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健
化合價是九年級化學的重點、難點知識,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都跟它有直接關系。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由于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化合價,大多數學生都是死記硬背課本85頁表4-2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需要用到時,同學們又都得翻書查看。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習,同學們還會對化學產生厭惡感。那么,老師怎樣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讓學生有效學習和扎實掌握化合價的記憶方法呢?下面我就將怎樣聯系課本前后知識記住化合價,說幾點我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同學們學習化學。
九年級化學教材內容安排:第三單元: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等,同學們已經知道它們的性質、結構及與宏觀物質的聯系,在第四單元課題4學習化合價的知識,我認為這部分內容一定要與第三單元原子的結構、離子符號等聯系起來,理解記憶化合價。
同學們都很熟悉,以下是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相關信息:
看到這張表,大家都會想起我們學過的知識和總結的規律。
1.原子最外層有8個電子被認為是相對穩定的結構(氦為2個電子)。
2.每一周期最外層電子數都是從1個開始逐漸遞增到8個;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少于4個的,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而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大于4個電子的,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每種原子的結構在化學反應中都是由不穩定趨于相對穩定。
3.同一豎行,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得失電子的難易不同,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表格中的內容每一位同學都能輕易的完成,也不難發現,1—20號元素中常見活潑金屬元素與活潑非金屬元素的化合價數值就是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失去電子化合價為正,得到電子化合價為負。找到這樣的切合點,同學們就不會覺得化合價跟前面的知識毫無關系,也為學生學習什么是化合價作鋪墊。這就是我教同學們記常見元素化合價的第一種方法:根據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及得失電子的情況來理解記憶化合價。
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得失電子后,會帶上電荷,變成相應的離子。
表一是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與化合價的關系,表二是原子變成離子后離子帶的電荷與化合價的關系,表一和表二的實質是相同的,兩者的形式不同。表二中化合價與離子電荷關系很明顯:離子帶的電荷數與元素的化合價數值相等、正負一致,就是數值與正負的位置不一樣。除了這些元素的化合價與它們的離子電荷有這樣的關系外,其他元素及原子團是否也如此呢?
同樣得出:它們的化合價數值與它們的離子所帶電荷數相等一致,只是化合價正負在前,數值在后;離子符號電荷數數值在前,正負在后。這就是記化合價的第二種方法:根據離子符號來記化合價。
第三種方法:記順口溜。在學習的資料中有很多記化合價的順口溜,我選了包含常見元素化合價比較多的一則(如: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一二銅,二三鐵,三鋁四硅五價磷,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單質零價永不變。),注意:氯、氧、硫(二價)是負價,其余都是正價。學生能輕松背下來,能隨口說出。這種方法簡單直接,在學習中非常有用。
第四種方法: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來計算元素的化合價。
在學習中同學們可以通過上述四種方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化合價;為化學式的正確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