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輝
摘 要 電視頻道怎樣優化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招賢納士,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集中發展生產更具特色的新媒體融合發展產品?怎樣掌控創新機制的融合媒體在前進道路上的變化規律,將移動型互聯網的思維進行強化?這是媒體融合過程中必須要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電視頻道;媒體融合;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2-0079-02
當下“系統”是由思維、技術支持、產品生產、創新機制融合成的一個有機運營系統,該系統的核心是圍繞思維與體制機制進行發展與探究的。現在我國的融合發展正面臨著重大挑戰,不僅僅體現在傳統媒體需要向創新型媒體融合轉型發展,在流程上還要進行深度改造以及重度調整組織構架,可以通過擴大視野,多學習、多借鑒等途徑解決。所以,融合新媒體發展的核心因素在于培養新媒體思維,以此推進體制機制的創新,達到將各種主要因素優化整合的目的。
1 新媒體思維是媒體融合的文化基礎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傳遞信息、以人為本,其生產流程的核心要義都體現在這些方面的同時,還要擔負起知識文化的傳承。他們在內容生產發展、組織內部結構、人力資源管理上有很大區別。當然,如果媒體的運行方式無法跟進時代潮流,在日常辦公與生產操作時達不到信息化,還在使用紙質傳送的方式;技巧與知識文化還使用傳統的師徒制代代相傳,沒有將其進行系統的歸納與整合歸檔,很難做到將所擁有的知識與經驗完整的傳承下來,遠達不到新媒體融合發展信息化的程度。在培養新媒體思維時不僅要貫徹落實措施,還要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經驗與技巧以及知識文化內涵的傳承進行創新改革,才能確保新媒體能夠在時代發展中穩中求進,將新媒體思維有機融合到媒體生產中的每個環節中,從而促使新媒體思維自發地融合到各個媒體人的血液中。
以溫州廣電集團的新媒體探索為例,溫州地區經濟比較活躍,但受大氣候的影響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媒體的沖擊尤為明顯。2015年12月,溫州廣電集團實施媒體融合改革,整合全臺采編資源,成立新媒體新聞中心。該中心以廣播和電視的時政新聞采編人員為班底進行合并,按照一次采集、多次編輯、多種生成、多平臺發送的理念,打通廣播、電視、采編和發布渠道。一個記者在報道日常時政新聞同時第一時間兼顧報道,實現了全市中心工作網絡端的新聞首發。同時新設中心,負責制定實施集團媒體融合發展規劃,協調推進各單位媒體融合進程,組織研發發展業務和重要產品等工作,為“廣電+互聯網”邁出堅實步伐。溫州新媒體新聞中心將新媒體思維的突破口選在移動端。推出以視頻海量信息為主打的《快點溫州》新聞客戶端。以短視頻、H5等多種形式實現節目內容的二次傳播。打造僑音等視頻品牌,建立溫州對外傳播的視頻通道,覆蓋海外各大商會組織和溫籍華人。目前該App全年完成PV500萬人次,已實現創收。以《快點溫州》App為突破口,溫州廣電的體制機制改革也順勢而上,讓新媒體思維快速走進媒體生產中的每個進程,使創新機制的內容能夠引領電視頻道融合發展的道路方向。
目前有一些目光長遠的媒體正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已經采取行動,在自己的內部引入自動化的辦公系統和自動化平臺。由于是新引進的技術,還有一些媒體雖然持有新技術但對其的應用并不熟練,遠大不到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還需在技術開發與運用上多花費精力。在技術上有了成果后,接下來就要推廣到公司內部,強化員工對自動辦公化、提高信息化的出現概率,使先進的移動型互聯網走進員工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能夠熟練的掌握并運用自如。同時全方位對員工灌入開放、共享、創新、跨界的新媒體思維,起到耳目渲染的作用,強化自家媒體的企業基礎文化知識,為完成新媒體生產發展過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共享化幾個方面做好思想文化基礎,從而順利將電視頻道成功向新媒體融合發展轉型。
2 新媒體融合發展需對組織結構進行頂層設計
新媒體思維在媒體融合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從上至下的頂層設計才是媒體融合的靈魂。如果只是一味捧著固定的生產模式與服務,對市場的需求與變化不上心甚至視而不見,那就是自掘墳墓。如果丟掉我們已經擁有的資源和核心技術,改弦易轍,那就是不切實際。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傳統媒體與融合發展的利弊,堅定繼承生產內容的優點,避免產品生產與服務供求不相對應的狀況。構建全新的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頂層設計。要大膽的借鑒其他優秀的媒體企業,在學習借鑒時做到膽大心細,敢于嘗試,申請取消現在頻道制,做出重組整合組織的機構的決策,讓內容和用戶導向為參考的部門制出臺。
