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任重 柳玉鵬

一場大火燒痛了巴黎人的心。15日晚,800多年來作為巴黎城市地標和歐洲歷史見證者存在的巴黎圣母院,在風光秀麗的塞納河畔陷入火海。不少巴黎人當場失聲痛哭,“感覺就像失去了家庭成員”,45歲的營銷總監博內對《紐約時報》記者說,“對我來說,這里有太多的回憶。”.所幸據法新社16日報道,巴黎圣母院內許多精美無價的文物已及時運出火場,包括被認為是耶穌遇難時戴著的荊棘王冠與被奉為中世紀歐洲君主楷模的路易九世(圣路易)的法衣。“圣母院是屬于全人類的”,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所說,在火災發生短短24小時內,從領導人到商界精英,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巴黎發出慰問并伸出援助之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就法國巴黎圣母院發生火災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致慰問電,向全體法國人民表示誠摯的慰問。他說,巴黎圣母院是法蘭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類文明的杰出瑰寶。中國人民同法國人民一樣,對此次火災深感痛惻。
“我們的一部分被燒掉了”
據法新社報道,這場大火在當地時間15日18時30分左右開始:當時教堂響起火災警鈴聲,近千人被迅速疏散出去,消防隊僅用12分鐘就趕到現場。但火勢蔓延極其迅速,原因在于起火點是圣母院屋頂的木結構處,按專家描述那里“如同一座森林”,里面的木頭已經有800多年歷史。由于大量木結構存在,大火一度越燃越烈。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當局出動了400名消防隊員與18個高壓水槍進行滅火行動,但大火還是連續肆虐近8個小時,燒到16日凌晨3時08分才最終被撲滅。其間最令人震撼的場面是在15日19時50分時,巴黎圣母院最高的尖塔(96米高)被燒斷掉下,眾多圍觀者淚如雨下。
多家媒體記錄下這傷心的一刻。路透社16日稱,悲痛欲絕的巴黎民眾和目瞪口呆的游客,難以置信地看著圣母院陷入火海。“巴黎毀容了。這座城市將永遠不會像以前一樣,”一位30多歲的巴黎市民聽說火災發生后騎車趕來,他對《澳大利亞人報》說,“我是巴黎人,我的父親是巴黎人,我的祖父也是——這是我們都會帶兒子們去看的東西。”法國歷史學家帕斯卡15日向當地媒體BFMTV表示,“幾個世紀以來,不論是快樂的事情還是不幸的事件,都被巴黎圣母院的鐘聲銘記”。在巴黎度假的英國工黨政治家庫珀16日在推特上表示:“在尖塔墜落后,我剛剛離開塞納河岸邊,因為我不忍再看了……幾個世紀的歷史和美麗可以如此迅速地消失在煙霧中。”15歲的巴黎男孩克萊爾告訴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心臟,我聽說(火災)后就來了。這是我們的心臟,它正在火焰中消失。我們還剩下什么?”
馬克龍原定當晚就法國大辯論結束發表重要講話,大火發生后他取消講話,立即趕到現場視察。他在推特上表示:“大火吞噬著巴黎圣母院,震驚了整個民族。與我所有的同胞一樣,今晚看到我們的一部分被燒掉了,我十分悲傷。”
“巴黎人的靈魂和精神”
16日早晨,《環球時報》記者到巴黎圣母院現場采訪,看到警方繼續在圣母院周邊設立警戒線,不讓人們接近,消防車、警車依然留在現場進行調查、清理工作。巴黎圣母院的屋頂已經全部燒空,而金屬腳手架依然未倒。幸運的是兩座鐘樓與正門沒有受到火災波及,因此除最高的尖塔坍塌外,巴黎圣母院的主體還是屹立在塞納河畔。一名名叫德呂杰的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今天他特意晚點上班來看一眼巴黎圣母院,圣母院是巴黎人的靈魂與精神,大火摧毀不了人們心中的圣母院。記者看到有人群坐在巴黎圣母院對面的河岸上,不少人仍然看著圣母院默默流淚。
梵蒂岡15日表示,這場發生在“法國及全球天主教象征”的大火令人震驚與悲傷,并表示教廷為救火人員禱告。《紐約時報》稱,火災發生于復活節前,對羅馬天主教徒而言,這座大教堂一直是幾代人的精神朝圣地。法國擁有深厚的天主教歷史,2/3的人口是天主教徒。“這就像世界末日,”在巴黎圣母院工作的45歲的埃莉諾·巴特雷奧這樣說。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道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這座教堂每年吸引超過1200萬游客,收藏著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這樣的文化災難在和平時期幾乎沒有先例。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標志性建筑,1804年拿破侖在此加冕為法國皇帝;1831年,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讓這座教堂世界聞名;1905年,巴黎圣母院成為法國政府的財產。它被列入法國歷史遺跡,由文化部負責維護和修繕。
