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穎
摘 要:自信作為一種個性化的心理因素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自信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狀態。
關鍵詞:關心;賞識;耐心;愛護;評價
一、關心和賞識學困生
我在教學中很注意處理好自己同學困生的關系,多站在他們的此次思考問題。平時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生活上多關心、照顧他們,同他們交朋友,一起討論問題,一起做游戲,用愛心去溫暖他們。另外,在課堂中對這些學生降低門檻,放寬要求,經常有意地把一些簡單的題留給他們完成,培養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其求知欲望。練習時,我也注意到分層要求,經常出兩組題,對學困生只要求做第一組。在練習巡視時,我主要關注學困生,及時給予輔導。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久而久之,使他們樹立了“我也行”的自信。
賞識學困生,首先必須從情感上賞識他們。他們活潑好動、天真、幼稚、搗蛋、調皮。可在我的心目中覺得還是那樣的可愛。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我不去指責他們。而是理解他們,原諒他們。其次是及時使用一些賞識的語言,如“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乖”來激勵他們。再次就是創設學困生進步成功的情境,老師及時表揚、賞識,從而使他們樹起對生活的信心、對學習的信心。
用耐心的補課,幫助他們消化知識。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往往會產生悲觀失望的自卑感,一般不會主動去請教別人。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得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好,因此,課下應積極地去給予學困生必要的補課。但補課要講究效率,要分清情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補上所缺的知識。可采用“閑談”、“面批作業”、“開小灶”等方法,幫助他們一點一滴補上漏洞。在這“修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愛護學困生的羞恥心
羞恥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和自尊心,時時處處保護他們的羞恥心,體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藝術。有些學困生的自尊心特強,若能保護好他們的羞恥心,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常用下列幾種方法。
1.循序漸進法:學困生犯錯或不守紀律時,教師不可憑一時之怒,撕破臉皮、疾風暴雨、狂風濫炸,而應心平氣和,瞻前顧后。教育時可以不一步到位,而是依具體情況、兒童的個性差異,分層逐步實施。
2.委婉暗示法:教師教育的信息不是簡單明白、公開直接地拋出,而是采用行為暗示、語言暗示、氣氛暗示、榜樣暗示等形式,讓學生察覺教師的意圖,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3.咨詢法:學困生煩惱、苦悶或有什么疙瘩解不開時,可找老師進行咨詢。教師要留心聽學生的訴苦,為學生保密,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一些建議,讓學生去思考、去選擇。這樣,既可防患于未然,防沖突、矛盾于未發,又可培養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的思想。
4.激將法:好勝是人的天性,誰甘落后,誰不想上進?激將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三、用正確的評價,激勵他們的學習愿望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教師在課堂上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到如沐春風。特別是對那些學困生,千萬不要使用挖苦、諷刺的語言來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哪怕是一點點微弱的火花,也要不失時機地加以“助燃”。
總之,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里,想著他們,惦著他們,為他們的落后而焦急,為他們的進步而欣喜。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把自己的愛心掏給他們。長久下去,他們都有可能成為自信可愛的孩子。
學習的自信。
1.用特別的關注,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教師的心目中要有學困生,在課上給予特別的關注,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教師承諾關注學困生,必須要用實實在在的具體幫助行為來體現。因此,我在課堂中對這些學生降低門檻,放寬要求,經常有意地把一些簡單的題留給他們完成,培養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其求知欲望。練習時,我也注意到分層要求,經常出兩組題,對學困生只要求做第一組。在練習巡視時,我主要關注學困生,及時給予輔導。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久而久之,使他們樹立了“我也行”的自信。
2.用耐心的補課,幫助他們消化知識。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往往會產生悲觀失望的自卑感,一般不會主動去請教別人。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得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好,因此,課下應積極地去給予學困生必要的補課。但補課要講究效率,要分清情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補上所缺的知識。可采用“閑談”、“面批作業”、“開小灶”等方法,幫助他們一點一滴補上漏洞。在這“修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用正確的評價,激勵他們的學習愿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教師在課堂上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到如沐春風。特別是對那些學困生,千萬不要使用挖苦、諷刺的語言來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哪怕是一點點微弱的火花,也要不失時機地加以“助燃”。比如一個從不發言的學生,今天大膽舉手發言,雖然結巴著回答問題,但這時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語言和行動,應撫摸著她的頭,親切地說:“你今天很勇敢;你進步多了”等等。在批改學生作業時,適時加上批語“今天你的字寫得特工整;全對,很了不起;你的解法很有創意”等等。借用這樣的評價來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教師處處給予學生關愛、鼓勵,還有什么困難能讓“學困生”望而卻步呢?把關愛獻給學生,把信心還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自信心的感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