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
摘 要: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運用種種評價方法來對幼兒的美術活動進行過程性評價,但現在依然存在教師依據幼兒呈現的作品進行結果評價,而忽視其創作的過程,評價較為籠統、單一,缺乏科學性。本文依據三維立體式評價將幼兒的創作過程及效果用量化、不同維度的形式呈現出來,賦予了作品更多的表達方式、升華了幼兒美術的教育性?!叭S立體”式評價通過關注幼兒的創作思維、創作過程、創作結果。具體從多維度的評價、多角度的觀察、多形式的參與,從而在互補、促進,合作的共同體中促進幼兒美術作品提高。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學;三維立體評價
《指南》中指出要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美和發現美,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但局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仍存在以作品作為評價的最后依據、教師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判斷幼兒,為追求“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等行為。蒙臺梭利說:“幼兒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幼兒的智力、精神和體格得到自然的發展,而不是把幼兒培養成一般所說的學者?!比S評價能使評價立體多樣化,使幼兒學會更多的繪畫策略,并有利于幼兒自信心、成功感的培養。
一、“三維立體”式評價的起源
(一)傳統評價方式
“沒有一個不會畫畫的孩子”,幼兒在藝術創作中呈現出的作品表現方式多樣、呈現出創造力和個性的視野去看待世界,而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的時候教師往往傾向于自己的視覺角度,完成幼兒作品時教師往往會進行評價,這時候的角色由教師來完成,過分的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幼兒的創造性和個性的抒發。
幼兒教師往往在幼兒畫好后評價環節注重幼兒的畫面情況,而忽視幼兒的內在情感表達及繪畫過程的呈現。這就使得美術教學演變成單純的技能培訓課程,以幼兒繪畫水平、繪畫技能的掌握情況作為考核的唯一衡量標準的評價觀肆行。這種片面單一的美術課程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能輕審美,長此以往,導致幼兒思維僵化,不利于思想和情感的表達。
(二)三維立體式評價的產生
三維立體式評價是源于教育心理學建構主義的核心思想,倡導知識的生長性,反對傳統的教授由來,通過情境—合作—交流—意義構建而展開的教學思想。三維評價方式首先側重關注于幼兒的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創造性動機,增強幼兒美術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結合每個幼兒繪畫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及空間,因材施教的進行繪畫方法的構建,注重每個幼兒繪畫的閃光點,并及時保留,給予發展發揚。幼兒作品評價時可以根據幼兒自評、生生互評、師幼互評等形式進行。幼兒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師從不同的維度評價幼兒的作品,首先要關注幼兒的繪畫過程,其次要重視非預期的結果。對于繪畫能力好的幼兒教師應該肯定幼兒作品,以感受方式幫助幼兒之處可以提升的地方,讓幼兒和同伴來說一說。對于繪畫能力欠缺的幼兒要善于捕捉幼兒的優點,如:有個性的創作之處、很用心地創作過程、有進步的作畫技巧等。
我們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不管是師幼互評、生生互評,我們的評價往往會以畫的好與不好來定論。往往以幼兒創作畫面的飽滿、畫面色彩的搭配、畫面主題物的突出、畫面技巧的運用等方面來衡量。這種多為定論的方法勢必會導致一種趨向,在一個班里美術創作好的總是這么幾個人。那么其余大部分的幼兒呢,這種評價機制可能造成一種極其后怕的結果,這個后果就是把幼兒的繪畫天賦扼殺了。在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時,要尊重幼兒繪畫特點,善于對不同幼兒的繪畫作品給予恰當的評價,三維立體評價在這種教學問題上應運而生。
二、“三維立體”式評價體系的設計
(一)概念界定
“三維”是指在平面二維系中又加入了一種方向向量構成的空間系。本文中的“三維立體”式評價是指幼兒在美術創作中的幼兒的個性維度評價、幼兒美術創作中動力性維度評價、幼兒美術創作中能力性維度評價。
(二)操作關注點
1.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對幼兒的作品評價,教師在教學活動時,要用眼神和肢體動作的交流,教師對于作品的鼓勵,以及成長性的指導遠遠超過于看著幼兒的作品直接評價。用欣賞的眼光去賞識幼兒的作品然后再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對于閃光點加以表揚,增強幼兒的創作興趣,讓幼兒的內心得到滿足。
如何去賞識幼兒的作品呢?一張畫并不能說明什么,理解作品與理解幼兒是相輔相成的,對于教師來說,賞識幼兒的作品,了解幼兒的作品是了解幼兒一種良好手段。作為教師應該接受幼兒的隨意性,要肯定這種想象力、創造力、萌發積極性。逐漸幫助幼兒觀察、感知的基礎上,慢慢建立起較為穩定的構思。賞識可以是一個點、一種顏色、一個構圖、一種想法、哪怕是一個眼神。幼兒的作品一旦被認可,幼兒就有可能和小宇宙一樣得到爆發。
2.要傾聽幼兒的想法。在幼兒美術評價活動中,不能單純去評價其技而忽視其藝的本質,需要首先注重美從而關注術的增長,傾聽每幅作品蘊含的故事和幼兒創作的原型啟發。這才是三維立體評價的成長內涵。在《指南》中指出:當幼兒主動介紹自己喜愛的繪畫、作品時,要耐心傾聽,并給予積極回應和鼓勵?!吨改稀分羞€指出幼兒在自主表達創作的過程中,不過多的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幫助。幼兒的能力在創作中是不同的,有的幼兒創作有豐富的想象力,有的幼兒創作運用的是自己豐富的經驗。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首先要肯定幼兒的作品,如:可以從幼兒色彩搭配的能力給予幫助,但教師的語言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導其提高。如:你畫的這么多的綠很有春天的感覺,大自然的一切都蘇醒了。
在一次美術活動“全家?!敝杏變簜兌挤浅M度氲禺嬃俗约旱囊患摇A亮列∨笥言趧撟鞯倪^程中把自己畫的很是帥氣,大大的眼睛,戴著一頂鴨舌帽。旁邊的小女孩應該是他的姐姐他把姐姐畫成是長長的辮子,接著又把長辮子全部涂黑變成了短頭發。媽媽穿著花裙子,爸爸個子高高的。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時,因為看到了他的創作過程,我問他:“亮亮的姐姐是大眼睛,長頭發的嗎?”亮亮聽了點點頭,接著又搖搖頭。然后看著我想說什么。我也很想知道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我說:“亮亮,你們一家真幸福,是相親相愛的一家?!彼犃肃街燧p聲說:“才不是呢?”“怎么了?”我追問到,他開始表述他的作品了,他說:“我媽媽很辛苦的,每天要給我們洗衣服、燒飯。爸爸工作又很忙平時很少有的休息。姐姐的長頭發媽媽每次都要幫他洗,早上去上學了還要幫他扎頭發。媽媽跟姐姐說叫姐姐把長頭發剪短些,可是我姐姐就愛漂亮不愿意剪掉。現在我再回憶他剛才的作畫過程,算是全明白了,一副看上去經過涂改的畫面原來蘊含著這么個故事啊。所以幼兒的每一副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想法的。在教師看來畫面的不可思議,有時候在傾聽幼兒的一翻解釋,這謎就解開了,畫面也就變得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