究內容與他人不同并不代表創新。形式上的不同蘊含著內容上的改進或提高,這才是創新。具有創新性的論文才有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對于理工科而言,研究結果具有不可預知性。以筆者的研究領域材料化學為例,我們在制訂一個新的實驗方案時,由于沒有完全相同的實驗經驗作為參考,因此這個新的實驗方案將導致什么結果,我們是無法預知的。新方案所得實驗結果有可能強于文獻報道的結果,也有可能弱于文獻報道的結果。當我們獲得的實驗結果弱于已經報道的結果時,這個結果是無力支持我們將其發表出來的。因為相對于他人的研究結果,我們得到的不是一個提高的、改進的、發展的結果,而是一個倒退的結果,即我們的研究不具備創新性。只有當我們得到的結果優于他人,至少在某個方面優于他人的時候,這個結果才屬于創新性結果,才有可能支撐起一篇SCI論文。
(三)論文研究內容是否具有很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論文的創新性可能是某一個點,但是在撰寫SCI論文時,我們要將這個點放在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框架之中。例如,當我們發現一種材料的力學強度優于同類材料并將其作為論文的主要創新點時,除了要將該材料的力學強度與同類材料進行詳細的對比(例如通過圖表等方式),還要將該材料的形貌、結構、組分等特征呈現出來,最好再增加力學性能之外其他性能的測試數據,如導熱系數、電導率、熱膨脹系數、磁化率等??赡茉谶@些被測試的諸多性能中,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本論文的亮點,然而該材料其他性能的數據有利于讀者對該材料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和評價,同時也是保證論文完整性、系統性的有力支撐。缺乏這些數據的支撐,論文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二、論文投稿過程關鍵點
(一)如何選擇期刊
SCI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據庫,由數以千計的期刊組成。任何一個研究領域,無論專業方向細化到何種程度,幾乎都能找到接收該領域研究性文章的期刊。同時,每年都會有新的期刊加入SCI數據庫。因此,一方面我們不必擔心論文找不到相應的投稿期刊,另一方面在如何選擇投稿期刊上又極易陷入迷茫。
這里筆者給予一些建議:在撰寫論文時,作者會查閱大量參考文獻,這些參考文獻所在期刊構成的期刊群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期刊集合。作者需要從這個期刊集合中選擇幾個期刊重點考量。選擇的標準是這個期刊最近幾期是否大量收錄與作者撰寫的論文研究方向相似的研究論文,如果有,那么這個期刊就被列為候選期刊。選擇了幾個候選期刊之后,就要從中確定一個期刊作為論文投稿期刊。投稿期刊的選擇標準是:①自己的論文是否符合該期刊對論文篇幅的要求;②自己的論文在研究層次和創新性方面是否達到該期刊的要求。深入了解某個期刊對論文研究層次和創新性要求的最佳途徑就是仔細閱讀該期刊最近幾期發表的論文。如果作者撰寫好的論文在篇幅上符合期刊要求,且論文創新性和研究層次與期刊最近發表的文章比較接近,那么就可以基本確定該期刊為投稿期刊。
(二)如何寫好Cover letter
在論文投稿時,大多數SCI期刊會要求作者同時上傳一個Cover letter(附信)。主編在收到投稿文件時,首先閱讀的就是Cover letter。Cover letter采用信件格式,其主體內容一般分為三部分。第一,寫明投稿文章的題目和主要作者,并說明這篇稿件沒有同時投至其他期刊,不是一稿多投。第二,簡要敘述投稿文章的主要研究內容、取得的主要結論、主要創新點,每一項用一到兩句話概括即可。第三,寫明作者希望將這篇文章發表在該期刊上,并等待期刊的回復。撰寫Cover letter時需要注意:①格式一定要正確;②一定不要出現英語單詞或語法的錯誤。Cover letter一般篇幅不長,格式不對或者單詞語法的錯誤,會給期刊主編造成很差的印象。此時,期刊主編很難給予投稿文章一個積極的答復。
(三)如何回復審稿意見
稿件投出以后,主編一般會在全球范圍內邀請兩個以上審稿人,并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內(一般一個月左右)給出審稿意見。主編會將所有審稿人的審稿意見返還給投稿作者,并且根據審稿人的具體意見給予投稿文章一定的評價:拒稿、大修、小修、直接接收。一篇文章投出去被直接接收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文章做得還不錯、投稿期刊選擇合適的話,拒稿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只有當主編對投稿文章給出大修或小修的評價之后,作者才需要回復審稿意見。作者在回復審稿意見時,一定注意要逐條回復,不能有意漏掉任何一條審稿意見。同時在文章中做出相應的修改。
審稿意見要求補充數據,那么就補充數據;審稿意見要求把某一個問題闡述明白,那么就把這個問題闡述明白;審稿意見要求提高英語寫作水平,那么就將文章的語言再進行潤色。
如果認為審稿人的某一條意見有問題,那么一定要拿出充分的論據,如列舉幾篇有分量的參考文獻或者做一些驗證實驗。對審稿意見的回復一般獨立形成一個文件即Response letter。在根據審稿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時,修改的地方一定要用與原文文字不同的字體或顏色,使之與未修改文字區分開來,便于審稿人審閱論文的修改稿。在上傳論文修改稿時,一定記得同時上傳Response letter。
(四)如何校對排版后的論文
在審稿人和主編認可Revised manuscript及Response letter之后,論文就會被該期刊接收。然后,編輯會按照該期刊的格式對論文進行排版,并且會將排版后的論文發給作者進行校對。作者需要在幾天之內(一般不超過一周)對論文進行內容和格式上的校對,以確保論文上網之后的閱讀質量。一般應重點校對以下幾個方面:①作者及單位名稱是否正確;②圖片是否清晰、大小是否合適;③表格格式是否規范;④數學公式是否正確。一般來說,排版后論文的主體文字與主編認可的論文修改稿是沒有差別的,但是為保萬無一失,建議作者再將整個論文通讀一遍,檢查一下是否有文字上的問題(如缺字、多字、錯行等)。如果在校對后的排版過程中發現了文字或者格式上的問題,作者需要盡快通過郵件聯系該期刊的主編,將問題一一列舉出來,方便編輯修正。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