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鴻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多發性疾病,常由于物理傷害造成,患者手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又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給術后恢復帶來困難[1],我院為了探究快優康復護理對該病的干預效果,展開了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05月-2017年0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4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58-76歲,平均年齡為(64.18±1.29)歲,男性23例,女性18例,其中由于重物骨折有13例,交通事故骨折26例,跌倒性骨折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57-78歲,平均年齡為(63.26±1.32)歲,男性24例,女性17例,其中由于重物骨折有12例,交通事故骨折27例,跌倒性骨折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骨折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下進行,且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檢驗標準。
對照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實行常規護理,即對患者實行病情監測、飲食控制、指導用藥等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行快優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快優康復小組:由一名骨科專家醫師一名護士長以及五名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快優康復小組,由護士長作為小組組長,按照快優方案進行合理的分工小組成員在實施護理任務之前,應該進行系統的股骨頸骨折的專業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全體達標方可實行護理;②制定快優康復方案: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小組成員應立即檢查患者的基本情況,記錄病歷,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術前準備,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和漸進式呼吸功能訓練,在患者達到手術要求時,通知醫生準備手術,并對患者手術皮膚進行清潔處理。手術當日,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疑慮和緊張感。手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每日進行藥物治療,定時將病情反饋給醫生。并指導患者行體位護理、冰敷護理、疼痛護理以及預防感染護理;③康復護理:患者術后7d天后,小組人員指導患者行康復運動,包括肌肉收縮運動和起身慢走運動,必要時應給予患者按摩護理,促進快速康復。
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病情況進行統計,得出并發癥發病率;運用Harris 量表對患者術前以及術后30天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分,主要項目為疼痛、步態、功能活動、畸形和活動度等方面,滿分為100分,每項2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運用t檢驗分析差異性,計算P值,當P<0.05時,兩組數據之間具有顯著差異性。
對照組并發癥發病率為31.71%,觀察組為2.44%,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4.05,P=0.022,差異明顯,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患者并發癥發病率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前的運動功能評分分別為(44.74±1.17)分、(43.47±1.43)分,無差異性,兩組患者術后康復30天之后,對照組評分為(64.68±1.57)分,觀察組評分為(89.34±1.18)分,t=5.68,P=0.038,差異明顯,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的運動功能評分(分)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完善護理模式對于臨床醫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快優康復護理作為一種護理新模式,已經逐漸被應用到各種疾病治療的始終[2]。快優康復護理通過建立專門的康復護理小組[3],制定完善的康復護理方案,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微創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前,指導患者科學的對自身病情進行認知,消除疑慮,緩解緊張的情緒,為手術做好準備;手術后,護理人員通過患者進行一系列的術后預防并發癥的各項護理,使得患者術后得到了良好的恢復;康復階段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康復鍛煉,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
我院通過本次研究,得出實行快優康復護理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病率由之前的31.71%降至2.44%,運動功能評分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術后30d后,達到了(89.34±1.18)分。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時實行快優康復護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