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學實踐證明,美術趣味教學,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提高了學生興致,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
我對小學游戲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實驗,探索了很多趣味美術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為:激趣——授課——作畫。利用每節課的前五分鐘時間進行美術游戲,從啟發教學入手,開展趣味游戲活動,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的激情就發揮出來了。教師趁熱打鐵,抓住學生的激情,講授本節課的內容,安排學生作業,學生們就能把這種激情付諸于圖畫。
一、趣味美術游戲教學法的設計原則
1.與學生心理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并且常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因此我們要經常變換游戲方法,并且游戲的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間。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美術學習的基本動力。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時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激活小學美術課堂。
3.合作性和競爭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家托爾勒強調未來人才要具備合作意識:“他們敢于負責,懂得自己的工作與別人配合,能承擔更多任務,能迅速適應情況的變化,以及敏感地與周圍的人協調一致。”人際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是學業進步、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4.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游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講授新課做一個鋪墊,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美術教學的效果。另外,游戲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不能與其他環節脫離。
二、趣味美術游戲教學的方法介紹
1.線的聯想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游戲方法:教師畫出一種類型的線,讓學生回答出聯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實物。如: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學生回答聯想到“門、箱子、鐵棍、直尺、地板磚等等”。
2.形的聯想
游戲目的: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戲方法:教師用常見的幾何形讓學生想象形體近似的物體,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說出聯想到的物體(不能重復)。學生可以分組競賽,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最好。
3.形的添加、組合
游戲目的:通過對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組合),培養學生對形體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
游戲方法:讓學生認識形狀、回憶在生活中所見過的形狀,并根據形狀聯想事物,讓學生將幾何形、實物形、自由形進行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變化、去創造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各種新形象。
4.物的聯想
游戲目的:鍛煉學生對相關事物的快速聯想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游戲方法:教師先說出一個物體,學生跟隨說出另一個相關連的物體,最后,用這些物體、形象組合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5.觸覺想象
游戲目的:學生運用觸覺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東西通過想象畫出來。
游戲方法:教師準備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籃、紙盒里,或用布包住,讓學生去觸摸、感覺、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東西畫(說)出來。
6.畫筆接力
游戲目的:幫助學生建立整體作畫的觀念和整體思維的能力,培養他們服從大局的團隊精神。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幾組,在作畫中途停下,讓第二組學生接著上一組同學的畫繼續畫下去。畫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學生進行思考美術教學中,各種不同的游戲又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最終的目的都是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的感受和美的體驗。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總結出更多、更適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學方法,使美術課堂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