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摘 要 社交媒體時代“隱私悖論”現象較為明顯,其中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則更為顯著。抖音用戶一方面希望能夠借助平臺實現信息的分享,個人形象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個人隱私遭遇泄露。抖音中用戶隱私悖論現象主要表現為“公共隱私”泄露與個人隱私外泄幾個方面。分析其產生原因后,從受眾、平臺與法律3個角度出發,提出解決其隱私悖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隱私悖論;抖音;自我呈現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2-0165-02
1 抖音隱私悖論現狀分析
抖音是一款主要定位于年輕人的音樂創意短視頻平臺,用戶可以借助抖音選擇背景音樂,拍攝時長15s左右的短視頻。抖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實現了國內日活量增加1.7億,月活突破4.5億,并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抖音為給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需要用戶在平臺上完善各種信息資料的填寫,尤其是實名制政策推行后,用戶在抖音上的操作記錄會被后臺所記錄,完全被大數據技術所掌控。
這樣以來,用戶的個人信息就被逐步推向“透明化”,隱私悖論現象就隨之越發明顯。一方面人們希望保護自己的隱私,另一方面人們從消費服務中獲得便利與好處,樂忠于進行自我展現。
2 抖音中隱私泄露現象分析
2.1 用戶低齡化,易泄露“公共隱私”
2018年6月21日,抖音官博對網上爆出的名為《小學生在家發抖音媽媽洗澡被直播》視頻做出回應,引期輿論持續發酵。視頻主要內容為:一名小女孩在玩抖音時,背景出現其媽媽意外走光的畫面。經核查,該視頻發布于6月19號22:06,不到2個小時就被下線,播放量也只有216,但是在2天以后卻被大規模傳播,短時間內播放量急劇增長,評論點贊數攀升。
人們在感慨小女孩實力坑“媽”的同時,也不禁對抖音平臺的管理提出質疑。這樣一則完全暴露個人隱私信息的視頻是如何通過人工和機器的雙重審核后上線并推送給廣大用戶的?抖音存在用戶低齡化嚴重的現象,由于低齡群體缺乏成熟的辨別是非能力,在拍攝抖音時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在不經意間會造成隱私的泄露,這種類型的隱私泄露往往涉及到“公共隱私”。相互關聯的人們之間共同擁有個人信息叫做“公共隱私”,社交媒體上“公共隱私”的泄露現象越發普遍。社交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人際交往過程中個人意愿與行為的表達,但是缺乏邊界與控制的行為表達方式會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2.2 大數據預測,使個人隱私外泄
登錄抖音時,平臺會讓用戶選擇登錄方式,登錄方式主要包括:微信、微博、QQ、今日頭條以及個人手機號。隨后要求獲取麥克風、照片、攝像頭等權限,并指引用戶進行詳細資料的填寫。用戶在刷抖音時常常會看到認識的人,甚至會標記通訊錄備注,這是因為抖音后臺默認用戶開啟“可能認識的人”推薦功能,用戶只能手動取消才能禁止相關推送。
在社交媒體盛行的環境下,大數據技術的精準演算已經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個人的社會關系,對用戶心理進行深度的挖掘,刺激其感官興奮點,擴大傳播效果。抖音進行流量變現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廣告,抖音開屏經常會顯示一個時長3s的廣告,其廣告類型涉及游戲、電商、婚慶策劃等。工作人員在后臺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用戶心理偏向,為其推送感興趣的廣告內容,用戶出于好奇心理或者手誤點擊進入廣告界面,隨后后臺會提取用戶信息,進行下一步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
2.3 電商平臺合作,泄露隱私信息
抖音的深度用戶主要集中在年輕群體中,這些用戶不僅對新鮮事物有較高的接受能力,在消費欲望和能力方面也呈良好態勢。在滿足用戶需求,實現流量變現的大環境下,抖音的商品櫥窗功能上線。符合開啟條件的用戶在所發布的視頻下可以附帶商品的鏈接,觀眾瀏覽時可以點擊鏈接進入淘寶界面,展開下一步的消費活動。為了保證界面跳轉成功,用戶必須同意開放抖音權限,在這樣的跳轉過程中,抖音用戶在淘寶平臺上的相關信息被泄露。
3 抖音平臺隱私悖論產生的原因
3.1 社交平臺,自我呈現需要
