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雯,陸丹丹*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體位性神經損傷一般指患者保持長時間的將肢體放置為強迫性體位,或在進行全麻狀態下、昏迷狀態下,患者的肢體放置不當,位置錯位,導致患者的周圍神經受到損傷[1]。腹腔鏡下進行直腸癌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體位一般采用頭低腳高的體位進行手術,該特殊體位若在術前未能正確擺放,較容易引發患者發生體位性神經傷[2]。本次研究中針對此現象做出研究討論,現將研究的結果做出如下報告。
選擇2017年全年在我院進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40例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每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8.76±3.57)歲(47.77±4.27)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入院資料無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研究在對照組使用的常規護理方法上加入了體位護理具體如下:患者采取仰臥姿勢,根據患者的身高調整腿托的高度,雙腿間跨度;注意要保持與大腿 仰臥屈髖時的高度相適宜,將腿托上放置軟墊,增大腿托與患者腿部接觸的面積,起到分散壓力的作用,在術前,將患者的兩腿分別置放在腿托,注意要將患者的小腿肌肉豐滿處托住,注意是否與小腿平行若不平要調整到平衡為止;腿退板外展角度調整到10oC左右;患者兩大腿的外展夾角為30oC-60oC左右(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將手術床床位搖下,讓患者的臀部充分移出手術床邊緣5mm左右,尾在患者的骶部墊軟枕,將患者肛門抬高;妥善對患者進行固定;在患者的肩托上墊軟墊;在手術中托盤與患者的腿部應保持安全距離,對托盤進行固定,免除托盤脫落而引起的術中傷害。圍術期要注意,在進行全身麻醉前讓患者選擇合適仰臥體位,配合護士將雙腿放置在截石位腿架上,根據患者的身體感覺反饋進行調整,保證患者處于舒適且無壓迫的體位下,在進行麻醉。患者的頭低足高 位,要在患者進行腹腔氣腹穿刺成功后擺放。手術結束后要放平患者肢體,術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體位性神經損傷發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法。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法。若P<0.05則認為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體位性神經損傷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體位性神經損傷發生率對比表(%)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易出現的體位性神經損傷種類與原因:坐骨神經損傷,坐骨神經在身體表淺,在患者處于截石位時,患者的尾骶部受壓,手術臺的邊緣會置于患者臀股的皺褶處,容易造成坐骨神經的損傷;腓總神經損傷,腓總神經的位置在繞過腓骨頸處的表淺層[3]。患者處于截石位時,患者雙下肢的胭窩位置長期置于腿架上,若腿架外側邊緣過高過硬,會造成腓總神經的損傷。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們要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對患者的皮膚狀況(瘢痕體質)、血管疾病(下肢靜脈曲張)、代謝性疾病進行了解,針對患者的情況做出相對性的護理方案措施。在術中加強護理強度,預防體位性損傷[4]。在術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再次評估,針對患者的基本身體情況與直觀感觸下對患者的肢體進行觸摸性軟組織完整性檢查。確保患者在未知自身基礎性疾病的情況下造成體位性損傷;護理人員在術中要做 好保暖工作,預防術中低溫引發的神經功能性障礙。加強術中監護,術中多次觀察緩和肢體的血液循環情況與肢體溫度,每30分鐘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調整,按摩患者受壓肢體。在本次研究組研究中患者未發生一例體位性神經損傷,證明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針對腹腔鏡直腸癌手術體位性神經損傷的護理干預是具有成效的,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