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平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組建核探測與輻射防護實驗團隊,根據其技術要求,結合目前該技術試驗教學情況、要實際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為建立其試驗體系,需要考核試驗系統標準,對典型試驗項目合理設計等諸多要求進行判斷,同時要注意放射線試驗要求,其過程引起注意都有哪些方面。
關鍵詞:實驗;教學;考核標準
前言:
為使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能夠適應企業核技術的崗位要求,并使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不僅要試驗教學質量符合要求,還為深化試驗教學改革起到推動作用。學生通過核探測與輻射防護實驗的學習,對其基本理論知識有所了解,為鍛煉基本操作技能奠定基礎。在學習放射性學科時,將基礎知識與動手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動手試驗能力得到鍛煉,具備基本的數據能力分析、使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另外,根據現有試驗條件,結合試驗要求和目的,通過試驗方案,為實現學生自主設計試驗,提供可發揮的空間。同時在試驗方案設計時,運用所學知識,將多種學科知識得到應用,也能將多種試驗原理展開聯想,并做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內容,不但拓展學生創新能力,使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得到鍛煉,還能在面對實際問題獨立思考,并找到解決方法。
1.核技術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大部分院校著重進行核技術實驗領域的招生計劃,新增加了放射性學科。由于放射性學科作為新課程建立,沒有相類似的專業能夠借鑒。在開始教學階段,都是按照傳統的功課專業,進行試驗教育培養。為緊跟科學發展方向,就需要對現有教學做出改革,原有核專業不但沒有自己的特點,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由于缺乏試驗項目的多樣性,使得放射性學科的基本特點沒有展現出來;(2)與傳統核專業學校和重點大學,存在較大的差距,安排的試驗課程較少,使得教學重點在理論知識,其試驗項目內容匱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放射性學科的發展要求;(3)核技術起步較晚,沒有系統的教學內容,沒有齊全的實驗儀器設備,造成基本教學需求不能滿足;(4)在進行試驗過程中,多以演示教育為主,學生不能通過應用型和驗證型試驗得到鍛煉,其研究思維和設計思路都很局限,使得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熱情。
2.核探測與輻射防護實驗體系構成
核探測與輻射防護實驗體系,其基礎知識建立在原子核科學、射線產生的方法和原理、粒子加速等。在物質同射線間,互相產生作用,將化學、生物效應和物理形成交叉,并能夠為服務人類的科學范圍,其主要在核能與核技術的運用。結合“輻射劑量學”、“輻射防護基礎”、“核輻射探測技術”教學要求,結合實驗室已有的核實驗儀器設備,進行核探測及輻射防護實驗的討論,并為其體系提供技術保證,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2.1實驗體系中成績考核方式
教師為制定今后教學目的與要求,需要對學生進行考試,不但能反應其對本課程理論知
識了解程度,還能掌握具體操作試驗技能是否合格。結合本專業的特點,教師對試驗項目提出具體的要求,并對學生進行考試。考核內容體現在能否規范的書寫預習報告,對試驗原理的理解程度是多少,應該如何進行試驗內容。通過嚴格把控試驗過程,不但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而且還能保持實驗室各項管理規定不被破壞;在考核中,學生對所用的放射性儀器設備熟悉程度進行評判,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規范認真書寫試驗報告,并仔細檢查試驗數據,通過分析和對比,使試驗結論更加合理。
2.2實驗課程項目的建設
建設實驗課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符合教學的基本需求,同時對知識概念、理論基礎、基礎試驗進行系統的培訓。在試驗中,設立問題,大量的放射性原子組成發射性物質,在原子核內,形成完全獨立和隨機的衰變,是哪一個或哪幾個核,在什么時候發生,或者是隨機偶然的衰變。通過試驗進行驗證,使學生對放射性衰變的漲落性有所理解,從泊松分布或正態分布是客觀規律發現,并對放射性衰變漲落具有服從加深理解。結合數據分析,在測量輻射強度時,使用γ輻射儀測量并描繪其規律,可以對合泊松分布和正態分布進行判斷,學生在試驗時就能對放射性數據有直觀的了解,并通過測量選擇正確的數據,研究對錯誤數據的解決辦法。
學生通過對粒子能譜的學習,其計量能量的方法,是通過能譜分析儀器得到的,其功能對核素種類和能量進行分析。所以,在進行典型的能譜測量、解譜、測量和分析實驗時,要使用到核儀器γ能譜儀。本文以較常用的BH1324F型環境γ譜儀為例,其探頭是NaI低鉀γ,對γ能譜測量,一般使用在低水平環境樣品測量中。結合數據分析可知,都能對大理石材或瓷磚、環境土壤等物質,都可以測量其放射性水平,并記錄其活躍程度。主要針對40K、226Ra、232Th放射性活躍度進行測量。學生在試驗時,使用此儀器,可以掌握整個測量內容,包括樣品的支撐、建立數據庫、測量數據的UI比等。在試驗中,通過測量,可以對比樣品中核素的能譜曲線,及其含量的多少。結合試驗內容,學生不但能掌握多道譜儀的使用方法,還能了解其結構和基本原理,與γ射線儀器譜與理論譜進行對比,發現不同之處。使用γ射線進行試驗時,其能譜形狀的變化,是由于射線與物質間的互相作用產生的。學生要對識圖有基本的辦法,不但能掌握基本的能譜知識,也能通過儀器對不同核素的能譜圖,進行測量。最后使用軟件分析,對能譜的能量刻度、FWHM、尋峰等知識點進行學習和研究。
3.放射性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試驗時,使用的放射源是Ⅴ類放射源(是極低危險源),并且具有特殊性,要嚴格遵守輻射防護規定,做好防護工作,其中發射性實驗室需要設置至少三個房間:實驗操作室、放射源室、準備間。不但要防止放射源出現丟失情況,更重要的是保護好師生的身體健康,在試驗中,必須按照試驗步驟嚴格執行。(1)在試驗前,由實驗指導教師和實驗員準備放射源,從放射源室拿到試驗臺上,同時對學生進行放射性試驗的安全教育,要清楚記錄其使用情況。對電離輻射防護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夠安全操作放射源。(2)學生開始試驗前,先在試驗本上簽名,并確認試驗臺上的放射性源。師生都要穿戴好防護用品,使用個人便攜式輻射計量儀,對輻射計量及時檢測。(3)要對放射源的使用方法嚴格遵守,做到減少對放射源的接觸。試驗完成后,保存密封好放射源。
4.小結:
在學生教學中,作為基礎試驗課程,要將核探測與輻射防護實驗得到推廣。這樣不但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得到鍛煉,同時儲備所學知識,為合格的核技術專業人才奠定基礎。結合試驗所需條件,將基本的放射性衰變實驗、能譜分析實驗作為典型進行教學和設計,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培養,還能在試驗中對所學知識理論加深理解。
參考文獻
[1]粟澤華,李志華.淺談測繪工程技術發展與應用分析[J].居業. 2018(04):99.
(作者單位:遼寧興邦環境檢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