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君
摘要:不言而喻,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突出國家形象,彰顯民族底蘊,在傳播和交流的過程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近幾年韓國影視作品大力進軍我國市場,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文化傳播,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找到韓國影視作品的取勝之道,為我國影視作品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韓國;影視作品;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與韓國在政治和文化領域的交流也變得日益密切,韓流文化已經深刻影響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為,尤其是韓國影視作品受到了我國觀眾的廣泛喜愛,從中年婦女、大學青年到我們中學生,都喜歡看韓劇,而且認同韓國影視作品傳播的文化。
一、韓國影視作品對我國觀眾的影響
(一)言談舉止
韓國影視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穿衣打扮對于觀眾的影響比較大,很多觀眾看完韓劇之后,會到商店或者是通過網店購買同款服裝,韓版服飾在我國受到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人們的普遍青睞。除了衣服,韓劇中人物的發型、動作以及常用語等,都受到了我國觀眾的熱烈追捧,過去,人們以能說出幾句流利的英語為榮,但是現在,人們在交流和對話中更愿意摻雜韓語,比如“思密達”、“歐巴”等,能夠給人俏皮的感覺,而且韓國注重禮儀,在影視作品中常常有鞠躬行禮的片段,我國觀眾看到以后,也會模仿和學習,從而提高個人修養。
(二)審美品位
韓國演員的皮膚很好,并且給人親切和清純的感覺,比如《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后裔》、《繼承者們》以及諜戰片《IRIS》等,里面的演員動作灑脫,做事瀟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國觀眾的審美品位。過去我國觀眾比較喜歡鋼鐵戰士、鐵血硬漢和孤膽英雄,但是隨著韓劇的廣泛播出,我國觀眾的審美和品位有了180度的大轉彎,開始喜歡皮膚細膩、面容姣好的奶油小生和鄰家男孩,而且甚至會跨國購買韓國的護膚品來保養自己的皮膚[1]。
(三)生活方式
在生活方式上,韓國影視作品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年輕人的擇偶觀上,很多年輕人通過看韓劇學會了戀愛技巧,比如通過制造驚喜來哄女朋友開心,并且與女朋友聊天時有了更多的話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韓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家世很好,在實際擇偶和戀愛過程中還需要認清自己,不能不切實際和盲目地追求愛情,比如我國一些女觀眾,看完韓劇之后,覺得自己信心大增,胡攪蠻纏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給別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另外,韓劇中還涉及一些職場問題,比如最近的韓國電影《門鎖》,就講述了一個銀行女職員的日常生活,其中有上司的傾心追求,也有同事的相互揶揄,還有主管的打擊報復,甚至有顧客的投訴騷擾。通過觀看這類影視作品,能夠為我國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幫助他們學會充實自己并且靈活應對生活中的風浪和挫折。
(四)消費態度
韓國影視作品中的畫面和場景通常比較唯美,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尤其是一些知名景點,激起了我國觀眾去實地參觀和旅游的欲望,鼓勵人們消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國與韓國的國情不一樣,韓國是發達國家,國民比較富裕,人們生活水平很高,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們不習慣超前消費,但是通過觀看韓劇,人們的價值觀受到了沖擊,而且容易形成拜金主義,尤其是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會變得更加功利。比如韓國影視作品中有一些人靠打游戲致富,這會對我國學生產生很惡劣的影響,讓他們不重視學習。
二、韓國影視作品跨文化傳播的原因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一方面,韓國影視作品善于進行宣傳,也就是迎合人們的心理從而提高作品的知名度,而且人們容易對異國文化產生好奇,也可以說是追求新鮮感,這為韓劇的傳播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韓國影視作品制作精良,無論是情節、技術、效果還是畫面,都能夠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作品里面有一些大牌明星,讓人眼前一亮,而且韓國影視作品注重生活細節,強調情感交流,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2]。
與韓國影視作品相比,我國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乏善可陳,雖然一些網絡劇評分很好,但是影響力不夠,無法進行大范圍的傳播,比如《白夜追兇》,雖然評分極高,但是觀看人數卻只有幾十萬人。我國影視劇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缺乏新意,盲目借鑒和模仿韓國影視作品,前一段時間很火的《奔跑吧,兄弟》,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但是更多的人選擇觀看韓國原版的《Running Man》,因為大家覺得韓國的《Running Man》更真實,更有趣。甚至一些制片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注重作品的質量,只注重數量,導致大量粗制濫造的作品流入市場。有鑒于此,我國影視作品的制作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對內容的質量進行嚴格的審核,同時鼓勵制片人和編劇在作品中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取長補短,大力創新,敢于突破,提高拍攝水平,爭取制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
三、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韓國影視作品的跨文化傳播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我們需要認真反省和總結,取長補短,提高我國影視作品的內涵和質量,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這樣才能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姚錦.韓國影視對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林區教學,2016(09):81-82.
[2]曹紫燁.韓國偶像劇及其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