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張慨
摘要:在現(xiàn)今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商業(yè)電影海報設計,應立足于不同地區(qū)的人文文化上進行設計,本文以《黃金時代》電影海報設計為分析對象,分析其設計形式和設計方法,對其不同地區(qū)的海報設計進行賞析。
關鍵詞:黃金時代;電影海報設計;設計形式
電影的全球推廣,就勢必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上要立足于不同地區(qū)的人文文化。電影《黃金時代》在宣傳方式上非常細分化,電影全球上映,海報緊扣電影主題,結合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審美文化進行設計,使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影迷接收到電影海報所傳達出的精準的信息。
美版海報樸素簡約大氣,符合現(xiàn)今流行的極簡主義,而這樣的排版正是現(xiàn)下各個國家地區(qū)的觀眾所能接受的風格。海報整體的意象“鋼筆”直呼主題,金筆中蕭紅的剪影是孤獨的,她不干平庸,她掙脫封建的牢籠,尋找自由。而自由正是美國精神的核心。海報亮點在于采用好萊塢海報模式,煉出極簡的傳統(tǒng)中式符號,金色和黑色的使用一貫符合美國觀眾對時代片海報恢宏時代感的色彩認知,最后以自由主題,將中美文化融合為一體,使受眾產生共鳴。
中國大陸版的這款海報也被稱之為《黃金時代》“筆鋒”版海報,海報呈16:9的橫版構圖,仿佛一幀被截下的影片。片名置于黃金分割點上,左邊是坐著的低頭吸煙沉思的女主角蕭紅,暗示人物在整個影片中的基調,孤獨、陰暗和無奈的悲劇命運。影片里她的一生坎坷,總是在選擇,可不管她如何,她總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她注定走向悲劇。片名的右邊是魯迅,他并不是男主角,可他是蕭紅的精神導師,他讓更多人認識她,這也成了蕭紅和蕭軍悲劇的原因,魯迅作為劇情的推動者和女主角的精神導師,勝似男主角。接著魯迅的后方依偎著點煙的蕭軍。蕭軍對于蕭紅來說是浪子,一如他在海報上的設計形式,他瀟灑點煙的側影,暗示著他的風流與不羈。蕭軍的右前方是梅志,對于蕭紅他是過客一般的存在,更是旁觀者,在劇中他也是敘述者。
海報最右邊是丁玲,她不是主角卻猶如主角一般存在。魯迅曾說蕭紅是會取代丁玲的。她們的文學成就,她們的命運,世人總是將她們比較,而丁玲這樣堅強樂觀的革命女性就像一面鏡子,比照蕭紅的軟弱和猶豫。
最后是蕭紅左邊唯一的人物端木蕻良,他是蕭紅蕭軍分手和蕭紅在一起的,端木欣賞蕭紅,不像蕭軍那樣不認為蕭紅是有才華的,他看不上她又打壓她。但端木又是猶豫的,所以設計師在海報上設計的很巧妙,直觀表現(xiàn)出端木彷徨的姿態(tài)。這幅海報的形式結構獨特,海報上的文字被解構分散制造成意象空間,凌亂的筆畫、豎直撇捺的筆畫構成似實似虛的空間,人物在這意象空間中矗立,述說著劇中復雜的人物關系。這恰恰符合大陸地區(qū)的審美,既含蓄又直觀,不似以往一字排開的海報人物設計形式,以東方審美情趣來設計海報的新中式設計方法。
與大陸版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其臺灣版的海報,一片羽毛飄落在天地山水之間,孤獨的蕭紅提著行李箱站在水天之際,后面是一片虛無,視覺中心是飄落在水上孤獨的羽毛,留白的場景,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這樣虛虛實實的意象空間的塑造,蘊含著老莊的哲學思想,超越世俗亦如蕭紅以及那個黃金時代的文人對于精神的追求。
有人說臺灣版設計傳達的思想是“胸中有天地,一切都是自由的。”我非常認同,羽毛這個符號是代表自由的,同時它又是漂泊的,無處可依的,就像視覺消失點那個提著行李箱的蕭紅,追求自由,追求心中向往的愛情,逃脫生活的枷鎖,可是卻總是被愛情拋棄,她在亂世中漂泊,總是被命運逼迫著做出選擇,可她心中有自己堅持的精神,她又是那么自由。
小結
同樣的主題,卻產生出不同的設計產品,終其還是因為設計產品表現(xiàn)為一種空間,它在這個空間中與這些符號形式發(fā)生聯(lián)系,產生符合當下時代的產品,而這個聯(lián)系是設計師,以及設計師背后的文化。這個文化包括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化、政治、經(jīng)濟、宗教、社會慣例與風俗等,而這些影響了作品所從屬的特定世界觀,同時,不用地區(qū)有不同的人文歷史文脈造就了不同的審美文化,所以設計要立足于不同的地區(qū)文化,設計出更加切合當?shù)匚拿}的作品,使不同地區(qū)的受眾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