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萍
(新疆吐魯番市人民醫院,新疆 吐魯番 838000)
呼吸機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呼吸衰竭的醫療設備,并能人工代替自主通氣功能,已廣泛應用于醫學領域。呼吸機使用群體多為重癥監護室(ICU)患者,其常伴有單系統或多系統功能衰竭,通過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研究表明[1],ICU患者使用呼吸機肺炎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由于呼吸機是利用氣管插管及將氣管切開插管連接呼吸機達到通氣目的,但在該過程中患者極易發生肺部感染,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同時其他危險因素也會增加患者合并肺炎風險,從而降重病情發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肺炎發生率,肺炎發病原因和患者的護理對策已成為臨床研究重點,因此本研究筆者就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展開報道,旨在為臨床提供指導。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間收治的使用呼吸機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使用呼吸機標準、部分患者符合肺炎診斷[2],且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合并肺結核、肺水腫、肺栓塞、心腦血管、精神障礙等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男性74例、女性50例,年齡為28到74歲,平均年齡為(67.32±5.67)歲,文化程度小學25例、初中45例、高中38例、大專及以上16例,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機通氣時間均≥48h。
統計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使用呼吸機時間、是否留置胃管等,同時并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防感染護理
加強病房清潔護理強度,護理人員定期對病房設備、患者生活器具消毒處理,包括呼吸機管道、集水瓶等,保持病房的適宜溫度、濕度,盡量避免家屬與患者過多接觸,醫護人員加強洗手頻率。同時應加強對患者的口、鼻腔衛生護理,及時清理分泌物、并給予清理液清洗,嚴格控制無菌條件。
1.2.2 氣道濕化護理
采用生理鹽水、糜蛋白酶及抗生素作為氣道濕化液,濕化器溫度控制在30-33℃,保證吸入溫度為28-31℃,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濕化液。
1.2.3 防止誤吸護理
給予患者鼻飼護理,首先根據肺部痰鳴音和血氧飽和度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并抽取患者胃液檢查胃內消化情況,若患者胃內大量未消化食物可適當延長鼻飼時間,進食后半小時不給予吸痰、拍背等。患者采用平臥位,將患者口鼻腔、咽喉部、氣管內的分泌物吸盡后對氣囊放氣,并用吸痰管吸引。
①比較患者肺炎發生率;②比較患者發生肺炎的原因。
組間或組內行t檢驗,而治療療效各指標采用[例(%)]表示,組間用x2檢驗,P<0.05提示差異明顯且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中45例合并肺炎(36.29%),79例患者無明顯肺炎癥狀。
患者發生肺炎的主要原因為年齡、通氣時間、留置胃管、感染等,詳情見表1。

患者發生肺炎的原因比較[n(%)]
ICU患者病情嚴重,治療過程中的檢查、治療措施創傷性較大[3],且患者抵抗力下降,患者容易發生各感染,加劇病情發展。呼吸機可緩解患者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癥狀,但同時個體存在差異,年齡、通氣時間、留置胃管等都會成為患者合并肺炎的危險因素,因此根據發病原因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降低患者的發病率意義重大。
本研究表明患者的主要發病原因為主要原因為年齡、通氣時間、留置胃管、感染等,研究證實[4],高齡患者身體各器官功能衰退,合并多種疾病的幾率較大,使用呼吸機更易發生感染。機械通氣會破壞患者呼吸道內纖毛自凈功能和防御功能,通氣時間越長,管道越易污染,患者被感染風險增加;留置胃管影響患者的食管括約肌收縮功能,使收縮功能減弱,引起胃內食物反流導致誤吸。針對以上因素,患者使用呼吸機期間加強護理強度,尤其是防感染護理,優化病房環境,定期對各種醫療設備消毒,維持室內無菌環境,留置胃管、長時間機械通氣都會增加患者感染風險,故應對患者進行氣道濕化護理,通過給予多種藥物聯合治療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通暢,同時鼻飼時應給予吸痰護理,降低患者誤吸發生率,從而降低肺炎發生率,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醫院應加強患者的清潔和消毒護理,并盡可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降低肺炎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