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勝,唐欣寧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1)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名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是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其發病率高、預后差,并發癥多,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1]。腦梗死的高致殘率嚴重損害的人類健康,很多患者生活上不能自理,不僅失去了勞動力,也給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為了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致殘率,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對提高腦梗死臨床療效,促進肢體功能、神經功能恢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觀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后遺癥SF-36生存質量的影響,使用SF 36評價中風患者的生命質量是有效的、可靠的[2]。
選入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所收治的腦梗死患者96例,年齡在60-80(62.36±15.34)歲,男59名,女37名,發病在3-14(6.72±1.58)天,96名患者被隨機分配為兩組,研究組48人,對照組48人,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①通過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3]選取,②經過頭顱CT或者MRI檢查確診,③病程<2日,有個人意識,④神經系統評分最高15分,最低5分,⑤首發或再發性腦梗死,發病至入院時間≤72h,⑥發病年齡在60歲以上(包含60歲),位于大腦半球的急性腦梗死。
①經過CT或者MRI檢查外,還伴隨和本次無關的病灶;②感覺性失語或者運動性失語導致不能交流的患者;③患病后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者存在智能障礙;④存在精神病癥以及先天性病癥;⑤合并血液或者腫瘤病癥;⑥伴隨心臟、肺部、肝臟以及腎功能不全;⑦發病后>2日住院,⑧未按要求進行康復護理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護理模式,分別記錄好患者入院時、3個月、6個月的SF-36生存質量。對患者進行評分測定,將測定分數轉化成為百分制,公式為標準積分=(原始積分-該條目最低分值)*l00,從而評估出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康復護理要點為:①
(1)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對患者進行臥位平衡指導、面部嘴部訓練、床邊坐起訓練、站立指導、肢體功能運動以及行走等運動,來進行康復訓練;②通過對患者進行體位變換、床上運動等知道,采用健側臥位,每間隔120-180分鐘翻身1次,對肢體位置進行擺放,保證患側肢體功能位的有效性,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通過被動轉變為主動。②臥位平衡指導過程中:保持15-30°的臥位,而后慢慢增加角度,每間隔2-3日增加15°,每次10分鐘,保證患者能夠成直角坐起,每日4-6次,③面部和嘴部訓練:
(2)(3)臥位平衡:采用15°~30°臥位,逐漸增加角度,每2~3d增加15,10min/次,指導能成直角坐起,4-6次/d;(4)口面部訓練:張嘴、鼓腮、叩齒、伸舌頭、唇肌以及舌頂上腭等;⑤保持站立平衡,等待患者可以坐穩后,進行站立平衡指導,首先屈頭部和頸部,而后屈軀干,再次進行站立指導,而后跨步進行跨門檻以及爬臺階的運動[4],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⑥作業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詳細分析,并通過患者的病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訓練的第2日評價訓練情況;⑦步行指導:等到患者可以保持站立平衡后進行訓練指導,首先可以進行練習桌的搬動,而后由康復訓練人員輔助患者進行步行指導,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屈膝運動,從而保證膝關節處于穩定性,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⑧生活能力指導:針對性的進行飲食動作規范,正確穿衣、上床和下床動作[5]。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臨床數據均行SPSS17.0軟件處理,其中兩組患者入院時、6個月、12個月的SF-36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組間對比判定為P<0.05的差異性,證實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按照是否給予康復護理,統計兩組患者入院時、3個月、6個月的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
急性腦梗死造成腦神經的損傷,下運動神經失去中樞神經的控制,康復護理可以利用適宜方式刺激周圍神經,反復的周圍神經刺激可以影響大腦中樞神經系統[6],有效提高腦組織殘存細胞的興奮性,促使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形成新的神經通路[7]。
本研究在入院時、3個月、6個月三個時間點利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和觀察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量表中的生理機能主要包含疾病狀態減弱患者正常的活動,疾病狀態對生理活動的妨礙,用于測量健康狀況是否妨礙了正常的生理活動。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6個月、12個月的SF-36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6個月、12個月的SF-36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s)
維度 入院時 3個月 6個月觀察組(n=48) 對照組(n=48) 觀察組(n=48) 對照組(n=48) 觀察組(n=48) 對照組(n=48)PF 48.25±6.05 49.36±5.50 65.35±6.52 52.36±6.68 85.69±3.96 61.68±4.85 RP 63.65±3.66 60.36±5.56 70.56±8.99 65.23±8.65 88.12±9.36 69.96±5.63 BP 76.56±5.65 75.96±8.65 78.65±5.12 79.23±8.23 80.25±5.63 81.65±4.95 GH 75.23±3.65 76.60±3.12 78.69±3.66 77.68±4.02 83.38±5.56 85.28±3.98 VT 56.36±5.23 58.66±4.26 60.60±4.16 61.36±3.45 63.68±5.32 66.52±3.14 SF 56.28±3.12 58.12±3.65 58.95±2.48 59.45±3.54 59.68±3.13 60.09±3.68 RE 75.36±6.65 76.56±2.54 76.98±2.98 77.99±3.68 80.25±3.68 81.25±3.15 MH 68.63±5.23 69.15±2.45 70.22±4.51 71.58±3.90 72.45±1.58 73.55±2.85 P 0.01 0.02 0.01 0.01 0.03 0.02
本研究采用的是隨機、開放性臨床研究,患者經過隨機分組,根據病情和經濟情況選擇用藥情況,其結果客觀的反應了康復護理對腦梗塞患者的生存質量的影響。從結果來看,腦梗死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通過康復護理后較入院時有較大的改善,說明康復護理能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