《紐約時報》16日稱,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大火中倒塌,是“9·11”以來最恐怖的現場圖像。這場大火比任何法國反宗教革命者的行為帶來的傷害都嚴重。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在法國,沒有另外一座地標像巴黎圣母院這樣代表法國。與它同樣作為法國國家象征的埃菲爾鐵塔只有一個世紀的歷史,而巴黎圣母院從13世紀起已經屹立在法國。這座教堂上一次遭受大規模破壞要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它也幸免于難。看著這樣一個象征著這個國家持久永恒的標志熊熊燃燒,任何一個法國人都會感到十分震驚。
世界向法國伸出援手
世界各國領導人紛紛在第一時間向法國人民發出慰問。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圣母院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征”。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稱,她與法國人民及正在撲滅這場“恐怖烈焰”的救援人員心有同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愿意提供幫助,他稱這場大火是“法國、西班牙和歐洲的巨大災難”。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在其辦公室里掛上法國國旗,表達對法國的支持,他在推特上寫道,巴黎圣母院是“我們共同的歐洲文化的重要象征”。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說:“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真是觸目驚心。也許能用大型滅火機把火撲滅。必須迅速行動!”不過,法國民防安全局稱,這么做可能會毀掉整座建筑,因此不予考慮。
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致電馬克龍,建議向法國派出在恢復世界文化遺產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俄羅斯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巴黎圣母院。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表示,如果在修復過程中需要某種法國沒有而俄羅斯有的木材,毫無疑問,俄羅斯會提供幫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表示,將協助法國挽救和復原這些文化遺產。
俄功勛建筑師卓婭16日對俄媒稱,修復圣母院至少需要5年時間,在最悲觀的情況下,修復工作可能要持續數十年。
馬克龍周一晚講話稱,要設立全國捐助機構來為重建巴黎圣母院集資。法國最大的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集團老板阿爾諾立即通過公報表示捐助2億歐元;此前,法國另一家著名奢侈品與工業集團開云集團老板皮諾表示捐助1億歐元;法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道達爾16日也宣布捐助1億歐元。據《巴黎人報》報道,發生火災后24小時內,為重建教堂募集的資金已突破7億歐元。很多民眾表示,將在全國捐助網站開通后來捐錢。
文化遺產安全敲響警鐘
火災發生后,巴黎司法當局立即展開了司法調查。根據目前情況判斷,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較大。巴黎圣母院的翻修工程在2018年動工,塔尖周邊全部搭上了腳手架。法媒稱,起火點就在腳手架與屋頂木架處,不排除電焊引起火災的可能性。但法新社援引警方消息稱,初步調查認為火災時沒有工人在場,他們都已經下班。因此,確切的火災起因仍有待進一步的深入調查。
《紐約時報》16日稱,紐約約翰·杰伊學院消防學副教授科貝特表示,建筑工程和翻修一直是“危險的組合”,教堂和其他禮拜堂歷來容易成為火災的犧牲品,造成危險的原因包括電焊產生的火花、腳手架上的其他危險品以及各種易燃材料。
俄新社16日報道稱,這場大火應該成為所有國家的一個教訓,尤其是對俄羅斯而言。俄羅斯有許多古老的城市,擁有偉大的歷史性紀念碑、教堂等。所有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都必須得到保護,以免巴黎圣母院的悲劇在俄發生。俄緊急情況部部長濟尼切夫也要求特別關注俄羅斯的文化遺產安全。
“這場悲劇似乎凸顯了馬克龍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紐約時報》16日評論說,他的政府一直在努力調和法國理想和傳奇歷史的強大影響力以及為滿足21世紀的需求而進行變革的必要性。俄羅斯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庫德利亞夫采夫16日對俄《消息報》表示,這場大火也可能成為法國居民對政府不滿的一個新理由,“馬克龍總統的命運將取決于他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任重 柳玉鵬
