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沖擊與挑戰,利用網絡渠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得到各大高校的普遍關注。為了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建立網絡思政教育平臺體現教育改革的目標,既符合網絡發展趨勢,也符合大學生素質培養的目標。本文主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蓋內容進行闡述,提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作用,希望給有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問題;構建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隨之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將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的作用得以發揮出來。但是在實際構建中存在嚴重的不足,將這些弊端與不足進行改進與完善已經是高校教師教學的新任務。在教師的努力下學生思想水平與道德素養才會提高。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涵蓋內容簡述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概念
近幾年,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進入到網絡時代,利用現代化技術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在教學環節中還可以實現互相的溝通與聯系,接受到受教育者的反饋,完善思政教育的教學現狀,最大限度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學效率與質量。也就是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圍繞大學生群體展開工作,結合高校教學計劃與思想政治理論內容進行教育,將計算機的優勢與作用充分體現出來,進而實現教育的目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樣性特點,可以將散亂的教育資料與資源整合起來,讓學生可以接受全面以及正確的信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從而培養高素質大學生以滿足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1]。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特征
基于網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中具有三個特征,其一,豐富性,這一特征主要體現在具有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高校在展開教學時,會將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將這些豐富多樣的信息傳授給學生,這方面與傳統教學具有顯著的差異。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促使教學途徑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第二,虛擬性。所謂虛擬性就是指高校教師利用虛擬的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會利用網絡方式將傳統教學資源轉變成為電子信息資源,再利用互聯網的傳輸性特點將信息資源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記性思想政治教育[2]。第三,生動性。所謂生動性就是指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利用圖片或者視頻的內容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需要教師賦予生動的描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
二、基于網絡高校思政教育平臺的作用分析
(一)滿足社會和諧構建的需求
中國長期的發展目標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在和諧基礎上才會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大學生群體非常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因此需要在學校期間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與政治水平,畢業之后可以投身到社會和諧建設中。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地,在學校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素質的培養。高校思政教育平臺在構建中與和諧社會建立有一定的需求,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3]。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展開教育,促進學生思想水平與政治素養得以提升,進而推動社會得和諧發展與進步。針對高校部門需要給教師足夠的重視與支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可以順利建設與完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與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結合
國家發展離不開大學生群體的力量,被稱作國家中流砥柱,是黨和民族的希望與未來。在高校教育階段,可以通過專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同時利用思想政治課程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與政治素養,進而培養出社會主義接班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學校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人才培養具有緊密的聯系,二者圍繞一個目標在前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通過網絡方式搜集教學資源,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處理成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提升學習的思想素養。
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平臺構建潛在的弊端
(一)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足夠重視
高校實際教學活動中,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懷疑的心理,無法看到其中的優點,其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表現:第一,高校對思政教育工作缺少足夠的重視。高校在教學中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教學資源與時間分布的不均勻,因此留給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有限,無法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甚至在課程安排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非常少,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學習[4]。第二,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缺少重視。高校在實際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無法認識到網絡時代帶來的優勢,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無法將教學內容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第三,高校對網絡思想教育平臺構建缺少足夠的認識。高校教學思想比較陳舊,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認識到網絡載體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活動無法開展,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與發展。
(二)教學內容設置缺少合理性
所謂教學內容就是指在網絡思想政治教學平臺上為學生展示的知識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價值信息。在網絡思想政治實際教學中,教學內容設置上存在不合理因素,教學內容的價值無法體現出來,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顯示:首先,教學內容陳舊,教師在設置網絡教學內容上單單依靠教材作為唯一的參考資料,教學內容知識面涉及較少,教學內容的單一抑制學生思想的發展。在此期間,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添加一些娛樂信息與內容,失去原來的教學意義[5]。通過網絡渠道無法找到符合自己的信息,查找過程也具有一定的難度。第二,教學內容形式存在單一化。教師編制教學內容主要依靠文字的方式,其中沒有其他形式與內容,導致教學內容形式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點,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四、加強網絡高校思政教育平臺構建的策略
(一)加強對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
高校需要轉變教學態度與方式,在網絡高校思政教育平臺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出來,將自身的優點與長處充分發揮出來。高校需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網絡思想政治平臺構建意識,將這些工作落實到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利用網絡信息渠道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讓學生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學習思想政治教學內容[6]。
(二)編制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之前會編制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的價值體現出來。教師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其一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編制教學內容時,應該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重點知識內容提煉出來,然后在使用網絡渠道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知識與內容,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發現學生喜歡學習的知識與內容,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可以在學校將一些知識內容公布出去,讓學生對此事都有知情權,在積極影響下保證教學內容的娛樂性,采取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發揮網絡教育的目標。其二,豐富教學內容的形式,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下,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滿足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內容設置上需要聯系實際情況,適當添加一些案例,與學生的情感實現共鳴,讓學生得到試聽體驗,對知識加深印象與理解。教師教學內容的編制不能單單停留在文字上,應該結合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通過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結論:
綜上所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聯網時代新興的教學模式,符合高校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與傳統教育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體現出豐富性、生動性以及虛擬性的特點。因此,實現高校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學目標與任務,需要得到高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足夠認識,對網絡高校思政教育平臺構建有更深的認識,合理編制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容的形式,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趨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亮.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構建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5):9-10.
[2]張玉奇.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1-32.
[3]于麗春."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才智,2018,(35):249.
[4]王芳.“互聯網+”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34(4):74-77.
[5]宋廣軍."大數據"時代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可行性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2):155-157.
[6]盛莉莎,黃博,王學鵬.“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8,(10):181-182.
作者簡介:周菲菲,(1987.05-)女,河南省三門峽人,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