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蓉
摘要:舞蹈是一門具有豐富內涵,高度表現力和多種元素相融合的綜合舞臺藝術。在我國的各大高校教學工作中,舞蹈教學備受重視。當今時代,舞蹈教學早已不再只注重花哨形式和一些舞蹈技巧,而是將培養舞蹈表現力這一舞蹈教學方式擺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本文擬從如何激發學生舞蹈表現力的藝術潛能,增進學生對舞蹈表演內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舞蹈素養的三個方面來加以論述,最終旨歸于探究舞蹈教學工作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和學生們舞蹈技能的提高。
關鍵詞:舞蹈表現力;舞蹈教學;審美培養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文明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精神文明與高雅藝術的需求與日俱增,舞蹈表演逐漸成為了社會大眾趨之若鶩的愛好與追求。而舞蹈藝術的審美傾向越來越向舞蹈本身的藝術特征回歸,同時也愈發重視舞蹈藝術的美感和舞蹈表演的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對于高校舞蹈教師而言,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是他們必不可少的教學工作。只有具備了優秀的舞蹈表現力,學生們的舞蹈技能才能達到令人矚目的杰出水平[1]。
一、激發學生舞蹈表現力的藝術潛能
在教師對學生舞蹈教學的工作指導中,不僅要高度重視基礎性的舞蹈技巧訓練,更要注重激發學生們對舞蹈表演的興趣和欲望,發掘學生們的表演潛能。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若是學生們本身對舞蹈根本提不起興趣,而只有老師在一味地施加壓力,學生們并不會熱情洋溢,興致勃勃地去積極投入于舞蹈表演。但若是舞蹈教師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善于激發學生們對舞蹈藝術的審美和熱愛,使學生們自身對舞蹈表演產生強烈的興趣,那么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師應當讓學生們了解多種迥乎不同的舞蹈風格,并且認識到音樂情感與舞蹈律動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們對韻律的把握和對音樂的理解。其次,舞蹈教師們在訓練學生們進行舞蹈表演時,要更加重視舞蹈的舞臺細節,從生活中獲得靈感,在理論學習中不斷地提升對音樂知識,舞蹈知識的理解和積累,從而更好地促進舞臺表現力的提升。舞蹈是一種集豐富性和表現性于一身的獨特藝術形式。即使沒有太過復雜的舞蹈動作和過于花哨的表演形式,只要舞蹈者能通過表演來充分真實地傳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真摯情感,他的舞蹈作品依舊擁有鼓舞人心的藝術力量,而這樣的美與力量是通過激發舞蹈者的藝術潛能,展示他的舞蹈表現力來實現的[2]。
二、增進學生對舞蹈表演內涵的深刻理解
在舞蹈教學中,學生們舞蹈技巧的高低對舞臺表演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學生們對舞蹈表演本身的文化和內涵的理解亦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學生們積極地對舞蹈動作與音樂情感進行聯系,對舞蹈表演的內容產生深刻理解,并且根據自身特殊的舞蹈技能和審美經驗進行生動地舞臺表現,才能使舞蹈表演充滿張力和表現力。而這種舞臺表現的張力,也融入了舞蹈動作中的藝術美感和藝術力量,提升了學生們對藝術審美感知的能力。這種結合了情感因素的舞蹈教學,需要將舞蹈者自身的獨特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相結合。因為每個人的舞臺經驗和人生感悟都不是無限的,許多舞蹈的表現和情感的表達都需要借助想象和聯想這一方式,對生活中的藝術技巧加以修飾和加工。例如,對于戰爭題材或歷史題材的舞蹈作品藝術表達上,同學們幾乎都沒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和舞臺經驗,那么這時舞蹈教師就要注重引導學生們對舞蹈作品的深刻內涵進行剖析和理解,并且著重于培養學生們的想象力。而在指導學生們對舞蹈作品內涵的深刻理解時,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們通過對肢體動作的協調和組合來傳達舞蹈藝術的內涵。例如令人矚目的優秀舞蹈作品《茉莉花》,這部作品的突出優點是美觀大方的舞蹈排列和清新端莊的舞臺風格,具有扣人心弦的舞蹈表現力和濃厚的中國色彩。學生們只有在實際的舞蹈表演中,努力借助于自己對舞蹈內容資料的積累,對藝術作品內涵的獨特理解,以及適當發揮自身豐富的想象力,設身處地使自身介入舞蹈作品,將舞蹈動作與內心世界深入融合,才能真正地發揮好舞臺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舞蹈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3]。
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舞蹈素養
目前,許多高校的舞蹈教師們都更著重于舞蹈表演中高難度動作的訓練,而不夠重視對舞蹈審美能力的培養和舞蹈素養的提升。而這也造成了學生在舞蹈表演中只顧雕琢動作技巧,而忽略了以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去投身于舞蹈表演。舞蹈教師在指導學生們舞臺表演時,應重視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將自身的審美感知全身心地融入到舞蹈動作中,以充沛的情感融來完成舞臺表現,向觀眾們呈現出引人入勝的舞蹈藝術作品,進而提升學生們的舞蹈表演水平。只有這樣,學生們全身心投入的舞蹈表演才能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和內涵型,與臺下的觀眾們產生共鳴。首先,舞蹈教師應該著重訓練學生們的肢體表現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舞蹈表演者只有運用規范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才能將舞蹈藝術中所蘊藉的真實情感和美好動人的力量更好地表現出來,使舞蹈者仿佛真正地融入了自己的舞蹈世界。其次,舞蹈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基本風格和旋律節奏有一定的把握,對舞蹈中動作,表情有全面清晰的認識,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舞蹈素養的綜合提升。音樂旋律不只是背景和伴奏,也同時激蕩著舞蹈者情感的節拍,舞步的跌宕,使舞蹈與情感世界產生相當程度上的契合和共鳴[4]。因此,舞蹈教師一定要大力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舞蹈動作的規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舞蹈綜合素養,提升舞蹈表現力。
四、結束語
由此觀之,在高校的舞蹈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們的舞蹈興趣,引導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深切生活感悟,提升音樂節奏,形態動作,舞臺氣質等方面的舞蹈修養,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推動舞蹈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磊.淺談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藝術表現力的培養路徑[J].戲劇之家,2017,98 (2):212-213.
[2]沈軼.試論高校舞蹈教學培養學生舞臺表現力的途徑[J].北方音樂,2016,36 (16):196-197.
[3]劉欣含.淺談高校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7,37 (17):230-231.
[4]孫達,李曼.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73 (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