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岑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從2017年開始,每年的5月10號將定為“中國品牌日”。主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開啟自主品牌發展的新時代。”那么當企業不斷的融入到更高層次的國際競爭當中,他們面臨的不僅是不斷的自我能力的提升,還有諸多方面的挑戰。那么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在海外傳播的時候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中國品牌應該如何更好的“走出去”?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企業創新;未來發展
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在全球開展工作。中國企業收購外企的新聞也屢見不鮮。我們來用事實說話。福建的南孚電池幾年前收購了美國吉列公司、河南雙匯肉制品在近幾年快速發展收購了美國高盛集體、黑龍江哈爾濱啤酒收購美國百威啤酒、黑龍江佳木斯聯合收割機收購了美國約翰迪爾、福建的雪津啤酒收購了比利時英博、四川的雙馬集團收購拉法基、深圳發展銀行收購美國新橋、華潤錦華收購了華潤輕紡、樺林輪胎收購新加坡佳通輪胎、江蘇無錫威孚收購德國博世、西北軸承公司收購德國FAG公司、錦西化機收購德國西門子、TCL國際電工收購法國羅格朗、上海輪胎橡膠在多次談判的情況下收購法國米其林、上海貝爾收購法國阿爾卡特等。僅僅幾年的時間中國就能迅速的融入海外市場,外媒感嘆中國企業將中國國旗插入全球。
雖然我們有很多中國企業走出去,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家在品牌影響力上達到世界級的企業。盡管在世界500強的名單里,中國企業的名單越來越長,在中國品牌開拓海外傳播的路上,我們與世界品牌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我們要慢慢的彌補與世界品牌的差距,早日躋身進入世界品牌。中國的一個企業家在記者采訪時說到:“在國內建立一個品牌,就像蓋一棟樓。但是要在國外建立一個全球品牌,是蓋一個社區甚至是一個市鎮。這種工程完全不是一個格局的。”由此可見,想要躋身進入世界品牌,中國企業不僅要完善自身,還要走對于其他企業有所學習和借鑒。北京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的副院長陳剛教授說過:打造全球的品牌,從理念上來說是一樣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讓你的目標對象喜歡你、熱愛你、選擇你。但是在全球的背景下,由于文化、社會發展程度、市場競爭、政治的原因,這些都會成為品牌被接受的一個障礙。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外媒的眼中,中國制造是什么樣子的呢?僅僅是低端、仿造、質量次,而我們中國企業的優勢是用廉價的勞動力生產低價商品。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工廠”,但遺憾的是,“低端”、“廉價”等刻板印象的標簽仍然會像影子一樣跟隨著。所以,要想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品牌,首先要顛覆外國企業對中國的這種刻板印象。30年之前,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整體是貧窮的、落后的、而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讓中國在世界眼前一亮,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印象在外國人的腦海里就有所轉變了。企業也是如此,要不斷的探索時機,不斷的改變完善自己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而讓“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的品牌只占36席,中國品牌的影響力與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不相匹配。中國企業在當地這個主流市場上,想要“走出去”的時候,需要跟當地的社會對話。需要和當地的商界領袖、學界領袖、市民領袖、乃至政界領袖去進行溝通和對話。業內人士稱:品牌是花朵,媒體是土壤。中國企業的出海 需要借助一座能夠與世界緊密相連的橋梁。而具有國際化身份和經驗的媒體企業,就成為了不二之選。如今,已經是互聯網時代,用媒體的力量來宣傳自己,也是企業與時俱進的表現。并且現在社會化媒體越來越發達,企業要找有一定公信力的主流媒體,這樣的話,媒體可以組織這種對話。世界上也需要從中國出身的有中國背景的一個主流媒體。這樣的媒體要有國際化,有得有專業性,還需要有全球視野和國際話語的共同話語體系和話語空間。這樣才能夠在世界上有話語權。中國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關于設立“中國品牌日”的請示》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品牌戰略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促進消費升級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具有國際化身份的全域媒體企業。
對于品牌的建立,軍事化的管理也尤為重要。在國內,有一家非常著名的企業,格力公司,2015年格力公司進入了世界500強,排名第385位。而對于企業管理,董事長董明珠就是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她推崇軍事化管理,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心狠下來抓制度。格力公司在成立初期,在管理方面基本是零,但相信當時的格力電器是有制度的,可當時的管理還是混亂。董明珠從營銷系統入手,嚴格的規范了銷售商和業務員的權限,這樣不僅僅理順了供求關系,規范了市場秩序,也讓這次的整體改革成為格力電器成功轉型和飛速發展的突破口和起點。這也讓我們知道了一個企業要有軍事化的制度的重要性。
《資本論》中有這樣的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我的企業能夠在完善自身管理模式的同時,能加以創新,利用主流媒體。如今,國家政策給企業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一帶一路”的政策讓更多的企業與周邊國家進行友好貿易往來,在發展企業經濟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系。最后,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利用主流媒體推廣企業不僅能夠展示出企業的各個方面,還能夠讓我們的媒體走到世界各地,融入世界。雖然建立國際化品牌任重道遠,但是使自身產品不斷的滿足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不斷展示中國特色,成為世界品牌,我們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高峰.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哪里?2017
[2]張巖.企業品牌建設與應對研究 2014.3
[3]楊溢.中國品牌下一個“爆款”在哪?2017.6
(作者單位: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