一場大火燒痛了巴黎人的心。15日晚,800多年來作為巴黎城市地標和歐洲歷史見證者存在的巴黎圣母院,在風光秀麗的塞納河畔陷入火海。不少巴黎人當場失聲痛哭,“感覺就像失去了家庭成員”,45歲的營銷總監博內對《紐約時報》記者說,“對我來說,這里有太多的回憶。”.所幸據法新社16日報道,巴黎圣母院內許多精美無價的文物已及時運出火場,包括被認為是耶穌遇難時戴著的荊棘王冠與被奉為中世紀歐洲君主楷模的路易九世(圣路易)的法衣。“圣母院是屬于全人類的”,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所說,在火災發生短短24小時內,從領導人到商界精英,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巴黎發出慰問并伸出援助之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就法國巴黎圣母院發生火災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致慰問電,向全體法國人民表示誠摯的慰問。他說,巴黎圣母院是法蘭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類文明的杰出瑰寶。中國人民同法國人民一樣,對此次火災深感痛惻。
“我們的一部分被燒掉了”
據法新社報道,這場大火在當地時間15日18時30分左右開始:當時教堂響起火災警鈴聲,近千人被迅速疏散出去,消防隊僅用12分鐘就趕到現場。但火勢蔓延極其迅速,原因在于起火點是圣母院屋頂的木結構處,按專家描述那里“如同一座森林”,里面的木頭已經有800多年歷史。由于大量木結構存在,大火一度越燃越烈。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當局出動了400名消防隊員與18個高壓水槍進行滅火行動,但大火還是連續肆虐近8個小時,燒到16日凌晨3時08分才最終被撲滅。其間最令人震撼的場面是在15日19時50分時,巴黎圣母院最高的尖塔(96米高)被燒斷掉下,眾多圍觀者淚如雨下。
多家媒體記錄下這傷心的一刻。路透社16日稱,悲痛欲絕的巴黎民眾和目瞪口呆的游客,難以置信地看著圣母院陷入火海。“巴黎毀容了。這座城市將永遠不會像以前一樣,”一位30多歲的巴黎市民聽說火災發生后騎車趕來,他對《澳大利亞人報》說,“我是巴黎人,我的父親是巴黎人,我的祖父也是——這是我們都會帶兒子們去看的東西。”法國歷史學家帕斯卡15日向當地媒體BFMTV表示,“幾個世紀以來,不論是快樂的事情還是不幸的事件,都被巴黎圣母院的鐘聲銘記”。在巴黎度假的英國工黨政治家庫珀16日在推特上表示:“在尖塔墜落后,我剛剛離開塞納河岸邊,因為我不忍再看了……幾個世紀的歷史和美麗可以如此迅速地消失在煙霧中。”15歲的巴黎男孩克萊爾告訴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心臟,我聽說(火災)后就來了。這是我們的心臟,它正在火焰中消失。我們還剩下什么?”
馬克龍原定當晚就法國大辯論結束發表重要講話,大火發生后他取消講話,立即趕到現場視察。他在推特上表示:“大火吞噬著巴黎圣母院,震驚了整個民族。與我所有的同胞一樣,今晚看到我們的一部分被燒掉了,我十分悲傷。”
“巴黎人的靈魂和精神”
16日早晨,《環球時報》記者到巴黎圣母院現場采訪,看到警方繼續在圣母院周邊設立警戒線,不讓人們接近,消防車、警車依然留在現場進行調查、清理工作。巴黎圣母院的屋頂已經全部燒空,而金屬腳手架依然未倒。幸運的是兩座鐘樓與正門沒有受到火災波及,因此除最高的尖塔坍塌外,巴黎圣母院的主體還是屹立在塞納河畔。一名名叫德呂杰的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今天他特意晚點上班來看一眼巴黎圣母院,圣母院是巴黎人的靈魂與精神,大火摧毀不了人們心中的圣母院。記者看到有人群坐在巴黎圣母院對面的河岸上,不少人仍然看著圣母院默默流淚。
梵蒂岡15日表示,這場發生在“法國及全球天主教象征”的大火令人震驚與悲傷,并表示教廷為救火人員禱告。《紐約時報》稱,火災發生于復活節前,對羅馬天主教徒而言,這座大教堂一直是幾代人的精神朝圣地。法國擁有深厚的天主教歷史,2/3的人口是天主教徒。“這就像世界末日,”在巴黎圣母院工作的45歲的埃莉諾·巴特雷奧這樣說。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道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這座教堂每年吸引超過1200萬游客,收藏著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這樣的文化災難在和平時期幾乎沒有先例。巴黎圣母院是法國標志性建筑,1804年拿破侖在此加冕為法國皇帝;1831年,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讓這座教堂世界聞名;1905年,巴黎圣母院成為法國政府的財產。它被列入法國歷史遺跡,由文化部負責維護和修繕。
