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大峰 雷瑩
摘 要:改革的不斷推進,世界多元化思維的沖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較之以往無論在行為習慣還是價值取向方面,都給學生管理教育者帶來了諸多面臨解決的新問題。本文結合筆者現實工作中處理助學貸款的案例,對學生工作者在新形式下如何深入做好學生資助工作進行系統性的分析。
關鍵詞:誠信系統;感恩教育
社會的轉型發展,人們的利益需求日趨多元化,傳統價值觀與新的價值觀不可避免的產生碰撞與交融。學生的價值取向越來越難于把握,學生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的現實狀況,對新形勢下,我們的學生工作特別是學生資助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案例概述
周某某,在校申請助學貸款8000元,畢業后早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月薪也還較高,最近還與其朋友準備合伙籌建一個自己的創業公司。周某某認為:一方面自己現在要成立公司急需要錢,另一方面,既然自己是公司的老板,將來也不缺錢,銀行也不會過問和拿自己怎么樣,完全不需要急于還錢。
曹某某,在校申請助學貸款12000元。畢業至今還了兩期,還欠銀行2期,至今未還清。曹某某畢業后收入不理想,多次跳槽,而且近一年由于失業,沒有經濟來源,曾今還找家里和親戚同學借錢度日。
二、案例分析與解決
以上兩個案例帶有普遍性,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根據我們與學生的交流與分析,認為主要由于以下幾個主要原因引起未能按期還款。
1.學生誠信度低,法律意識淡薄。案例一周某某,工資收入高達6000/每月,生活水平不低,但卻不想還貸。屬于典型的違背信用、法律意識淡薄的學生。
2.學生的就業觀盲目,導致無固定收入來源。案例二的曹某某因為自身出生于貧困家庭,所以就業觀念急于求成,一味的追求高薪職業,畢業后經常變換工作崗位,經濟收入極不穩定,經濟條件也無法保障,更加無力償還大學期間的貸款。
筆者在具體工作中面對學生在助學貸款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歸因處理,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1.進行誠信教育與法制教育。針對案例一中的周某某有償還能力而拒絕還貸的行為,筆者經過與其多次的溝通,了解到他拒絕還款的主要原因來源于他忽視了國家和社會對他的信任,給予其幫助成長的過程,不懂感恩,此外,對于國家助學貸款的法律意識不明確,不知道助學貸款除了具備法律效應,還兼顧個人誠信度問題,會直接導致以后無法在銀行系統進行貸款和分期購房等一些列問題。
其次,筆者結合周某某現在從事的外貿職業,闡釋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是一個人的資信記錄,是一人負責人的能力。特別是他還打算自己貸款開辦公司,而他的個人違約還款行為已經被納入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將來銀行在審批個人貸款等融資行為時,可查閱誠信系統做參考,如果有不良信用記錄,銀行是不會再貸款給失信人。且由于誠信不好,即使他開辦了公司,誰會與如此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誰敢和他的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最后,筆者以一例大學生貸款違約不還款被銀行起訴的事件告訴他,只要在貸款合同上簽字了,這就具備法律效應,學生本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果惡意欠款,銀行可以根據相關合同文件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的申請。
2.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通過了解,在違約還款的大學生中,大部分都是基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經濟條件不行導致的。這里面以曹同學的交流,我們意識到,很多學生都是由于以前自身家庭貧困,在就業觀念上急于求成,一味的盯著大企業和高薪,老是想著經濟獨立,為家庭減輕負擔,因而頻繁的跳槽,工作不固定,收入不固定,更加無力償還貸款。
針對此,我們首先教育他端正就業觀,采取“先就業,后擇業”的態度,摒棄缺乏自信、思想浮躁和薪金要求等不切實際的思想舉動,一步一個腳印的向著自己的人生邁進,追求成功的事業,其次,學院和學校招生就業處加大對申請貸款學生的關注與幫扶,建立就業信息檔案,與他們保持聯系,給予其正確的就業指導,直至學生還款完畢。并積極加大國家代償政策的宣傳,例如:國家為了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為了鼓勵大學生積極從軍等一些列學費補償和代償政策。
三、案例經驗與啟示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得到如下的一些啟示。
第一,做好學生誠信教育與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凸顯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成果,法制教育體現學生的公民意識。學校誠信教育要與學生實際生活,學習相結合,靈活互動的多開展關于誠信教育的實踐活動。如:各種形式的演講比賽、辯論會、征文等,以此營造校園良好的誠信教育氛圍;通過組織誠信調查、主題講座、主題班會等,讓學生學會了解誠信,關注誠信,引導學生把目光放到社會中去。學校的法制教育,要脫離傳統的枯燥式教學,通過法律微視頻大賽、知識競賽、討論會等形式,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將法律意識潛移默化的傳到學生中去,提高他們作為公民的基本素養。
第二,建立畢業生數據庫和信息交流平臺。學生即使已經畢業離校,但就業的相關后續工作絲毫不能停滯。學校要設立專人負責聯系和跟蹤畢業生的相關工作,做好畢業生的教育引導。及時有效的建立畢業生狀態信息庫,了解畢業生現實狀況,對于未找到合適工作的畢業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QQ、網站等平臺,及時的將一些招聘信息推送給他們,促進他們就業,改善經濟狀況。同時,通過這些網絡平臺定期的給學生發送貸款還款信息,提醒學生提高信用意識,督促其誠實守信、按約還款,確實沒有償還能力的一定要主動聯系貸款銀行進行協商爭取延期還款。
總之,雖然學生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學生個案的典型案例往往具有共性,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工作者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和現實困難需求,注重總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用愛心、熱心、耐心獲得學生的信任和配合,采取靈活而切實可行的方法為學生服務,做好學生資助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慧.從案例的角度探索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新模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7(9).
[2]馮莎莎.讓挫折成為成長的動力[J].科技展望,2015(11).
[3]劉筱婕.大學生資助精準化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