在戈夫曼在提出的“自我呈現”概念中,他認為社會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表現自我的權利,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通過不同的行為表現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并樂于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美。抖音用戶通過發布視頻狀態、評論、上傳頭像、背景墻等功實現自我呈現,是用戶披露隱私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抖音平臺上缺少把關人,用戶無法對可公開信息與隱私信息進行有效的區分也是導致隱私悖論的一個重要原因。用戶渴望通過抖音獲取流量與熱度,從而塑造人設形象,實現遠大于簡單披露信息的目的。抖音用戶在借助平臺滿足正常的社交需求時往往會忽略隱私問題而披露自己的隱私,隱私悖論現象隨之產生。
3.2 大數據抓取,個性化推薦作祟
大數據時代個性化服務盛行,抖音中的個性化推送是基于對用戶在設置中填寫的資料以及瀏覽記錄進行數據挖掘。抖音擁有若干數據分析室和人工智能實驗室,能基于用戶過去的觀看行為來確定什么樣的內容能吸引特定的用戶。抖音平臺上的個性化推薦隨著平臺走向更加成熟的發展軌跡上,不僅局限于內容推薦,同時對準廣告受眾展開精準投放,與廣告主和電商平臺的合作使得用戶數據泄露規模擴大。在這個數據泛濫的網絡環境中,為了得到更加精心的服務,大眾迫切需要能夠對數據進行整合的平臺。因此很多用戶愿意拿出自己的個人信息換取更優質的服務,由此形成了個性化推薦服務下的“隱私悖論”現象。
3.3 平臺“隱私政策”漏洞
2018年抖音發布了最新的隱私政策,讓用戶看到了平臺對其隱私保護所做出的努力,殊不知這項政策中間存在著諸多漏洞,用戶隱私仍處于危險狀態。抖音在隱私政策中直接表明,其所收集到的用戶信息默認與第三方共享,如軟件服務商、智能設備提供商以及廣告主。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因此需要收集用戶信息不斷更新、迭代。這份“隱私政策”全文一共10 940字,幾乎不可能有用戶認真仔細地完成全文的閱讀,抖音利用用戶的這種心理更是讓“隱私悖論”現象更為猖獗。
4 抖音該如何解決隱私悖論問題
4.1 用戶
用戶在使用抖音App時,應該提高接收信息的辨識度,轉變過去陳舊的隱私觀念,提高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合理規避“隱私悖論”風險。在填寫個人資料前要仔細閱讀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將信息填寫簡單化,避免手機號碼、家庭住址、婚姻狀況泄露;對于不熟知的鏈接不要輕易點開;及時清理登錄狀態。此外,應當精通社交軟件的使用功能,尤其是應用的限制權限部分。各種社交軟件中都會有隱私功能,用戶要有意識地選擇關閉可,包括定位、讀取通信錄,還能限制網絡跟蹤等。注意解除同一賬號的多處綁定,拒絕登錄平臺時使用外部其他軟件的賬號,有效避免平臺跳轉過程中信息的泄露。盡可能在不同平臺上使用獨立的賬號和密碼,避免個人信息重疊。
4.2 平臺
個人隱私由用戶自己主動上傳至抖音平臺上,用戶看似把握著信息的主動權,實則是由抖音后臺工作人員掌控。一旦用戶完成信息上傳這一過程,本人就失去了其傳播擴散的控制權,即使信息被刪除,遺留在服務器中的相關信息也會進行二次傳播。用戶無法得知多少人什么人對信息進行了轉載截圖留存,只能被動接受平臺的掌控。所以抖音面對其平臺上存在的“隱私悖論”現象,需要做到的是:進行行業自律和他律,規范使用并尊重他人的隱私信息。平臺在使用用戶隱私信息時要及時告知本人,強化隱私設置功能以及提醒服務,在征得同意授權后再進行下一步工作。
4.3 法律落實,監管把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相關條文對個人信息的概念進行相應的闡述,《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中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有專門的法律進行規定,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搜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針對“隱私悖論”現象,需要我們在法律框架內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的保護;在技術層面切斷對隱私的侵犯,通過加密技術保證信息傳送過程安全。建設強有力的網路信息監管機構,對數據隱私進行有效界定,合理規范抖音服務商和用戶的行為。
參考文獻
[1]謝衛紅,常青青,李忠順.國外網絡隱私悖論研究進展——理論整合與述評[J].現代情報,2018,38(11):136-144.
[2]劉麗寧.個性化推薦之殤——論大數據時代的“隱私悖論”[J].今傳媒,2018,26(9):40-42.
[3]李賀,余璐,許一明,等.解釋水平理論視角下的社交網絡隱私悖論研究[J].情報學報,2018,37(1):1-13.
[4]孫保營,唐晶晶.移動社交時代“隱私悖論”的困局及破解[J].新聞愛好者,2017(7):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