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漢云
(陜西省漢中市人民醫院,陜西 漢中 723000)
腎結石是指腎臟內積聚一些晶體物質或者有機基質,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多發于男性,通常具有惡心嘔吐、腰腹部絞痛、腹脹、煩躁不安以及血尿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1]。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治療,圍術期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2]。本文以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間收治的849例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將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間收治的849例腎結石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引導下經皮腎鏡取石手術治療。對照組424例,對照組男287例,女137例;年齡為12~79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6.32±5.67)歲;其中單發結石312例,多發結石112例。觀察組425例,男286例,女139例;年齡為13~8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5.93±5.14)歲;其中單發結石309例,多發結石116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含飲食指導、健康宣教、并發癥干預、臨床癥狀監測、心理護理以及康復訓練等基礎護理措施。
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干預,首先,通過調查問卷統計此類患者對護理的需求,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制定科學完善的護理方案。術前根據患者的手術方式予以相應的體位訓練,減少患者術中體位改變對患者的影響。其次,針對術中臨床指標變化,加強腎盂關注、溫度濕度調控、控制麻醉時間等基礎護理,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患者術中體溫的穩定性。再次,術后針對切口出血、疼痛、感染等癥狀,嚴格監護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體溫、脈搏、血生化以及腎功能等指標。最后,手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術后加強體位指導、引流監護、消毒清潔等護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率。
根據主治醫師的治療報告記錄,統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相關數據,然后進行對比分析。
本研究數據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n(%)]通過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s)通過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情況(x±s)
對照組有87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20.52%),其中惡心嘔吐34例,感染28例,造瘺移位12例,出血13例;觀察組有53例出現不良反應(12.47%),其中惡心嘔吐21例,感染14例,造瘺管移位9例,出血9例,組間有統計學差異(x2=9.408.P=0.002<0.05)。
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主要由鈣、草酸扥晶體或者基質A、酸性黏多糖等有機基質聚積于腎臟導致,無論結石大小,均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影響患者的生活[3]。在其手術治療中,極易產生尿路感染、惡心嘔吐、出血以及造瘺管移位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4],在此情況下,護理的輔助作用十分重要。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通過科研結論、患者需求以及臨床經驗相結合,獲取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從而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5]。在腎結石治療中,采用循證護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研究中,采用循證護理能夠根據患者的意愿和病情制定護理方案,不僅滿足患者對護理的需求,提高了臨床依從性,有效提高了臨床療效,促進患者的康復。因此,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顯著縮短,其術中出血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12.47%)低于對照組(20.52%),且其差異均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在腎結石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應用于腎結石患者中能夠減少手術時間以及手術對患者的創傷,促進其早日康復,且安全性較高,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