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娟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德州 253000)
妊高癥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的一種,產婦高血壓,表現為肢體腫脹明顯、蛋白尿等,在產婦中占比高達30%[1]。嚴重產婦容易導致昏迷、抽搐,因此必須對妊高癥產婦進行積極的護理,特別是產后出血產婦[2]。本研究通過對我院妊高癥產婦進行對照試驗,探討優質護理對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6.5至2017.10)收治的200例妊高癥產婦,并運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此200例產婦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均為100例。所有產婦均符合妊高癥的診斷標準,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感染嚴重、器質性疾病產婦等。
觀察組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為31.25±2.63歲;對照組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為32.05±2.77歲;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可對比,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上進行優質護理,詳情如下:
①對產婦進行病房護理,為產婦營造舒適、安靜、干凈的休息環境,說話聲音注意保持低聲音,操作保持力度適中。同時根據天氣調節病房的溫度、濕度,定時通風,對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3]。
②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產婦因為疾病導致身體血壓升高,更加容易導致子癇抽搐和產后大出血。因此必須對產婦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讓產婦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時積極和產婦進行交流,耐心聽取產婦的主訴,通過熟練的護理技巧和溫柔的護理態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③對產婦進行飲食護理。為產婦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選擇容易消化、清淡、多樣化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冷凍食物。
比較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血壓變化、情緒變化。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t檢驗,對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卡方檢驗,采用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數據的分布趨勢,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和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產后2小時出血量、產后24小時出血量明顯更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對比(ml)
觀察組:護理前SBP為155.63±8.14mmhg,DBP為105.63±5.68mmhg,SAS評分為69.42±10.22分;護理后SBP為SBP為128.42±9.52mmhg,DBP為87.42±6.11mmhg,SAS評分為37.45±9.86分。
對照組:護理前SBP為156.14±8.67mmhg,DBP為106.09±6.10mmhg,SAS評分為69.33±9.86分;護理后SBP為145.48±9.58mmhg,DBP為103.19±5.66mmhg,SAS評分為49.55±10.27分。
和護理前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水平明顯降低,并且負面情緒明顯改善,P<0.05。和對照組護理后對比,觀察組血壓水平明顯更低,并且負面情緒改善效果更加明顯,P<0.05。
妊高癥對母嬰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妊高癥產婦由于疾病而容易情緒波動,容易感到焦慮、恐懼、不安,給產婦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更容易引發血壓升高[4]。所以,對妊高癥產婦進行合理處理,采取優質護理進行干預,可有效地緩解產婦的負面情緒,并且可有效地保持血壓降低。產后出血在妊高癥產婦中發病率較高,因為妊高癥產婦血壓處于較高水平,比正常產婦存在更高的產后出血的風險。所以,對妊高癥產婦進行優質護理干預,亟不可待。
優質護理作為先進的現代醫學護理模式,從產婦的需求出發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方案,該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操作水平,對產婦的生理心理需求予以重視。本研究顯示,和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產后2小時出血量、產后24小時出血量明顯更少,P<0.05。和護理前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水平明顯降低,并且負面情緒明顯改善,P<0.05。和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血壓水平明顯更低,并且負面情緒改善效果更加明顯,P<0.05。由此可見,采取優質護理模式對妊高癥產婦進行護理,可有效地改善產婦的高血壓狀態和負面心態。
綜上所述,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中運用優質護理方式,能夠顯著的降低產婦的出血量,并且還能降低產婦血壓水平,改善其負性狀況,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