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美
(南通市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循證護理是一種逐漸發展起來的新型護理模式,它將“以人為本”作為護理核心,強調科學合理,明確明智地對患者進行護理[1]。循證護理要求在護理前先找到容易發生的問題,并查找文獻資料,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在護理過程中從患者角度思考,提供高品質與高效率的護理[2]。本文針對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科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總結并歸納總結并歸納循證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科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有嚴重的肝腎器質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精神類疾病無法溝通的患者、治療中途轉院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納入對象均經本院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批準通過,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了同意書。將80例泌尿外科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66歲,平均年齡為(46.23±4.16)歲;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65歲,平均年齡為(45.87±4.3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正常的用藥指導與消毒管理等護理。
觀察組:對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包括:①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知識的學習與培訓,共同討論并分析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查找文獻與資料,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②護理過程中應對患者保持耐心,科學地指導患者以合理的頻率更換導尿管,以及幫助患者進行適量的功能鍛煉,包括盆底肌肉的鍛煉以及排尿鍛煉等,幫助患者早日康復;③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宣教,解答患者的困惑,科普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安撫患者的情緒,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④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患者緊張不安的心情,并給予患者生活上的幫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壓力和殘余尿量,并發放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本次研究中,將80例泌尿外科患者的研究數據均輸入至SPSS17.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有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x2檢驗,結果顯示P<0.05時,便形成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檢查情況進行對比,觀察組的尿流率、膀胱壓力和殘余尿量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較大,P<0.05,數據從統計結果思考,具有參考價值,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檢查情況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尿流動力學檢查情況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尿流率(ml/s) 膀胱壓力(cm H2O) 殘余尿量(ml)觀察組 40 11.4±2.2 52.6±6.2 20.3±6.4對照組 40 7.8±1.9 35.8±6.4 48.6±8.9 t值 7.8326 11.9242 16.3275 P值 0.0000 0.0000 0.0000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組間差異明顯,P<0.05,數據從統計結果思考,具有參考價值,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模式不同之處在于它以“以人為本”作為核心,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找出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查閱相關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能夠做到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了護理的人文性,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提升[3-4]。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尿流率、膀胱壓力和殘余尿量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較大,P<0.05,數據從統計結果思考,具有參考價值;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組間差異明顯,P<0.05,數據從統計結果思考,具有參考價值,說明在泌尿外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值得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將循證護理的方法應用于泌尿外科護理管理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體征指標,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