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明
摘 要:口算能力貫穿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始終,它對學生分析思維能力、邏輯推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興趣培養;算理清晰;具體情境;習慣養成
小學的計算能力好壞關系到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數學的發現問題、復習問題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關系到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現在將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一點經驗與大家共享。
運算能力培養包括計數能力的形成、運算法則和公式的掌握、應用題的解答三個方面:①計數能力的形成:計數能力是運算的基礎。到6~12歲,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已有相當的發展,可以根據萬以內的數通過推理而掌握更大的數,能在一定范圍內運用歸納演繹的形式進行推理,能解決條件中較隱蔽的應用題,能逐步認識三維空間的圖形;②運算法則和公式的掌握:首先是在大量感知具體事例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法則的存在,到一定階段用文字或數學式對法則進行科學的表達。其次是把單個的法則公式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個系統,如三角函數中和角、差角、倍角、半角公式以及和差化積、積化和差公式,都可以以和角公式為線索,形成一個系統,即是一例。這就有助于法則的鞏固和運算的靈活;③應用題的解答:運算能力應該包括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應用題的解答主要在于列式。這就需要有分離出應用題中的條件與問題,把課題類化,這就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集中地表現了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的品質,也是運算能力的集中表現。
綜上所述,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幾點。
1.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積極培養學習計算的興趣。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的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小黑板、卡片視算,聽算、限時口算,學生自編互解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
2.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我認為: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大多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切實保證,在計算訓練時,要求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即是認真對數。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么能正確呢?所以,要求學生在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應當及時與原題或上一步算式進行核對,以免抄錯數或運算符號。要做好以下三點:①題抄好后與原題核對;②豎式上的數學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③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進行定期表揚、總結。二想:即是認真審題。引導學生在做計算題時,不應拿起筆來就動手算,必須先審題,弄清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沒有簡單的算法,然后才能動筆算。筆算時的書寫格式,進位、退位應該如何安排。三算:即是認真書寫計算。作出訓練的書寫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規范,對題目中的小數點、數字、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規范,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草稿上的書寫格式、要求數位也要對齊,條理清楚,計算時要精力集中,不急不燥。四查:即是認真演算。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后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
3.加強三算能力培養,所謂三算是指口算、聽算、筆算。口算是聽算和筆算的基礎,只有認真開展口算,學生計算準確性才能提高,學習興趣才會大大增強,學習壓力會充分得到減少。聽算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我們縣在幾年前開展的三算科研的研究中的確培養了許許多多的數學王子和數學公主。這些孩子到初中、高中數學學習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普遍好評。(每年都在期末檢測卷中增加10分鐘口算,聽算40道,口算分一、二、三級60道。)
4.加強計算算理的理解和講解。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算理是決定學生對計算能力掌握的關鍵,只有將算理分析清楚、理解清楚,才能夠談計算的正確性、才能夠利用數據對計算的結果的分析和應用、推理等等。實踐證明這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曾經做過對比教學,發現講透算理對學生在數學計算時遇到各種情況的錯誤,學生能夠自覺發現,分析錯誤,并得到改正錯誤。效果非常明顯。
5.應用新課標理念,強化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新課標指出:“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因此我們掌握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通過估算、通過推理、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來對自己所做的結論進行判斷、進行診斷等情節,從而實現學生自我價值,實現交而不叫“教而不教”的最高境界。
總之,小學數學的運算能力是一個非常復雜而且很難得到根治的問題但對小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關鍵作用的內容。由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發現、分析、鼓勵。從而達到“教而不教”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周玉仁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2]梁鏡清主編.小學數學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對話.
[4]中小學數學(小學版)[J].雜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