《紐約時報》16日稱,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大火中倒塌,是“9·11”以來最恐怖的現場圖像。這場大火比任何法國反宗教革命者的行為帶來的傷害都嚴重。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稱,在法國,沒有另外一座地標像巴黎圣母院這樣代表法國。與它同樣作為法國國家象征的埃菲爾鐵塔只有一個世紀的歷史,而巴黎圣母院從13世紀起已經屹立在法國。這座教堂上一次遭受大規模破壞要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它也幸免于難。看著這樣一個象征著這個國家持久永恒的標志熊熊燃燒,任何一個法國人都會感到十分震驚。
世界向法國伸出援手
世界各國領導人紛紛在第一時間向法國人民發出慰問。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圣母院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征”。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稱,她與法國人民及正在撲滅這場“恐怖烈焰”的救援人員心有同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愿意提供幫助,他稱這場大火是“法國、西班牙和歐洲的巨大災難”。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在其辦公室里掛上法國國旗,表達對法國的支持,他在推特上寫道,巴黎圣母院是“我們共同的歐洲文化的重要象征”。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說:“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真是觸目驚心。也許能用大型滅火機把火撲滅。必須迅速行動!”不過,法國民防安全局稱,這么做可能會毀掉整座建筑,因此不予考慮。
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致電馬克龍,建議向法國派出在恢復世界文化遺產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俄羅斯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巴黎圣母院。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表示,如果在修復過程中需要某種法國沒有而俄羅斯有的木材,毫無疑問,俄羅斯會提供幫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表示,將協助法國挽救和復原這些文化遺產。
俄功勛建筑師卓婭16日對俄媒稱,修復圣母院至少需要5年時間,在最悲觀的情況下,修復工作可能要持續數十年。
馬克龍周一晚講話稱,要設立全國捐助機構來為重建巴黎圣母院集資。法國最大的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集團老板阿爾諾立即通過公報表示捐助2億歐元;此前,法國另一家著名奢侈品與工業集團開云集團老板皮諾表示捐助1億歐元;法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道達爾16日也宣布捐助1億歐元。據《巴黎人報》報道,發生火災后24小時內,為重建教堂募集的資金已突破7億歐元。很多民眾表示,將在全國捐助網站開通后來捐錢。
文化遺產安全敲響警鐘
火災發生后,巴黎司法當局立即展開了司法調查。根據目前情況判斷,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較大。巴黎圣母院的翻修工程在2018年動工,塔尖周邊全部搭上了腳手架。法媒稱,起火點就在腳手架與屋頂木架處,不排除電焊引起火災的可能性。但法新社援引警方消息稱,初步調查認為火災時沒有工人在場,他們都已經下班。因此,確切的火災起因仍有待進一步的深入調查。
《紐約時報》16日稱,紐約約翰·杰伊學院消防學副教授科貝特表示,建筑工程和翻修一直是“危險的組合”,教堂和其他禮拜堂歷來容易成為火災的犧牲品,造成危險的原因包括電焊產生的火花、腳手架上的其他危險品以及各種易燃材料。
俄新社16日報道稱,這場大火應該成為所有國家的一個教訓,尤其是對俄羅斯而言。俄羅斯有許多古老的城市,擁有偉大的歷史性紀念碑、教堂等。所有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都必須得到保護,以免巴黎圣母院的悲劇在俄發生。俄緊急情況部部長濟尼切夫也要求特別關注俄羅斯的文化遺產安全。
“這場悲劇似乎凸顯了馬克龍政府面臨的巨大挑戰”,《紐約時報》16日評論說,他的政府一直在努力調和法國理想和傳奇歷史的強大影響力以及為滿足21世紀的需求而進行變革的必要性。俄羅斯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庫德利亞夫采夫16日對俄《消息報》表示,這場大火也可能成為法國居民對政府不滿的一個新理由,“馬克龍總統的命運將取決于他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