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琴
摘 要 我國文化由事業到產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立足于時代背景和文化體制改革理論,分析高校期刊改革的文化動因,以期更好地促進高校期刊創新發展,進而推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分析高校期刊改革文化動因,認為:事業是高校期刊改革發展的基點,產業是推動高校期刊發展新起點,從事業到產業,是高校期刊改革發展的一項制度性安排。
關鍵詞 高校期刊;事業;產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2-0008-02
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存在。自20世紀初首次提出“文化產業”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改革發展,重視文化建設,并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文化產業發展軌跡正在描繪出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上升曲線。改革開放40年,我國文化由事業到產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的一項制度安排[ 1 ],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制度保障。
新聞出版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是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新聞出版體制改革任務占文化體制改革任務的2/3[ 2 ],新聞出版體制改革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排頭兵、試驗田[ 3 ],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也應走在文化改革發展的前列。
期刊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高校期刊,包括學術期刊、科技期刊、高校學報等在內的期刊是我國期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統計,目前我國高校期刊占據我國期刊業總量的1/3,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幾年高校學報幾乎人均一家格局的形成,高校期刊數量不斷增加,辦刊質量也是有了較大躍升,刊物質量明顯提高。特別是近年來,高校期刊作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一個文化擔當、一種表現形式,在規模質量均持續增長的同時,不斷擴大學術影響力,甚至已經走出國門,這些都說明高校期刊在不斷進步。在改革進程中,高校期刊先后經歷醞釀期、繁盛期、平穩期和轉型期,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與發展路徑[ 4 ]。基于此,立足于時代背景和文化體制改革理論,分析高校期刊改革的文化動因,以期更好地促進高校期刊創新發展,進而推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分析發現,推動高校期刊改革發展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維多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分析其文化動因,可以為我們找出推動高校期刊改革的文化動因。通過梳理,筆者認為:高校期刊改革文化動因在于事業是高校期刊發展基點,產業是高校期刊發展新起點,從事業到產業,是高校期刊發展的一項制度性安排。
1 事業:高校期刊改革發展基點
高校是貫徹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具體部門,高校期刊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高校期刊依托于高校,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塊重要園地。
首先,高校期刊主要為高校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服務。高校是高校期刊的發原地,高校期刊是在高校的辦學實踐中產生的,以積聚豐富的文獻資料與前沿學術成果為主要使命的特殊產品[ 5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高校期刊按照學校事業發展要求,積極為高校整體教育事業服務,記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歷程,反映高校教學和科研成果。
其次,高校期刊的事業性體現在高校具體功能上。新的時代、新的人才需求、新的高校使命,其本身構成了高校的四大主要功能: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這四大功能是一個有機整體,高校期刊是能充分發揮高校具體功能的一種文化事業。
再次,高校期刊發展的事業性。事業性是高校期刊發展的本質屬性。高校期刊無論如何改革,無論如何發展,都必須堅持事業性。伴隨著日趨頻繁的學術交流,高校期刊發展必須跳出高校“自留地”,走出校門,由服務高校上升到服務社會的高度。高校期刊應積極主動向社會征稿,吸收社會優質稿源;積極策應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需求,組織專欄、組織會議,積極為國家建設和智庫建設服務;主動承擔廣大的社會義務,積極主動實現轉型升級發展,樹立國家戰略發展思維,創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英文期刊。
2 產業:高校期刊改革發展新起點
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高校期刊正邁向產業發展這條道路,實現高校期刊資源效益最大化利用。產業發展,是高校期刊發展新起點。
第一,高校期刊產業發展,必須始終突出意識形態屬性。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期刊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始終突出意識形態屬性,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作為改革發展目標[6-7],加快構建高校期刊發展的體制機制,從而振興高校期刊產業發展。
第二,高校期刊產業發展,必須堅持以科技進步為動力。當前,期刊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發展之路,出現新業態,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以“互聯網+”為代表新興起來的互聯網技術給傳統期刊辦刊模式和體制機制帶來革命性變化。因此,高校期刊發展必須主動采用這些新變革、新技術,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
第三,高校期刊產業發展,必須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長期以來,高校期刊沒有市場主體地位,沒有市場觀念,這一定程度上仍然沒有擺脫高校期刊形成的部分計劃色彩。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保守和固步自封,必然給高校期刊生存發展帶來巨大生存危機。撇去人事制度、職稱制度、國家科研評價等來思考高校期刊發展,目前,我國高校最優質的稿源就流向國外期刊,這對我國期刊,特別是高校期刊發展是非常不利。因此,高校期刊必須走出去,堅持包容并蓄,做大做強高校期刊產業,積極拓展和增強高校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3 事業到產業:高校期刊改革發展的一項制度性安排
改革只是手段,發展才是目的。由高校事業的基點出發,到高校產業的新起點,這是高校期刊發展的一項制度性安排。作為制度性安排,當前,文化體制改革正在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措施加快推進,高校期刊的改革也在文化體制改革這一制度設計中。為此:
第一,高校期刊改革制度設計上與文化體制改革相互協調。高校期刊是文化載體,是文化一部分,因此,在制度設計中,必須堅持和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原則和任務相協調起來。
第二,高校期刊具有特殊性。堅持一切從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制度設計中,在制度設計中切勿一蹴而就,不切實際,操之過急,要充分考慮到高校期刊的事業性,充分考慮到期刊的歷史所形成的特殊辦刊體制機制,以及這種體機制做出的歷史。
第三,堅持制度的頂層設計。涉及高校期刊的發展制度,必須堅持頂層設計,既要考慮過去,又要面向未來;不能搞“一刀切”,而必須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根據考慮不同區域發展水平和經濟文化差異,分別制定不同的方案;同時,也要根據文化產業的不同行業的特征和性質,分類落實文化體制改革工作。
4 結論
事業是高校期刊發展基點,產業是高校期刊發展新起點,從事業到產業,是高校期刊發展的一項制度性安排。高校期刊是我國高校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高校期刊將與高校的發展有更高的契合度,從事業向產業發展,也是高校期刊立足和創新發展之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解學芳.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的一項制度安排[J].學術論壇,2007,30(8):138-141.
[2]柳斌杰.文化體制改革既有路線圖也有時間表[EB/OL].[2008-06-19].http://www.gov.cn/jrzg/2008-06/19/ content_1020827.htm.
[3]范衛平.新聞出版改革:文化體制改革試驗田[EB/OL].[2011-11-14].http://news.hexun.com/2011-11-14/135208712.html
[4]羅建周,劉小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科技期刊的模式變遷與發展進路[J].科技與出版,2016(8):128-135.
[5]王新娟.學術期刊育人功能的實現[J].中國高校科技,2018(6):50-52.
[6]徐小平,王昱茜.文化體制改革下高校期刊發展的新路徑探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4):648-650.
[7]付一靜,白薇,金春平.文化體制改革下學術期刊的編輯評價體系[J].編輯之友,2016(6):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