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左傳》是我國歷史上一部偉大的著作,也是我國文化史上一座光輝不朽的豐碑,它的戰爭特色尤為突出,也是全篇精髓之所在。本文主要從結構特征、人物形象、小說化敘述傾向三個方面來對《左傳》戰爭特色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左傳》;戰爭;特色
作者簡介:孫明姚(1993-),女,漢族,重慶市萬州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8-0-01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力量逐漸壯大,為了本國領土和各諸侯王自身的利益,諸侯國間頻繁的發生一系列爭霸戰爭,“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
第一章《左傳》戰爭嚴謹完整而又曲折變幻的結構特征
《左傳》戰爭描寫嚴謹完整而又曲折變幻,其對整個戰爭敘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都詳細完備。在時間安排與布局方面,詳略得當,總體向前發展,穿插各種如預敘、倒敘、補敘等敘述方法來充實全篇。如《成公十六年》:
六月,晉、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戰。……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陳。軍吏患之。……弈書曰:“楚師輕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楚予登巢車,以望晉軍。……苗賁皇在晉侯之側,亦以王卒告。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苗賁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曰:‘南國蹴,射其元王,中厥目。 國蹴、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
此乃歷史上著名的晉楚鄢陵之戰,結局是晉勝楚敗。成公十六年詳細描述了整個戰爭的起因、經過、結局以及勝敗的原因。在戰爭之前申叔時認為楚國“內棄其民,而外絕其好”,預言楚國出兵必將有去無回,而戰爭過程中“楚師輕佻”,軍隊紀律也不嚴明,這與晉國軍隊嚴明的紀律、賢臣的諫言形成鮮明對比,整個戰爭的結局由此就可輕易看出,晉軍獲取勝利勢在必得。總之,《左傳》戰爭敘述過程始終是圍繞著一條主線穿插各種情節暗示戰爭結局,整個戰爭敘述嚴謹完整而又曲折變幻。
第二章《左傳》戰爭豐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左傳》戰爭敘述中人物描寫豐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人物是戰爭中的主要描寫對象,人物活動、心理等描寫成為戰爭中的主要部分,往往通過戰爭細節來烘托人物性格,手段多樣,極具特色。如《成公二年》:
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龍人囚之。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弗聽,殺而膊諸城上。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師從齊師于莘。……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馀勇。”癸酉,師陳于鞌。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于木而止。丑父寢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丑父,郤獻子將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
此乃《左傳》歷史上著名的齊晉鞌之戰。齊高固“桀石以投人”,齊頃公“不介馬而馳”,輕率魯莽、趾高氣昂,逢丑父“與公易位”、以身救主。種種人物形象在一系列細節描寫中徐徐展開在讀者面前,這種動態美的人物特性躍然紙上,頗具文學特色。
第三章《左傳》戰爭波瀾起伏而又具小說化的敘述傾向
《左傳》敘事具有小說化的傾向,在戰爭描寫中也不例外。《左傳》敘述戰爭善于利用細節描寫渲染出氛圍來推動戰爭情節的發展,通過大量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化情節,將戰爭描寫的波瀾極具小說化特色。由于《左傳》以第三人稱視角來敘述戰爭,使得在剪接情節劇情之時更為靈活自由,并以第三人稱視角窺探人物心理,獨具特色。“左氏喜為勾心斗角之文,寫戰爭必寫其極索屑者,皆以綿細之筆,令讀者眉宇軒昂。”如《定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門于陽州。士皆坐列,曰:“顏高之弓六鈞。”皆取而傳觀之。陽州人出,顏高奪人弱弓,籍丘子鋤擊之,與一人俱斃。偃,且射子鋤,中頰,殪。顏息射人中眉,退曰:“我無勇,吾志其目也。”師退,冉猛偽傷足而先。其兄會乃呼曰:“猛也殿!”
此乃《左傳》中的陽州之役,作者利用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表現出魯國士兵士氣松懈、斗志喪失的戰斗狀態,作者的傾向意圖顯而易見。魯國軍隊攻打揚州,本應士氣振奮,卻懶散松懈,絲毫沒有警戒之心,還有閑心去看顏高的弓。當陽州人突然襲入,毫無防備,顏高手無利弓,只有把別人的軟弓搶過來準備射箭卻被擊倒在地上。等等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表現出了魯國對待戰爭如同兒戲,失敗的結局意料之中。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評價:“左氏之敘事也,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左傳》戰爭特色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作用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
[3]方勇譯注:《孟子》,中華書局,2010年.
[4]林紓:《左傳擷華》,(轉引)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5]徐同林:《<左傳>戰爭篇章的詳略藝術》,軍事歷史研究,1995年第4期.
[6]韓紅芹:《<左傳>戰爭篇章的敘事藝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