想要成功,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理清思路,抓住當下問題的核心所在,經過理性思考后制定明確的方針,將以往的電視頻道收視率及其影響力作為參照,以傳統廣告作為主要媒體宣傳手段,再結合其他途徑的宣傳為輔助加以運行,然后在生產內容上用戶需求為主要依據,同時發展線上與線下的不同類別的新興業務,主要的項目活動、生產內容等產品運行模式,仍以傳統廣告用作輔助宣傳的營銷手段發展。
使用新的營銷手段為依據,大力調整頻道有限的人力與物力資源,集中主要力量打造兩個中心和一個部門。其一指新聞技術中心,負責欄目經營模塊,整合各檔欄目的內容與品牌資源,拋棄過去的分塊模式,采用有創意的表現形式,迎合市場需求。還要歸納總結出信息采集、策劃、處理等步驟,打造出自己部門的特色。其二是調整營銷中心區域,對過去的傳統的營銷有關部門,包括廣告部、編輯部、宣傳部等進行重新分配,主要以營銷資源為參考進行分配,由過去傳統的單純以廣告獲利的方式向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發展的新型營銷模式轉型。其三,將全部力量集中致力與創造適合用戶需求的生產內容和服務的優質產品,招賢納士,對優質資源要做(到利用最大化,滿足當下人民日益高漲的文化需求,具體表現在活動宣傳片、匯報片和文化旅游宣傳片等與傳統電視內容形成鮮明對比,有足夠的創新點,順應市場。將傳統媒體與融合新媒體的優點有機整合,創造出全新的新媒體宣傳平與方式,構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活動專屬品牌。
3 新媒體的發展需對人事管理體制和績效管理機制做有效改變
新媒體融合發展要往積極上進的方向前進,就必須對人事管理體制和績效管理機制進行有效的改革。
第一,完善管理體制。現階段有很多媒體的人事安排、升職渠道、聘用渠道等管理制度依舊效仿機關單位的做法,經歲月沉淀的經驗與智慧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與發展,會讓員工產生倦態心理,對于媒體的發展很不利,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指不定那個時候就爆發了。要避免以上狀況就不得不采取適當措施,必須在人事管理制度入手,每個部門、每位員工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與任務,定期完成并定制下一步的目標的任務。給每個職位都應設置相應的薪酬,升職即能加薪就是員工用心工作的動力。
第二,重視績效考核作用。績效考核的作用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覷,績效考核機制要創新,不能沿用過去一成不變的考核機制,只有發展才能創新,創新了才會有所進步。一方面,要調整目標考核與績效相關機制,進行差異化考核,對與新聞宣傳發展的相關部門和職位,不只是一味地以收視率、受觀眾歡迎程度以及社會影響力為參考依據,還應結合團隊建設,制度建設、黨的建設等一系列建設進行考核,其績效分配有所傾向。另一方面,還可以多種平臺宣傳、多途徑傳播等特點,給創新績效考核制度進行參考。
4 結論
新媒體融合發展要相對于過去得傳統媒體有所進步,不僅要強化新媒體思維,創新的頂層設計和改革體制機制,還有要應付好融合發展中的“不變”與“求變”的關系。“不變”指的是做新聞宣傳的人在面對大千世界的各種誘惑時,能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自己所處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不斷章取義。“求變”指媒體在融合發展過程中,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我國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改革與創新,謀求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劉朔.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臺如何做好節目內容創新[J].研究,2017(22):111-112.
[2]王善棟.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發展新思路[J].中國傳媒科技,2017(4).
[3]任學安.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廣告經營創新策略——以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轉型為例[J].電視研究,2017(10):27-30.
[4]徐昊.媒體融合背景下編輯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作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