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在美
(連云港市市立東方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42)
輸液是急診診療工作的必要內容,健康教育貫徹于急診的醫療護理服務工作中,有助于提升形成完成的醫療護理服務工作體系。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可能會對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受到影響,甚至會對后續的診療活動造成影響。為研究健康教育對急診輸液醫療服務的促進作用,應用對比分析方式進行研究,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在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患者中選取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Ⅰ組(50例)和Ⅱ組(50例),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8.1±5.6)歲,患者中有進行胃腸炎患者2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21例、輕微外傷患者38例,其他病癥13例,患者的性別、年齡、患病類型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自愿配合參與研究過程,思維意識清晰,研究過程不會對患者的后續治療活動產生影響;排除標準:患者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神志不清、需要進行手術等后續診療活動[1]。
Ⅰ組患者應用常規醫療方法,按照醫囑為患者進行輸液,關注輸液過程的流速、不同藥劑的更換,輸液完成幫助患者完成拔針過程;
Ⅱ組患者應用常規醫療+健康教育的醫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⑴對醫囑的用藥情況進行逐一核對,輸液之前詢問患者的飲食情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交代空腹輸液的危害,空腹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也可能造成患者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對于兒童、高齡、外傷出血等患者更需要禁忌空腹輸液,必要的情況下應當讓患者進行少量進食,如果患者無法及時進食,需要對輸液速度進行控制,盡量減緩滴液流速;⑵告知患者輸液速度的重要性,指導患者盡量不要對輸液速度進行隨意調節,輸液速度與患者的年齡、病情、用藥類型等內容有直接影響,未按醫囑自行調節輸液低速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臟負擔,進而導致心悸、心慌等不適反應的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心臟衰竭等不良反應;⑶告知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發熱反應、呼吸異常反應或者過敏反應等不適情況,需要及時告知醫務人員;⑷告知患者輸液過程中進行換藥,需要對用藥情況進行謹慎核對,以避免輸液安全隱患的存在;⑸指導患者正確按壓針眼,輸液完成之后進行拔針,要注意按壓的方向和時間,由于針刺過程會出現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因而需要應用縱向按壓方式,使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同時受壓,按壓時間在3—5分鐘之間,避免針眼出現繼續出血或者淤血現象。
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對患者的健康知識了解程度、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關注患者輸液前的準備環節、輸液中健康護理方式、輸液后注意事項等問題,調查患者醫護溝通程度、輸液環境、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程度、護理技術能力、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等項目,并對每個項目進行計分。
對兩組患者的問卷調查結果,即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計分總結,對輸液過程不良反應發生幾率進行對比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研究過程產生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計數方式用n表示,計分方式用±s表示,組間數據對比應用x2和t檢驗方式,當P<0.05時,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Ⅰ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6.0%)高于Ⅱ組患者(4.0%),Ⅱ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與護理工作滿意度均優于Ⅰ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n 不良反應發生率護理工作滿意度Ⅰ組 50 16.0%(8/50) 63.5±4.8 75.8±3.7Ⅱ組 50 4.0%(2/50) 80.7±2.6 90.1±4.2 P<0.05 <0.05 <0.05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急診輸液是醫療服務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診療工作的有效途徑,輸液醫療服務中涉及到諸多安全問題,需要診療過程給予重點關注。由于急診工作內容繁雜,醫務工作人員承擔巨大的醫療護理工作壓力,有效健康教育工作能夠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具備基本健康安全常識,有助于提升急診醫療工作質量[2]。
通過研究顯示,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降低輸液過程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同時提升護理工作滿意度,Ⅱ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工作滿意度均優于Ⅰ組患者,組間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急診輸液中能夠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在臨床具有廣泛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